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b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端午节 穿越时光

感受散落在罗山的文化遗迹

本报记者 曾舟萍 陈巧玲 通讯员 陈诗云

   近些年,晋江市罗山街道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努力建设一个融合发展的“晋江中央活力区”,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街道正在呈现。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地处市中心的罗山拥有许多名人及文化景点,即便历经了百年、千年的淬炼,仍韧劲十足展示着自己的风貌。今天,我们将穿越时光步履足迹,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散落在罗山街道的文化遗迹点。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趁着端午节小长假,带上家人和朋友一起去感受、探索一番吧。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草庵:    说到罗山街道的“宝藏”文化点,草庵一定会被提及,作为泉州22个世界文化遗产点之一,它是宋元泉州摩尼教(明教)传播的重要见证。    草庵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初为草筑。元顺帝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改为石构歇山式建筑,是宋元时期泉州城远郊的一处摩尼教。石室内岩壁上雕凿摩尼光佛造像,是世界上唯一保存下来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显示了宋元泉州作为世界海洋贸易中心,接纳了多种族群及其文化,彰显出强大的文化包容力。上世纪80年代初,草庵曾发掘出宋代“明教会”黑釉瓷碗, 进一步证实当时泉州摩尼教十分活跃。    除了摩尼佛像,草庵内还有两棵树龄超千年古桧树、弘一大师楷书佛号摩崖石刻、弘一法师手书木刻对联等。


晋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画马石: 在晋江罗裳山向东一面的崖壁上镌刻着一匹简笔画成的长4.02米、高2.35米的写意骏马,即为远近闻名的“画马石”。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世纪大道边上的“画马石”前看到,整幅画左边几笔正竖,右边又是几笔正竖,中间两横,稍作垂弧之状,连接着左右正竖之笔,并着两笔短竖,便似一匹马被系在木桩之中,构图简练、线条流畅、简笔写意。画前侧有一石,中凹如槽,外刻有篆书“马槽”二字。    关于该石,有着一段传奇色彩很浓的传说故事。据《闽书》载:“唐末罗隐乞食山下,人侮之,隐乃画马于石,每夜出食人禾,追之则复入石。 山下人乃改礼焉,隐为画椿系马,马不复出。”


  正统崖刻:与画马石同一座岩石上,还有一方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留下来的石刻。    石刻字幅高2.12米、宽1.36米,全文竖刻楷书10行,计111字,记载当年遇到天灾,粮食歉收,因无法向官府缴交赋税,担心官府抓人,结果百姓纷纷迁移他方,里长林良吉代本里百姓先交上应交的50石稻米,同百姓约定,等年景好时再偿还给他。里中的人便公议把这件事刻在山石上,作为日后的证据。    记者在石刻的末尾看到了一句“后之君子存恒心,积阴德,慎勿厚敛,以为子孙长久之计云”,说的是要积阴德,做好事,不剥削百姓,这是为子孙积德做好事。


华表山古寨:在华表山巅,迄今仍保存着一处古寨遗址,大家也称之为“华表山古寨”。    据悉,古寨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80年),东西相距50米,南北相距180米,墙基宽3米,残高1米至3.2米不等,据说当时正值“三藩之乱”,郑经自台湾率兵进驻泉南沿海,清军筑寨以守。华表山古寨也为研究清代营寨规则和郑清战争史提供实物依据。    昨日,记者从草庵后的台阶拾级而上,爬上华表山顶,看到古寨虽然已有些破败,但是花岗岩角石垒砌而成的墙体、寨门等仍尚存。通过无人机视角,记者发现整座古寨平面呈椭圆形,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中,仿佛每一块角石都承载着说不尽的故事。


林欲厦墓:在福埔社区内,林欲厦(生卒年不详,字从奂,号隆南,晋江陈埭西滨人)的墓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2760平方米,平面呈“风”字形,墓丘三合土构筑,墓前立有文武石翁仲各1尊,石虎、石马、石羊各1对。    在实地采访中,福埔居民均表示并不了解这座墓的来历,但是他们告诉记者,十多年前,曾有人找来吊车想要盗取墓前的文武石翁仲、石虎、石马、石羊,被发现后,大家一起赶跑了偷盗者,以水泥等将石翁仲、石虎、石马、石羊原地封牢,确保万无一失。    据悉,墓主人林欲厦在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中进士,后官至工部侍郎。为官期间,他遴才振儒,察吏安民,不遗余力,其本人善文章,尤精书法,著有《林司空日记》1卷。    蔡诒河(邦尾河)墓:   蔡诒河(邦尾河)墓的主人为蔡诒河(1853—1910年),字玉明,号汝南,人称邦尾河。资料记载,该墓占地面积约1332平方米,但是记者在现场看到,整座墓坐东向西,墓丘呈馒头状,直径2米、高0.6米,非常简朴,无其他装饰。    大家可不要小瞧了墓主人蔡诒河,在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他综合白鹤拳   、猴拳、罗汉拳、达尊拳和太祖拳创立了五祖拳。由于拳法威猛激烈、以柔济刚,包涵内家拳的很多技击法和内功修炼法,使得其很快就成为当时闽南最优秀杰出的拳种,并在闽南地区掀起了学习五祖拳的热潮,蔡诒河因此成为一代宗师。清朝末期到民国初期,闽南一带许多人为谋生出洋 南渡,也把祖国的瑰宝——武术带出国门。    如今,五祖拳依然在闽南一带及东南亚广泛流传。2008年6月7日,五祖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除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晋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外,罗山还有10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点:

水尾宫(苏内社区)蔡氏祖宅(缺塘社区)蔡淑美宅(后林社区)保生大帝宫(山仔社区)李茗监宅(山仔社区)陈孙调宅(梧桐社区)安靖宫(下埔社区)广空法师故居(前沿社区)吴雄宅(许坑社区)姚氏宅(樟井社区)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