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b版: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塑产业活力

当好“护航员” 助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晋江 工信

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项目。

本报记者 蔡明宣 陈巧玲

2022年,晋江工业经济大盘托得住、行得稳。晋江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新增超400家“小升规”企业,进一步夯实了晋江产业集群发展动能。

2023年,在晋江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晋江工信将当好“护航员”,抢先机,聚焦“产业创新、数智转型、园区建设、协同联动”这四个模块,科学布局,推进晋江全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全面护航晋江经济“稳增长”,助力晋江产业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创新驱动

可以防火的纱线、能够导电的纱线、双色的纱线……在泉州爱丽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里,应用场景不同、亮点各异的产品令人眼花缭乱。

小小的一条纱线,却体现出十足的创新力。此款TPU双色纱由爱丽卡独创研发。该产品具有均匀分布的两层颜色,颜色可自定义设置。同等细度的纱线还可以做成不同性能、不同材料的两层,比如外面低温、里面高温,或者外面尼龙、里面涤纶,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可以满足客户不同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该产品无须漂染,具有良好的环保性及色固性,可以变化不同的颜色以满足市场对潮鞋的个性化需求。

现在,各大品牌商对鞋材材质、质感、性能等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持续发展。近年来,爱丽卡在产品创新上下足功夫,引进了智能设备,还聘请了专业的研发人员,通过持续的创新与投入,让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以满足下游客户的开发需求。

和爱丽卡在一条纱线上面做足创新文章一样,在晋江,很多小物件也有大创新。一根拉链、一块面包、一片纸巾、一双鞋……创新赋予这些民生产品新的活力,并在消费升级热潮中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

近年来,以创新驱动产业活力,不仅是企业的功课,更是晋江市党委政府的功课。在晋江市党委政府的引领下,晋江工信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推进智能制造、鼓励企业创新、对接落地项目等多个层面,持续推进晋江产业创新升级。

2022年,一组组鲜活的数据,是晋江政企双向奔赴、创新创业的最佳写照。

通过省、市技术改造政策鼓励企业增资扩营,晋江工信策划实施重点技改项目389个,带动培育63家企业入选省工业龙头企业,100家企业入选泉州市产业龙头企业。其中,晋江企业申报各级智能制造相关政策补助,涉及补助资金近1000万元。

2022年,4家企业获得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6家企业获得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5家企业取得省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新增认定1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

“在2022年的基础上,今年将持续深入开展首台(套)、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绿色制造等政策培训和辅导咨询,从技术创新、管理提升、要素保障等多方面培育企业,力争全年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50家。”晋江市工信局局长林永红表示。

2023年,晋江持续推进首台(套)、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绿色制造业务、政策培训和辅导咨询,除继续强化各类创新项目创建工作之外,还将根据产业创新共性诉求,策划建设陶瓷建材研发检测中心、机加工共享中心,争取创建国家级绿色鞋服产业创新中心、省级休闲食品产品创新中心,并继续策划推出重磅设计赛事及创意设计培训交流活动,搭建时尚设计、流行趋势公共平台。

数字带动

全要素构建数智转型服务生态

“把裁剪完的面料运送至3楼西裤车间。”在柒牌时尚产业园的西服裁剪车间,车间主任汪浩浩接到系统指令后,点击iPad显示界面上的按钮,进行智能网络发货,领货机器人自动把所需的面料运送至指定的地方卸货,同时还会有一个空车返回,不需要人工去推、送空车返回。

在柒牌,这样的数字化场景随处可见。一台服装智能数控切割机可以实现投影裁剪,一天可裁剪120套衣服,是人工裁剪的4倍;借助5G网络导入MES智能制造生产管理系统,生产工人可以通过MES系统下发的视频,直接查看当前服装的制作工艺流程……

在晋江工信指导下,柒牌的数字化系统不断迭代升级,大大提升订单准交率,降低在制品的积压。如今,柒牌创造了多个国内领先的5G示范应用,为服装行业5G“智造”树立了标杆。

柒牌并非个案,产业数字化如星星之火开始“燎原”,从大企业向中小企业扩散。鸿顺、奇峰、嘉年华等一批中小企业持续加入数字化行列,享受数字红利带来的效能提升。

“数智转型”是晋江重大发展战略。为更好建设全省县域数字化应用第一城,今年晋江的数智转型工作将着重放在“抓扩面提质”“抓融合提升”“抓服务保障”上,力争推动全年数字经济规模突破2000亿元。

作为企业数字化背后的“推车手”,晋江工信将从加强顶层设计、加快5G网络建设、畅通对接渠道、拓展数字产业、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全方位为晋江产业数字化赋能。

高质量发展也对晋江产业数字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林永红介绍,在巩固、提升纺织鞋服数智转型成效基础上,今年,晋江工信将面向食品、建材、机械、晴雨伞、包装印刷等行业再培育10个以上数智转型标杆,策划推出若干个面向中小企业的共性、通用、低成本系统解决方案,带动企业上云上平台。

为优化数智转型服务生态,晋江正在策划数字经济产业园,筑巢引凤,吸引更多软件信息服务商汇聚发展。“今年,我们将争取对接国家级纺织鞋服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数字技术工程师考评中心尽快落地,创新推出能够全方位赋能数智转型的金融产品,多元组织数智转型技术普及应用活动,全要素构建数智转型服务生态。”林永红说。

强链补链

增强基础产业韧性

前不久,在晋江经济开发区安东园,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项目迎来主体结构全线封顶,预计今年9月,项目可竣工验收。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是2022年省重点建设项目、泉州市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也是晋江市纺织染整产业的强链补链项目。

“目前,晋江后整理产业较为零散,跟不上市场对高端面料的需求,晋江品牌鞋服企业所需的高端面料大多从外地采购,运费和价格都比较高。”林永红表示,晋江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的建设,旨在打破这一现状,推动晋江纺织染整产业的强链补链和实现“品牌内循环”。

后整理是提升面料功能性和附加值的关键一环。羽绒服的防油防水、瑜伽服的吸湿排汗、夜光跑鞋的荧光面料……后整理工序为鞋服面料“锦上添花”,也提升了消费者的生活品质。目前,该项目已吸引国内30多家企业前来洽谈,达成意向入驻企业6家,涵盖涉及后整理的膜制作、高端复合、烫金、数码印花等工艺的企业。

“今年,晋江工信将全力协助安东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引进汇聚一批优质后整理业态,积极推动盘活安东园肖下村闲置用地纺织品贸易中心,打造集面料贸易、商业居住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林永红表示。

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项目是晋江以强链补链加强产业链韧劲的缩影。围绕鞋服、食品、陶瓷等一系列核心产业,一个个“强链补链”项目正在规划与建设中。

林永红介绍,围绕统筹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稳步推进制造业强链补链,2023年,晋江计划实施105个强链补链项目。

比如,依托园区标准化项目载体,晋江将打造若干个纺织鞋服精品产业园,汇聚一批鞋服精品工厂及生物质、超临界材料供应商,培育10家鞋服精品工厂;围绕陶瓷企业绿色化、差异化,将引导企业实施技改提升,提升超薄板、大规格砖等中高端产品占比;策划若干食品产业园,支持成长型企业增资扩营,引导企业拓展健康性、功能性食品新赛道。此外,晋江将坚持以市场换项目思维,全力夯实机械基础加工环节,力争在精密模具、精密机加工、数控机床、智能化成套装备等补链项目引进上实现突破。

发挥行业自治功能

协同联动

发挥行业自治功能,助力晋江数字化全面提速。

4月19日,由晋江工信牵头,智信大数据公司、万物智联公司发起,近80家数字化转型服务链各端的优秀企业、金融人才、科研院所等筹备组建的晋江市产业数字化服务协作联盟(以下简称“数字联盟”)成立。

从无到有、从散到聚,数字联盟成立的背后有其核心意义。林永红介绍,数字联盟通过整合管理咨询机构、平台服务商、电信运营商、软件提供商、智能装备商及金融机构、数字经济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服务,打造集“政产研学金才用”于一体的产业数智转型服务生态,夯实做强产业数字化支撑服务能力。

接下来,联盟将通过开展数字化转型宣传造势、搭建数字商超选购平台、数字化公益诊断、数字化转型沙龙、数字化标杆参观交流等工作,逐步搭建一个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方位支撑的公共服务平台,竭力将联盟打造成为福建数字经济发展新亮点,开创数字晋江新模式。

用数字联盟助力晋江数字产业向深发展,其背后是晋江工信多年来坚持以专业人做专业事为导向,始终致力于行业协会建设、推进行业自治,培养产业创新“好帮手”。

今年,晋江工信计划出台实施加快行业协会改革发展措施,全力支持协会在政策咨询、行业自律、集中采购、员工引育、市场开拓、创新赋能等方面主动作为、提供服务,并将携手联动泉州市职业装联盟、福建省纺织鞋服产业链协同创新联盟、军民两用产业发展战略联盟,抱团协作,全力争抢职业装、军警装备批量订单及全球品牌ODM(原始设计制造商)订单。

2023年,晋江工信将坚持党建工作与职能工作相结合,敢担当、会创新、守底线,全员开足马力,护航地方经济发展,在晋江高质量发展主力领军工作大局中贡献工信力量。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