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b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菜市场“变形记”

日期:7月1日 星期六 天气:晴

地点:晋江池店镇池店村

“这是从哪里回村里?”“刚去菜市场看了看。”这天上午,一到池店村党群服务中心,我就遇到顶着大太阳从外往里走的池店村党总支副书记李清龙。

细问才知道,村里的祖荫菜市场已经开始改造。

“带我去看看吧!”我立即让李清龙带上我去走一圈。

刚到菜市场入口,第一感觉便是“老破旧”——凹凸不平的地面、褪色的指示牌、略显拥挤且杂物堆积的摊位、老化的硬件设施……

“这个菜市场已经用了20多年了,目前已经无法满足村民的需求。这次村里也是下了决心,投入约350万元进行大改造。改造后摊位会有150个、店面36间,肉类、蔬菜、水产、粮油全部都有明确的分区。”李清龙说,此次祖荫菜市场改造项目采用“互联网+智慧型”菜市场的建设思路,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易形式,致力于打造晋江模范市场。

市场的改造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原先的肉类区域已经开挖,工人们正在将各种管道埋入地下。

池店村是个大村,常住人口2万多人。为了不让村民的日常买菜受到改造的影响,村里将祖荫菜市场的停车场设置成了临时摊位,摊贩们也已陆续搬到这里卖菜。

我从设计图纸上了解到,祖荫菜市场改造既保证了交通畅通,又让消费者购物更便捷:市场内设置5个直接对外出入口,方便人车货通行;主入口处设置LED电子显示屏,及时发布市场信息,方便消费者及时了解农副产品信息;所有摊位均可方便用水;针对家禽类商户,设计“三分离”区域等。

“商贩们和村民都非常支持改造,也很期待。”李清龙表示。

“是啊,现在的市场实在太过老旧了。”正说着话,卖水叶菜的杨久玲大姐也加入了我们的聊天。她说,自己在祖荫菜市场卖了两年多的水叶菜,“我们卖水叶菜,需要不时洒水保持蔬菜新鲜。但菜市场内用水很不方便,我每天出门前要用大可乐瓶子装满水。”听说改造后用水将不成问题后,杨大姐笑呵呵地说,“太好了,赶紧改造吧!”

菜篮子,大民生。祖荫菜市场升级改造,不仅让村民可以享受舒适的购物体验,也让池店的新农村建设多了一道靓丽风景。

本报记者 曾舟萍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