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街道成立于2003年11月,位于晋江市西北部,东南面与梅岭街道、罗山街道相接,西抵磁灶镇,北邻池店镇,是晋江中心市区的重要门户。西园街道总面积2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7万多人,外来人口近万人。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实现人人享用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本途径。对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卫生服务技术和社区居民健康水平。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群体为重点,以家签服务为主要模式,开展一般病、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突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及时掌握社区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计划地实施干预和预防保健服务。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开展儿童预防接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提供妇女、儿童、老年保健、社区伤残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
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的指导下,西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8年5月30日揭牌成立。在日常开展的基本医疗、预防接种、卫生保健、残疾康复、中医理疗和计生服务等“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工作中,突出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特色。中心始终坚持“病人至上、社会效益第一”的服务宗旨,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优化就医流程,美化就医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更好地为社区群众服务。
中心设有全科、内科、外科、妇科、康复理疗科、检验室、B超室、放射室、药房、收费室、公共卫生科、儿童保健室和预防接种科等科室,配有输液大厅、健康教育大厅、健康档案室等辅助科室,添置检验、放射、B超、心电图等医技科室和诊疗设备。其中,中心设备有全数字高档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生物刺激反馈仪、视力筛查仪、超声骨密度仪、声阻抗仪等设备。现有工作人员54名。
服务亮点
● 改造升级中医馆
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为契机,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中心中医馆年初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引进了艾灸烟道系统,购置了四维腰椎牵引床、牵引椅、经皮神经治疗仪等中医诊疗和康复设备。
目前,中心有中医类医师5名,其中主治医师3名,主要针对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关节炎、面瘫等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建成后的中医馆,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温馨的诊疗环境、医生娴熟有效的诊疗技术、效果明显的理疗设备都得到了患者的称赞,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技术服务。2022年上半年中医诊疗391人次,2023年上半年中医诊疗2144人次,同比增长448.34%。
●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进一步优化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立7个家签团队(含卫生服务站)进社区网格,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22年上半年总签约人数1732人、签约率3.23%,其中重点人群1496人、签约率11.81%。2023年上半年总签约人数11127人、签约率20.68%,同比增长17.45%;其中重点人群签约数5311人、签约率47.91%,同比增长36.1%。
● 建立分级诊疗体系
与总院、卫生服务站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卫生服务站上转至中心156人,中心上转至中医院145人(其中住院患者7人),中医院下转/回转至中心93人,中心上转至晋江市医院10人。
● 增设肿瘤日间门诊
中心还增设肿瘤日间门诊、慢病门诊,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特殊病种办理。2023年上半年肿瘤日间门诊共接诊60人次,节省16000多元;办理特殊病种2885人,有签约的约2000人;家签慢性病人可以享受开长期处方(2个月),为患者节省共约24000多元,使辖区群众享受家签带来的便利便捷便宜的服务。
● 加强门急诊的培训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相关考试,增强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熟练掌握急救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邀请总院专家下沉中心坐诊,2023年上半年4位总院专家共计坐诊45人次,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切实对提升中心医疗专业技术水平、服务水平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该中心主任陈峰强坦言,下半年,我们将主动对接总院建立更加紧密的医共体,探索中医馆、护理与总院建立双主任的模式,落实“七个一体化”、共享总院“六大中心”;加快中心新院、信息化等硬件设施建设;加快对公卫、中医等人才招聘与培养;进一步优化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建设,健全完善家庭医生制度,建立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模式,提供综合连续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完善总院—中心—卫生服务站分级诊疗体系,降低转外就医目标;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体化管理建设;以慢病门诊(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肺气肿、肿瘤等)等老年人疾病为发展方向;以临终关怀、家庭病床等为社区特色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