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昆火 许春 赖自煌 曾舟萍 施蓉蓉 林伊婷 王诗伟 蔡培仁 许金植 黄伟强
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写入文件之中,引发晋江广大党员干部的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为契机,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心无旁骛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率,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晋江实践做出积极贡献。
主动作为 做好“产城人”深度融合文章
青阳街道党工委书记洪永胜表示,青阳街道将以“晋江经验”写入中央文件为契机,围绕“宜居、兴商、强教”三条主线,推动“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要提升城市能级,系统推进区域改造建设,继续实施片区微更新、微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打造城市有机更新的典范和样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商圈经济、平台经济、楼宇经济、夜间经济;推动教育资源整合提升,创新办学模式、加强师资引育、造浓尊师重教氛围,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深化“党建+”邻里中心建设,强化“网格化+智慧化”管理,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
梅岭街道党工委书记洪长江表示,梅岭街道将以“片区+体系”为实施路径,统筹推进城市建设,细分新区拓展、老城更新、水质生态、民生公服、城市管理五方面行动,着力推进城市建设项目落地见效、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努力打造晋江品质城市示范标杆。同时,着力推进盘活利用低效用地、乡村振兴、文体旅融合、城市品质提升、开放招商和数智转型攻坚等各项重点工作,全力做好“产城人”深度融合文章,着力打造品质生态智慧城、商贸服务核心区。
“‘晋江经验’写入中央文件,令人倍感自豪。”西园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清山表示,西园街道将继续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深入推进“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全力推进“生态宜居西城区,现代服务业新高地”建设,展现出以“质”为重、以“民”为实的发展新风貌;继续加大资金投入,用于排污整治、微景观改造等乡村建设项目,计划推进一批‘百企兴百村,乡贤促振兴’项目,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优化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深耕民生领域,落细落实各项便民工作,破解“产城人”融合难题,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
罗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吴再发表示,罗山街道将在“晋江经验”指引下,围绕打造晋江“中央活力区”目标,以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政策为抓手,持续开展综合产业园区建设,提高园区承载力;支持企业数智转型,加快本地企业迈向智能化;主动招商引资,推动科技创新项目落地,做强罗山科创版图,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探索罗山中片区改造,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快14个教育项目建设,逐步提升城市品质。同时,用好草庵、草庵公园、龙泉书院等资源,结合草庵文旅街区建设,打造草庵世遗公园旅游名片。
灵源街道党工委书记苏振发表示,灵源街道将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紧抓世纪大道“双创”活力走廊、科创新区建设机遇,围绕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积极主动链接优质科创资源,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不断创优营商环境,在深化区域协同联动方面,积极推动园区标准化项目建设,加快盘活社区低效用地,发展一批园区配套产业项目,为产城融合发展提供更多集约可用的空间载体。同时,聚焦“1+6”专项行动部署,明确定位、主动融入,大抓落实、狠抓落实,将灵源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新型品质活力街区。
“意见的发布鼓舞人心,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民营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新塘街道党工委书记庄晓芳表示,新塘街道将继续紧扣“福建芯小镇 环湾后花园”的城镇发展目标定位,不断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积极作为、靠前服务,以优质的营商环境助推辖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让新塘的民营经济不仅遍地开花,更要硕果累累。
靠前服务
以更大力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池店镇党委书记许长俊表示,池店镇民营经济十分活跃,涌现出安踏、舒华、名志、国盛等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这得益于民营企业对实体经济的坚守,更得益于“晋江经验”的科学引领。池店镇将继续做好企业服务,当好“晋江经验”的践行者,为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贡献力量。
“‘晋江经验’写入中央文件,让我们备受鼓舞。”安海镇党委书记陈进福表示,民营经济是晋江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活力所在,也是安海经济发展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力量所在。安海镇将认真把中央精神领会好、把发展方向把握好、把务实举措落实好,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的同时,护航各类中小企业平稳发展,营造“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同时,将持续当好民营经济的“引路人、推车手、服务员”,以更大力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安心发展、快速发展,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磁灶镇党委书记蔡文卿表示,磁灶镇将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治理现代化,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工贸并进、生态宜居、乡村振兴的精品区、示范区。立足传统建陶产业优势,加快建陶行业产业链横向集聚和垂直整合,同时借力“中国陶瓷名镇”品牌效应,运营好“磁灶陶瓷”地理标志,打造陶瓷名镇区域品牌;立足磁灶专业市场、快递物流等特色商贸载体,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力促多产业联动发展;立足乡村振兴整镇推进机遇,着力推进全域振兴,全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共同发展的“五好”乡镇。(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