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b版:本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挖掘城乡特色 传承历史印记

细数散落在西园的12处“宝藏”

洪富故居

位于崎山公园玫瑰园附近的刘埯塔

本报记者 王昆火 通讯员 肖超群 吴婉丽

以“生态宜居西城区、现代服务业新高地”为发展定位的晋江城区西部正在悄然变化,这里不仅有优美的风景,还有独特的城乡风貌和历史印记——西园街道现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2处,其中8处为晋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为一般文物保护单位。它们散落在崎山公园、田园九九等地,承载着西园的历史文化,见证着西园的蓬勃向上……

刘埯塔

坐标:崎山公园玫瑰园附近

名片:晋江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沐浴着早上八九点的阳光,记者从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对面的崎山公园入口处前行,沿着宽阔平坦的柏油路蜿蜒而上,来到了公园的玫瑰园;而在玫瑰园的绿树掩映的小山上,记者拾阶而上,终于见到了晋江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刘埯塔。

刘埯塔始建于明代,为方形三层石塔,通高3.84米,基座四角均为兽脚,由条石纵横相间砌筑,边长1.44米,往上层层收分,第三层迭一方形石,南北向各雕一佛头像。西面刻“明万历丙午年六月建”,东面刻“佛”字,塔刹为相轮式。相传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龙海县知县为镇风而建,祈求稻谷丰收、风调雨顺、人们生活美满。

刘埯塔旁的山石上还挂着一块“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示牌”,牌上详细标着“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举报电话”等。或许是受玫瑰园浪漫气息影响,不知从何时起,红丝带、同心锁也陆续挂在塔前的石头和树枝上,成了大家祈福的地方。

洪富故居

坐标:屿头社区四区88号

名片:晋江市第六批市级文保单位

“洪富精神勉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洪氏后人。”西园屿头社区居民洪智超说,洪富故居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坐东朝西,系三座三开间两落闽南古大厝并列组成的建筑群。

在洪富故居大门右侧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块写着“屿头社区综合文化室”的牌子,左侧则悬挂“晋江市文明乡风巾帼馆”和“西园街道廉政教育基地”两块牌子。这里,已成为街道、社区开展文明家风、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场所。

据悉,2006年,屿头社区对洪富故居进行翻修重建。2017年,屿头社区洪氏家风纪念馆在洪富故居成立。此外,晋江市文明乡风巾帼馆和西园街道廉政教育基地也相继在洪富故居成立。值得一提的是,西园街道还依托洪富纪念馆,成立“西园街道讲习堂”,将其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党建+”邻里中心的一个重要宣讲阵地,广泛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将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洪富(1488—1560年),一生为官清廉,执法严明,因不愿与佞臣同流合污,自感壮志难酬,便辞官归里;因造桥修路、修水利而受到故乡人民的热爱,其间率子孙做了不少公益慈善事业。

淞江斗门

坐标:王厝社区泉厦高速路池店右线特大桥西侧

名片:晋江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嘉定二年(1209年)始建,坐落于淞江边(原名青洋坡),灌田数千百顷,现存设施为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重修,系花岗岩长条石砌筑,长8.7米、宽2.9米,保存完好。旁有明永乐十五年(1382年)重修碑1通,为明永乐年间洪氏四世祖克正公率宗弟与林永叔、谢秉东、昌道共同修建。淞江斗门对研究古代晋江水利设施有一定参考意义。

浯里裕后铭碑

坐标:霞浯社区北区47号

名片:晋江市第三批市级文保单位

浯里裕后铭碑始建于明代,碑为花岗岩石质,高2.36米、宽0.61米,总面积55平方米,立于高60厘米的碑座上,碑周有条石加固。明崇祯年间,进士吴震交书并立,正面竖刻楷书:“浯里裕后铭”,背面竖刻行书:“浯冈西下,浯水东屯。无树则寒,有树则温。戕树者如戕其手足,培树者如培其子孙。”以此告示后人应广植树木、保护资源,才能庇佑子孙,反映了其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认识。

王起教宅

坐标:车厝社区大乡21号

名片:晋江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起教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93年),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5328平方米。

王起教宅共两座,一座三开间二进,另一座为五开间二进带西护厝,均为穿斗式木构架,硬山式屋顶。该建筑有精美的砖、木、石、灰雕塑等装饰,具中西合璧风格,是保存较好的传统闽南建筑,为研究清代闽南传统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王起教(1863—1928年),旅菲著名侨商、实业家、慈善家。1936年,他为车厝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大修王氏宗祠,二是牵头创办辗进小学(今车厝小学)。抗战期间,小学停办;1948年,其子孙回乡复办。1995年,车厝小学在新址兴建校舍时,其子孙再次慷慨捐资。

紫霄宫

地点:赖厝社区

名片:晋江市第六批市级文保单位

紫霄宫始建于明正德年间,距今500多年,占地面积4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由九十九支柱栋作为支撑,为中殿配东西两宫、两厢廊后通巷宫殿式古建筑,整体建筑古朴庄严。

此外,上世纪初,紫霄宫内还办起了数届私塾,培育近百名文才。1952年,版筑小学迁至宫内办学,直至1957年新校舍落成,为家乡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紫霄宫还是联结海内外乡亲的精神纽带。

洪富墓

地点:屿头社区双龙路旁

名片:晋江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洪富(1488年—1560年),明嘉靖八年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司参政。逝后按三品官礼制安葬,墓地占地面积256平方米,“风”字形墓,四层墓埕,墓碑方形抹额,宽4米、高1.2米,上书“钱屿洪公祖墓”。洪富墓所在的屿头社区,别称钱屿。钱屿、洪氏开基祖十八郎元卿公系北宋名臣洪皓之后,因避兵乱于南宋年间徒步入闽至钱屿肇基拓业,为钱屿洪氏一世祖,繁衍生息至今已历760多年。

李英(李五)墓

地点:烧厝社区南面池店山半山腰上

名片:晋江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英(李五)墓始建于明朝天顺元年(1457年),坐东向西,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墓平面呈“风”字形。墓手两侧分别立“重葺陂功德碑”“俊育重修洛阳桥碑记”“修墓碑记”,以及市文管会保护碑等四方现代重刻碑记。

墓主李英是明代富商、慈善家。李英富而有仁、急公好义,捐数万金增高洛阳桥桥墩,重修当时晋江最大的水利工程“六里陂”,创办桂岩书院,重修吟啸桥、桥亭桥等,铺整十三省古大道,在泉州、浙江等多地赈灾济困……其善行义举无数,明英宗钦赐“乐善好施”金匾以示褒奖。

一般文物点

赖氏家庙:位于西园街道赖厝社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明正德年间谏议大夫赖凤回乡重修宗祠,得御赐敕封“赖氏家庙”,后获宰相、大学士张瑞图所题“赖氏家庙”制匾额存至今。赖氏家庙为二落三间建筑体,其间天井系由三十六块青石板铺就,屋脊作燕尾形,颇具特色。

苏塘新厝厅:位于西园街道苏塘社区居委会办公楼对面,坐西北向东南,三开间带两榉头,双面护厝,釉面砖面墙,杂石墙裙,夯土边墙。该建筑对于研究闽南传统民居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吴震交民居:吴震交是明崇祯甲戌(1634年)进士、曾任兵部主事、武选郎中、扬州知府等职。该民居位于西园霞浯社区小宗市场旁,建于明崇祯年间,是一座五开间三落穿斗式硬山顶建筑。建筑面阔24米,进深38米,对于研究明代晚期建筑风格及吴震交这一历史人物有很大的意义。

洪德会宅:位于西园街道屿头社区洪氏家庙后方,是一座建于清末的五开间两落硬山顶、穿斗式砖木混合结构民居建筑。大门上有清末状元吴鲁题写的“龙德洪公支宅”牌匾,大门两侧还有吴鲁与李清琦题写的石雕书法。该文物点保存完好,石雕与木雕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