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诗伟) 互检互学互促,助推网格工作提质增效。6月中旬以来,晋江永和镇结合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探索推行“网格互检互学”工作机制,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跨片交流学习、交叉互检。
该机制以网格片为单位,以用活、用好网格员队伍为出发点,采取村级自荐及镇级点将形式,组织各村网格员组建8个交叉调研检查小组,围绕站点建设、机制运转、内页台账、队伍建设等网格工作重点,以“查”促“纠”,推动网格服务阵地做实、做优,网格管理工作见实效。
互检互学过程中,各工作组对照一套检查评价清单,逐项查看,详细记录和梳理。
“工作做得好不好,不仅要听群众的声音,也要走出去看一看、学一学。”古厝村网格员杨玉环所在的小组先后到山前村、坂头村、梨星村开展网格检查和交流。对发现的一些不足,工作组与所在网格的网格员一同交流,梳理问题、分析原因;做得好的经验做法,互相借鉴吸纳、取长补短。“我们看到,有的网格服务工作做得比较细致,对群众诉求的收集及为民办事过程,都有详细的记录和总结,而其中有一些好的工作方法是可以复制和借鉴的。”
永和镇推行互检互学工作机制,定期组织网格员小组交叉检查和交流学习,目的在于让网格治理服务工作更加精细化,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一张小小的门牌卡,也能看出工作的用心之处。”在检查交流过程中,第八小组组长林友土与小组成员一边检查,一边分享交流心得。原来,为了让服务更贴近群众,不少村专门制作网格便民服务卡和数字门牌。以数字门牌为例,上面除了有门牌号等常规信息外,还有所属网格点的服务信息,包括网格员的姓名、联系方式和网格二维码等,手机扫码即可找到地方、找到人、找到信息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助力基层治理,实现了在“末端”网格里就能找得到人、办得了事。
“我们很重视、也很需要专业的学习交流。实地走访后,我们发现还有一些工作细节需要再完善,努力做得更好。”林友土说,回到所在的锦岭村,村党总支书记立即组织各网格长、网格员、党员召开网格工作会,对照和研究互检清单,进行自我反思,查缺补漏,并部署下阶段整改提升工作。
下一步,锦岭村拟对全村的网格门牌卡进行提升,已对接第三方公司设计和制作“数字化”网格门牌卡,融入村里现有的“智慧网格App”,探索“网格化+数字化”融合治理模式,赋能末端治理,让群众办事更便捷、让民生服务更高效,以网格“小单元”推进基层“大治理”。
“推行党建引领网格管理工作,根基是群众、目的是民生。全面提升网格化管理服务精细化水平,我们在精细管理、精密服务上不断下功夫。”永和镇有关领导介绍,经过一周时间的拉网式“互检互学”,发现了一些不足,第一时间把问题清单反馈到各村各网格狠抓问题整改,同时也看到了不少亮点。
为推动网格治理成效大提升,永和镇将组织新一轮的“互检互学”,重点进行“回头看”,全力抓落实、促提升,不断优化网格管理服务体系,抓实抓细网格化“精治”,持续擦亮群众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