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经
在育儿的过程中,家长就像在升级“打怪”,虽晋级不断但仍有更多的挑战在后头。面对接踵而至的困惑、难题,你是请教老师、专家,还是老一辈?或是翻开育儿书籍捞一捞有用的知识点?然而,也有部分家长在和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摸索出一些靠谱的育儿智慧锦囊,快来收下这些干货吧!
有了孩子,却丢了自己,这是很多妈妈都有过的感受。天天围着孩子转的“妈妈”,该如何找回自己呢?总是习惯性地以“妈妈”的身份和孩子相处,怎么和孩子成为朋友?对此,来自晋江市第三实验幼儿园的家长陈漳云颇有心得。如果你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不妨一起来看看她分享的育儿干货。
“做妈妈也别忘了做自己”
陈漳云坦言,她是一个比较爱自己的妈妈,只有学会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爱孩子。生活中,当她在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也会带上女儿一起,让她知道妈妈也有自己的生活,不是什么事都会围着她转。“当了妈妈后,我很珍惜与自己独处的时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深刻了解自己的想法。”陈漳云说道。
在她看来,“妈妈”要有自己热爱的事情,要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才不会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孩子身上,更不会小心翼翼地爱着、护着,又恨铁不成钢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常常提醒自己,身为妈妈之前我也是孩子,一定不要把自己忘了。正如海桑诗里写的‘我们各人都是自己的,相互区别,相互爱着’。”陈漳云说道,这么做让她更懂得如何去爱自己的孩子,给予其更有效的陪伴,而不单单只是消磨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我并不会因为孩子而委屈自己,不管在情绪上或者物质上。比如,出门逛街看到我喜欢的东西我会买,但并不会因此就觉得需要给孩子也买个东西。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就会去做,并不会觉得因为有孩子而放弃。”陈漳云说道,让自己对生活保持一颗热爱的心,可以去健身、去喝下午茶……“充满电”后重新做回“妈妈”的角色。
“是妈妈也是孩子的朋友”
没有人喜欢说教式的教育,但又在不知不觉中变成爱说教的父母。不少家长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开始探索“如何与孩子成为朋友”。“我和孩子的相处模式,并不是朝着如何当孩子的好妈妈而努力的,我更希望当她的朋友。她可以陪我做我喜欢的事,我也可以陪她做她喜欢的事,我们一起成长。”陈漳云分享道。
“生活中,我把她当作我的朋友,陪她一起做她喜欢的事。这个时候,我会放下自己的事全心全意地陪伴她。比如,当她要画画的时候,我们就彼此画自己喜欢的,我不会刻意去教她应该怎么画,而是告诉她我想要画什么、画给她看,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她画出自己想要的。”陈漳云笑道,当她们一起下楼玩时,她会玩她的“陆冲”,而孩子则骑自己的自行车或者滑板车。
陈漳云欣慰地说道,这样的相处方式让孩子更好地了解她。而她也不会约束孩子一些搞怪或者调皮的想法或行为。在她看来,这是孩子的天性,不如和孩子玩到一起。“当我情绪不好或者身体不舒服时,我也会直接跟她表达。我们经常会彼此分享当下的情绪和想法。”
“学习更温和的育儿方式”
当然,在带娃的过程中,陈漳云也曾有过“鸡飞狗跳”的瞬间。“之前有段时间,孩子起床就闹脾气,不刷牙、不换衣服。一开始,我都会很大声地说她,但每次发完脾气自己就很后悔,告诉自己她还只是个孩子。之后,我尝试了另外一种办法,先叫醒她后再定个10分钟的闹钟,闹钟响了后她就比较愿意起来了。”陈漳云说道,如果孩子正在看电视或在玩,她也会事先跟她约定好时间,时间一到孩子便会履行约定。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陈漳云也常常借助绘本,解决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孩子开启温馨的亲子时光。“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便坚持每天睡前给她讲故事。有时候累了不想讲,但想想又觉得不行,以免给孩子造成累了就可以不用坚持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看书的习惯。”陈漳云说道。
在她看来,长期坚持阅读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通过绘本阅读,孩子会把生活中的情绪,通过书上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表达出来。在遇到问题时,家长也可以通过书上的内容来提醒孩子。比如,让孩子更有安全意识、认识自己的情绪等。而当遇到一些事时,孩子也能通过书上看到的内容来分辨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