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晋江在新兴产业培育上早有经验。
2016年,晋江敏锐地捕捉到发展集成电路的机会,规划建设总规模2.4万亩的集成电路产业园,产业政策、人才政策紧随其后。7年间,晋江集成电路产业筑链成势,已落地胜科纳米等50多个产业链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逐步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装—装备材料—配套—终端应用等全产业链的产业生态,产值破百亿。
充满潜力的产业结构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了芯片行业明星企业胜科纳米。“我们聚焦半导体领域,提供微观结构分析、芯片线路修改等服务,是行业的‘芯片医院’。”胜科纳米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乔明胜介绍。
紧抓集成电路风口,本地企业华清电子材料未雨绸缪。“10年前,我们在电子新材料方面做了布局,抓住了国家5G通信快速发展和大力推进电子材料国产化的风口。近3年,市场在快速增长,我们的产值也在成倍增长。”华清电子材料董事长施纯锡告诉记者,作为国内首家采用流延法规模化生产高端氮化铝陶瓷基板的企业,持续的科技创新是华清电子材料得以在行业细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的重要原因,也是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
同样是材料,晋江还将目光锁定“新材料之王”——石墨烯。
在晋江三创园的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二楼,石墨烯改性TPU新材料联合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正在忙碌着。该实验室由海峡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泉州市星达鞋服材料有限公司共建,主要开发谱系化的防色迁TPU膜材等科技产品,提升色牢度和抗色迁移性,以此打破国外公司的垄断。
“石墨烯改性TPU新材料已落地转化,提高了产品性能,并且扩展了应用功能,取得良好市场效益。”泉州市星达鞋服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庄刚松说。
福建海峡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罗圭纳告诉记者,该研究院还研发碳纤维鞋底,提升纵向抗弯刚度和轻质回弹性能,助力特步、安踏等企业打造高端跑鞋;联合高校开发石墨烯改性PU载体,实现工业废水的高效处理,推动减污降碳,推动石墨烯新技术和产业在晋江转化落地。
产城融合发展互促
在晋江,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促进。强化配套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在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百姓拥有了创业致富、乐业安居的美好生活。
田、林、水、村,走进晋江市九十九溪流域田园风光项目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如诗如画。
请来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教授主笔规划设计,融土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人居环境整治为一体,这片曾经污水横流、土地弃耕、房屋散乱的区域,被改造成宜耕、宜居、宜游的“都市田园综合体”。总投资约22亿元的项目,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做出了让人惊喜的产业新形态、城市新名片。
田野周边,组团式分布着闽南特色的现代民居,一些村民正在为即将开业的饮品店、餐馆忙碌着……村民有了多种收入,市民在这里观光休闲,绿意之中、生机盎然,幸福指数攀升。
把最好的地块留给民生,晋江一向如此,但要做到并非易事。当前,晋江土地开发强度已触“天花板”,而土地利用效率却不高。如何“增容量不增用地”,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晋江结合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举全市之力推进综合产业园区建设,踏上园区进化的必由之路。
7月7日上午,位于晋江经济开发区新塘园的岁金智谷·晋江新智造产业园主体结构全线封顶。园区里的标准化厂房刚封顶,意向企业的入驻招商工作就已完成近90%。
这样的嬗变,也将在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工业园)上演。日前,该园区2号区块项目填海竣工海域使用获福建省自然资源厅验收,实现了晋江市历史围填海项目填海竣工验收“零”的突破,将释放约505亩的“沉睡土地”。
“冷”的土地“热”起来。今年第二季度,晋江着力提升标准化园区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新增产业空间44.48万平方米。同时,结合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聚焦低效村级工业园,推动41个低效工业用地园区标准化项目上图入库,总用地4972亩,总投资229.5亿元,可新增产业空间581万平方米。
在晋江,园区标准化建设和开放招商相辅相成,一个筑巢、一个引凤。招商好不好、准不准,关系到标准化园区的有序发展,牵系晋江产业与城市的未来。为提升精准招商成效,5月以来,晋江聚焦即将建成投用有招商需求的园区标准化项目,全面启动入园“场景招商”,扩大园区招商“磁场”,集聚园区主导产业企业,以链聚能、以链成势。
此外,晋江大力推动大院大所进园区、数智转型进园区、工业设计进园区,签约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推动集成电路省创新实验室落户集成电路小微工业园,全力带动园区赋能提质。
重塑城市空间,给晋江的产业格局带来重大机遇,也为城市建设带来发展良机。
6月初,福厦高铁全线有序进行联调联试,距离开通运营更进了一步。来到泉州南站,整体造型依山就势,一座“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的闽南风格建筑跃然眼前。
线路开通后,福州至厦门列车运行时间将从现在的2小时缩短至1小时以内,形成“一小时生活圈”;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将形成“半小时交通圈”,东南沿海城市群将串联起一条联动发展的“黄金纽带”,对于推动沿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铁南站、配套交通路网、安置房、学校等项目建设频频取得新进展,搭乘高铁“快车”,高铁新区雏形显现。今年来,按照“百平方公里集聚百万人口”规模标准,晋江加快晋东新区、科创新区、高铁新区、紫帽片区、梅岭中片区、池峰路南延片区等项目规划建设,推动重点区域实现互联互通、协同互补、连片发展。
当前,围绕建设高品质Ⅱ型大城市,晋江不断做强市区都市能级,有机统筹兴产业与建城市,推进“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一幅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的美好画卷正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