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让村庄更整洁,让村庄微景观更亮眼。”清内村支委、村务专职工作者许珊珊告诉记者,一排排光伏发电设备整齐划一,格外显眼,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约18万元的收入。有了资金,村里可以聘请专业的保洁队伍和微景观养护工人,为村民营造更好的居住环境,让大家住起来更舒心。
尝到光伏带来“甜头”的不仅是清内村,今年1月,马山村投资90多万元建设并投用的光伏发电项目,借用企业厂房屋顶发电,再卖给企业,每年可带动村集体经济创收20多万元;2022年12月30日正式并网的东埔村光伏发电项目,“全额上网”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0多万元……
屋顶“生金”助力增收, 光伏项目有奔头,既助力了村集体的经济发展,又增强了村民生活的幸福感。
看到其他村庄成功“借光生金”,这也给了港塔村上下极大的信心。
港塔村是革命老区村,村民经济主要来源于农业种植、打工或外出经商。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该村的集体收入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别的村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吴软支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期间,他和港塔村党支部书记林华智逐一拜访乡贤,向大家表明村委会引进光伏的决心,希望乡贤多多支持,助力乡村振兴。
“向乡贤‘借鸡’引进光伏,‘下蛋’壮大村集体经济。”林华智打趣道,村里借助10多位乡贤捐赠的40多万元,加上38万元的政策补贴,总投资80多万元,在菜市场、村委会、文体活动中心的楼顶安装了189.81千瓦时的光伏项目。项目成功并网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约12万元,从而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动能。
“光伏发电+”有劲头
东埔村党支部书记吴晓东告诉记者,光伏是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渠道之一。村里光伏板的支架六七米高,板上可发电创收,板下上千平方米的水泥地还可以当作停车场使用。
英林镇供电所所长吴晓凡表示,该所将常态化对全镇各光伏发电项目开展光伏线路、计量装置、发电系统的隐患排查,现场解决光伏用户遇到的难题,让客户多发电、多收益。
借用企业厂房和公共空间、倡议乡贤捐款、公益慈善基金支持……在晋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许建林看来,英林镇“光伏发电+”有劲头,可复制、可推广,“最关键是思想要转变。村集体经济‘强筋健骨’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店面收租等形式,而是要因村施策、因地制宜,抢抓契机,引导发展。”2020年4月,2019年度福建省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乡(镇)名单公布,英林镇榜上有名;随后,省电力公司挂钩联系指导英林镇,并提出“电气化”助力乡村振兴,英林抓住机遇,光伏发电、e取电、汽车充电等新能源项目在英林得到有序推进;此外,英林镇还通过“村建联盟”抱团发展、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农文旅融合等方式,借助乡贤力量和金融杠杆,“输血”“造血”并举,赋能乡村振兴。
“各村要加强项目推进,特别是要策划实施集体经济项目。”王诗金告诉记者,今年来,英林策划实施乡村振兴年度项目172个、年度计划投资7771万元。截至7月31日,完工投用项目84个、在建38个。上半年,因地制宜尝试土地流转、新能源、乡村旅游等项目实现多元创收,全镇20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821.35万元,同比增长11%。
有甜头、有奔头、有劲头,英林“借光生金”之路将越走越宽,晋江的乡村振兴画卷也将越描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