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本报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记者活动,带领小记者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点亮他们的缤纷假期生活。小记者化身烘焙师,感受制作蛋糕的乐趣;走进晋江深沪渔港,体验海丝风情小镇的魅力;“探秘”中国伞都产业馆,了解伞的构造;走进漳州长泰天柱山海洋大世界,欣赏海底风景;助力开学迎新,展现小记者风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让小记者们直呼“过瘾”!
打卡海丝风情小镇
本报讯 (记者 刘泽宇 董严军) “太壮观了,真是不虚此行!”日前,为期三个半月的伏季休渔终于结束,晋江渔船纷纷出海。开渔当天,本报组织30名小记者前往晋江深沪,不仅在渔港见证了千帆竞渡的开渔盛况,还体验了搓水丸、水密隔舱福船制造等非遗技艺,并在深沪美食的陪伴下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活动当天,小记者在深沪小吃同业公会会长黄清海的带领下,首先来到了深沪老街。步行于蜿蜒的老街,感受着浓浓的市井气息、参观百年传承老字号焕超水丸店等,这些都给小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灵水中心小学小记者许可欣说:“老街保留了许多反映历史发展的建筑,还有许多特色小吃,这些都是无与伦比的宝贵财富。”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历代传承下来的福建海船制造的一项传统手工技艺。”随后,小记者来到深沪码头,在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非遗传承人陈春来的陪同下,参观了水密隔舱福船展览,见到了清代大北船、商船(福远号)等船模,了解了水密隔舱福船历史。当天,小记者还在陈春来的指导下进行了水密隔舱福船模型的拼装,大家纷纷直呼过瘾。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当天恰逢开渔日,深沪镇中心渔港一片繁忙。小记者围在海边,见证了渔船声势浩荡出海捕鱼的盛况,感受渔民开渔的喜悦,了解深沪的“渔文化”。
来到深沪,自然不能错过自古以来就享有盛誉的深沪美食。当天,小记者还走进深沪小吃同业公会,深度了解深沪美食概况,并在深沪水丸师傅张俊评的指导下体验“搓水丸”,在深沪冰饼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陈志明的带领下动手做冰饼。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涵口校区小记者谢昕颖告诉记者,制作冰饼是她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冰饼是我爷爷很喜欢的美食,我把自己做的冰饼带回家给爷爷,开心极了!”
公式
这次活动,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的体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水密隔舱”提高了船体抗压性,为航海安全做保障,降低了海难发生率,这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
郭书朋(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经过这次的参观,我更加了解深沪的美食,也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浓厚的兴趣。许松铭(晋江安海养正中心小学)
此次深沪之行,不仅让我体验到了做深沪特色美食的快乐,还培养了我的耐心和动手能力,很高兴能参加这么有趣的活动。
姚子萱(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参观深沪码头、逛深沪老街、搓水丸、制作冰饼、拼装福船模型、品尝特色壶仔饭和鱼丸等一系列活动,使我大开眼界,收获颇多。陈剑培(晋江罗山荣宗小学)
通过此次活动,我亲身感受到了深沪这座海丝风情小镇的魅力。福船精密的结构让我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将模型成品拼装出来后,我感到十分有成就感。黄钰鑫(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化身烘焙师 为暑期加点“甜”
本报小记者 官馨(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近日,本报20组小记者亲子抓住暑假的小尾巴,走进晋江长富牛奶配送中心(晋江馆),巧手做蛋糕、品尝巴氏鲜奶、趣玩口令游戏,一起度过了美好的亲子时光。
当日,一抵达活动现场,我们便穿上奶牛斑点围兜、检查好桌面工具,在主持人杨老师的指导下有模有样地忙活起来。首先,我用硅胶棒打散蛋黄;然后,再加入适量的白糖、长富鲜奶、面粉并搅拌。不一会儿,清新的奶香味扑鼻而来。接着,我的“秘密武器”——打蛋器在盛有蛋清的盆里高速运转,蛋清像个娃娃一样被打蛋器搅得晕乎乎的。只见蛋清先是浮起了一丝白沫,随着白沫越来越多,连里面的气泡也慢慢消失了,变成了浓稠奶油样。
“大家一定要从底部往上,360°无死角地轻轻‘翻炒’,直至蛋黄糊和奶油状的蛋清均匀混合在一起……”活动现场,杨老师不时提醒。小记者将手中雪白的奶油“上色”、装杯并送入烤箱内。
“叮”,喷香的蛋糕出炉了。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自己做的蛋糕,更觉软糯可口、清香留齿。“这次活动挺好的,为孩子的暑假生活加了点‘甜’。”活动结束后,家长和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我们还参与了杨老师组织的“知识加油站”和口令游戏“杯子节奏”。通过科普小短片,学会了如何挑选好牛奶,明白了喝牛奶的各种好处,大家收获满满。
公式
今天做纸杯蛋糕的过程很顺利,而且在参与知识竞赛时,我和妈妈默契配合,成功赢得一瓶牛奶,我很开心。蔡瑶莹(晋江安海西隅小学)
搅拌蛋清的时候,一开始是半透明状的,接着是变成可拉丝的白色泡面,最后变成雪白的奶油,太神奇了。苏欣萌(晋江内坑中心小学)
当我把打蛋器伸向盆里的蛋清并开动后,被我打发过的蛋清就像被开了瓶口的汽水,泡沫越来越多。这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我感受到了亲子合作的乐趣。刘绍钧(晋江紫帽中心小学)
指导记者 刘泽宇
与海洋生物梦幻邂逅
本报小记者 施泽楷(晋江龙湖阳溪中心小学) 陈梓瑄(晋江安海西隅小学) 蔡依萍(晋江安海成功中心小学) 苏渝航(晋江陈埭江头中心小学)
“海底世界真美!”近日,本报小记者走进漳州长泰天柱山海洋大世界,欣赏着海底风景和各种表演,连连发出赞叹。
走进海洋馆,我们仿佛走进了童话的王国。圆柱形巨大的玻璃鱼缸中,绚丽的珊瑚、舞动的海葵,还有精灵般透明的水母,让我们感到海洋的温柔与妩媚。置身海底观光隧道中,我们感觉自己也变成了一条能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鱼。憨态可掬的海龟迈着稳重的步伐走过来,和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打招呼;蝴蝶鱼、鳐鱼、鲨鱼……太多了,数也数不清,说也说不完。
最吸引我们的还是海狮表演。它们“穿”着乌黑发亮的防水外套,挪动着胖乎乎的身体,一摇一摆地走上舞台,看它们那么乖、那么可爱、那么有灵性,好想上前去抱抱它们。在训练员的指挥下,它们时而翻转,时而腾空飞跃,时而给我们表演顶球、接圈等节目,让我们都看入迷了。尤其在与观众的接圈游戏中,海狮的表演非常出色,赢得了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在海豚剧场,我们刚坐到座位上,音乐就响起来了。海豚训练师举起左手,海豚就从左边跃了起来;接着,训练员举起了右手,海豚又从右边跃了起来!原来,海豚们在跟我们打招呼呢!我们也举起双手回应它们。随后,聪明伶俐的海豚为我们展示它那灵巧的身体,表演了“水上滑板”、“直立行走”、顶球等。我们看得意犹未尽。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海洋有了更多的了解。海洋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美丽的海洋世界是全人类共有的财产!保护海洋、保护地球,需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参与!
小记者感言
蔡依萍(晋江安海成功中心小学)
我们隔着一层玻璃好奇地观察着海洋生物,不同品种的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望着这群鱼,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条小鱼,在大海中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多快乐呀!通过这次活动,我增长了不少见识,收获满满!
曾秋雨(晋江安海西安小学)
海豚的弹跳力和游泳速度相当惊人。饲养员与海豚一起表演的姿势真的太帅了,看得我也好想去体验一下。海豚的能力可不只这些,它还会唱歌,那天籁之音美极了!
曾泽铭(晋江内坑中心小学)
指导记者 欧阳霆 董严军
助力开学迎新 展现小记者风采
本报讯 (记者 刘泽宇 通讯员 吴思思 丁妮妮) 引导新生入校、助力教室布置、上好“开学第一课”……近日,晋江各小学迎来一年级新生入学,本报小记者纷纷争当志愿者,协助学校维持开学良好秩序,做好校园宣传工作,帮助一年级的新同学们顺利入学。
8月29日上午,晋江安海养正中心小学举行了“走进百年老校,争当筑梦少年”2023年秋季新生入学活动。当天,由学校小记者和少先队引导员组成的志愿者早早到达了学校的门口,他们个个精神焕发,从家长手中接过一年级新同学,发挥以老带新作用,手牵手将新生带领走进学校。有的小记者跟新同学道早安:“小朋友,欢迎加入养正中心小学大家庭,我带你们进教室吧。”校门外的家长们看到这一幕,纷纷对小志愿者们竖起了大拇指!
8月30日下午,一批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加入了晋江安海西安小学这个温暖奋进的大家庭,开启了他们崭新的小学生活。为迎接新同学的到来,学校准备了“以心迎‘新’,开启‘新’程”入学仪式。活动中,小记者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协助老师进行教室布置,手把手牵着新生走进班级,引导新生在多样的活动中熟悉校园。小记者李何希说:“活动中,我带新生们好好逛了一下我们的美丽校园,相信他们能在这里快快乐乐地成长,度过六年的旅程。”
8月31日,晋江安海成功中心小学举行“科技筑梦 成功有我”新生入学典礼。活动中,小记者不仅争当志愿者,在校门口热情接待家长,为家长朋友们答疑解惑,还采访了多位家长与新生,锻炼了采访能力。
今天,我在学校门口迎接新同学,很开心能看到这么多的新同学加入了养正中心小学这个大家庭中。作为高年级的学长,我非常欢迎他们,同时也希望他们在接下去的学习路程中能与我们一起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小记者感言
李彦君(晋江安海养正中心小学) 通过这次对家长与新生们的采访,我了解到了每个家长都对孩子抱有深切的期望。我祝愿学弟学妹们能驰骋学海,追逐各自的梦想!
郑辰翊(晋江安海成功中心小学)
今天,我们学校迎来了一群可爱的一年级新生。我牵着他们的手走进校园,和蔼可亲的老师为他们点上了朱砂,祝他们平安快乐地迎接小学生活。
汪芝涵(晋江安海西安小学)
今天,我以小记者的身份参加了新生入学礼的采访活动。采访中,一个小男孩告诉我,他的学习目标是100分。多么熟悉的目标啊!一如当初的我。加油,我们一起努力!
黄姿霖(晋江安海成功中心小学)
很高兴又有新一批学弟学妹来到我们的养正大家庭,开启属于自己的小学之旅。祝愿他们在小学之旅中奋楫起航、逐梦笃行。
周玮琦(晋江安海养正中心小学)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学校为学弟学妹们举办了入学典礼,也是我成为小记者以来的第一次采访。这一次采访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学弟学妹天真可爱、朝气蓬勃的样子,还感受到每一个家长对孩子的深切期望。
李安妮(晋江安海成功中心小学)
小朋友们背着书包,踏进教室,走进了知识的大门,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希望他们可以在接下来的六年里健康快乐、学业有成、交到许多好朋友。
吴婧湄(晋江安海西安小学)
“探秘”中国伞都产业馆
本报讯 (记者 蔡红亮 董严军) 无论是艳阳高照,还是刮风下雨,你总能看到一把把伞“绽放”,成了城市的一道风景。那么,你知道伞是怎么制作而成的吗?怀揣着一肚子疑问,近日,本报组织小记者走进位于东石的中国伞都产业馆探秘,了解伞的构造,并巧手在伞上作画,欢乐无穷。
“仅是伞头就有这么多‘花样’,真是长知识了!”一走进中国伞都产业馆,小记者们眼前一亮,爆发出了阵阵惊叹声。只见偌大的展馆被划分成一个个风格清新简约的展位,每个展位上都有不同的伞具配件,如伞头、伞骨、伞柄、伞架、伞布等。
工作人员热情地带领大伙儿逛起了展馆。小记者们如好奇宝宝一般,一边认真聆听讲解,一边上前仔细观察,不时还与身旁的小伙伴讨论着。参观中,小记者们了解到,晋江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伞具制品和制伞原辅材料的生产和出口集散地,拥有制伞企业超400家,产品远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晋江东石也有“中国伞都”之称。今年3月,中国伞都产业馆正式开馆。晋江着力打造一个集中的对外展示销售平台,将东石伞都推向全世界。
“一把伞的生产凝聚了很多力量,期待咱们晋江的伞被更多人知道,不管是晴天遮阳,还是雨天挡雨,都能看到东石生产的伞。”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小记者尤彣鋆说。
当天,小记者们还现场作画,只不过这次他们是在伞上画画。大伙儿在展馆内席地而坐,拿起画笔,在透明伞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瞧,有的小记者独具巧思,在伞上画上了樱桃、西瓜、葡萄、苹果等图案,不一会儿,透明伞摇身变成了“水果拼盘”;有的小记者将大海、椰树等“搬”上了伞,夏日气息满满;有的小记者则画上了自己喜欢的卡通动漫人物,俏皮可爱……经过一番创作,透明伞“大变身”,小记者们一个个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