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伊婷
昨日下午5时许,在晋江灵源街道灵水老街与泉安路交叉口,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周边住户正合力搬运、堆积沙袋,现场一片忙碌景象。
灵水老街建于1931年,以骑楼建筑为主,目前居住有30多户居民。相比周边街道,老街地势低,每当台风或强降雨天气,周边道路的雨水倒灌至老街,就会形成积水、内涝。
“这次,我们提前谋划,准备了近500个沙袋,将路口垫高,减少雨水倒灌,保障老街住户安全。”灵水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吴福场介绍。
老街租户陶于安看到社区干部在路口堆沙袋,连忙喊来邻居一起帮忙。他表示,在老街住了10年,以前常困扰于雨天积水,雨水倒灌进屋,“这次社区在台风来临前准备了防洪抗洪的沙袋,我们这些住户就安心多了。”
从容见贴心
记者手记
台风来势汹汹,总有一些人和事让我们感到踏实。
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消息,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是近年来“正面硬刚”晋江的强台风之一,全市上下做好了“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准备。大风大浪前,全市干部、志愿者和群众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风浪很大,心很平静。
在永和镇玉溪村小学避灾安置点,室外大风呼啸,室内温暖如家。转移安置的群众惬意地聚在一起,吹着空调,唠嗑、小酌,整洁舒适的“避风港”给他们带来了安全感。镇村干部、志愿者、热心群众不时送来生活物资,尽可能让这个“家”什么都不缺。
安置点的教室里,一名女生正在安静地看书学习,在远方就读研究生的她,这个暑假来到父母身边。女生说,“父母在,就是家!守护暖心‘家’,背后有许多人的付出,感谢他们。”
一线干部用心、市民群众热心,这个“小家”亦是晋江“大家”的缩影。 本报记者 王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