本报讯 (记者 王诗伟 通讯员 陆逸 李响) 昨日上午9时20分,由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担当的G55401次列车从福州南站开出,一路穿山越海,奔向厦门北站。这也是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在福厦高铁的正式试跑,标志着福厦高铁试运行迈入智能化关键一步。
据了解,这是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首次在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铁进行试跑。此列车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高速智能动车组。相较于普通复兴号动车组,此车型在智能化、舒适性、安全性、节能环保等方面实现全新升级。车身外观以“瑞龙智行”为主题,车体采用低阻力线型头型和平顺化设计,可减少3%到5%的空气阻力。
据悉,福厦高铁大量采用数字化仿真、智能建造、智能传感、智能分析等技术,是我国智能铁路最新科技成果的集成化应用,在桥梁、隧道、站房等方面建成了91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样板工程,填补了高铁建设领域的多项空白。工程建设期间,世界首台千吨级高铁箱梁运架一体机“昆仑号”在湄洲湾跨海大桥施工现场实现完美“首秀”,重达1000吨的箱梁如搭积木一般精准落在桥梁间,湄洲湾、泉州湾、安海湾三座高铁跨海大桥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福厦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于今年年内具备开通运营条件,届时,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将同步投入运营,为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区民众提供智能、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福厦高铁建成通车后,福州、厦门将实现“一小时生活圈”,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形成“半小时交通圈”,进一步推动海上丝绸之路与长三角、大湾区城市群间的互联互通。
“智”行千里
——揭秘跨海高铁背后的科技力量
新华社福州9月4日电 9月4日9时许,一列底色银灰、车身绘有红橙黄三色“飘带”飞舞的动车组停靠在福州南站,车身上金黄色“复兴号”三个大字分外醒目,中国设计时速最高的跨海高铁——福厦高铁迎来“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首秀”。
乘坐设计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跨越蔚蓝大海,享受智能出行,是一种什么体验?
记者走进车厢,浓浓的科技感扑面而来。车厢顶部装上了电视,可分屏显示列车运行和娱乐节目信息;座椅进行了全面升级,增加电动腿靠,并配备了USB充电接口,拓展了乘坐空间、提升了舒适度;卫生间新增智能照明,有人进入后,能自动调节灯光亮度;车厢内有盲文标识,视障旅客可以据此找到自己的座位……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客运段G55401次试运行动车组列车长余艳介绍,席位的显示屏上还有座位预留信息,红色代表当前站座位已售,黄色代表当前站未售、前方站已售,绿色代表未售。
“乘车体验更加人性化的同时,行车也更加安全。全车设有数千个监测点,比传统动车组增加700余个,对列车的电气电路、客室环境等进行‘全息化’监测,并采用以太网控车、车载安全监测等9项智能运维和监控系统。”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动车段技术科科长张仁强说。
列车的驾驶室,可以用“大气、简约、科技”三个关键词概括。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机务段动车组司机连永圣告诉记者,“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通过对列车状态、运行环境信息广泛感知、融合处理,在智能行车上为旅客安全又加了一把“智能锁”。
跨海高铁上的“复兴号”有多快?从福州抵达厦门不到1个小时,而以往需要2个小时。有多稳?硬币在窗台上能够“屹立不倒”坚持数分钟。有多舒服?更宽敞的乘坐空间,更适宜人体的变频空调温度,更小的噪音……有多美?当碧蓝的海面上出现一抹又一抹穿梭的“中国红”,这一幕令人赏心悦目。
跨海高铁的魅力远不止于此,从乘车一直延伸到候车,它的智能无限。在福厦高铁厦门北站换乘中心,这里的屋面形似浪花绽放,龙舟式燕尾脊气势冲天,美丽造型的背后隐藏着一扇1400平方米的巨大天气感应式智能天窗,可实时监测光照强度、风力大小、降雨及室内外温差等,然后自动开合。想象一下,当你在候车大厅等车,头上的屋顶突然打开,是多么奇妙的体验……
中铁建设集团福厦高铁厦门北站项目部副总工程师陆飞介绍,换乘中心屋面安装的是智能光纤系统,可自动跟踪采集阳光,为旅客创造明亮舒适换乘环境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全年可节约用电约72万千瓦时。
“福厦高铁是一个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时代工程,可以预见,未来跨海高铁的修建有了更多可能。”东南沿海铁路福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建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