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b版:D6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晋江农商银行 执金融之笔 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本报记者 陈荣汉 通讯员 陈佳颖 李振华

蝉联福建农信“经营管理十强”殊荣、荣获全省农信系统“服务乡村振兴优胜奖一等奖”“泉州市银行业机构服务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发展评价二等奖”“泉州市银行业机构综合评价二等奖”“泉州市金融创新应用奖三等奖”、“纾困衔接贷”入选晋江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举措”……开年以来,晋江农商银行捷报连连。

今年初以来,晋江农商银行深入开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切实增强争优、争先、争效的意识,坚持深耕本土,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做好做强主业主责,全力助推乡村振兴,不断提升金融综合服务能力,全力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存款、贷款市场份额持续保持晋江市银行业“双第一”。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行动,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用金融之笔擘画出一幅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蓝图。

“小变革”带动“大发展”

01

描绘乡村振兴“富春山居图”

“拳头母、鱼丸、壶仔饭、马鲛羹、石花膏、冰饼,一起来感受深沪小吃的魅力……”线上公益直播、线下助农销售,日前,晋江农商银行金融助理变身为农户的“好帮手”,热热闹闹地开启了一场特别的直播。

作为支持和服务乡村经济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该直播活动旨在推动深沪本土特色美食线上销售,促进产业兴旺和商户增收,以“金融+直播”的公益助农新模式,赋能乡村振兴。

为农而生、因农而兴,晋江农商银行的乡村振兴探索不止于此。近年来,晋江农商银行扎根晋江,勇当“乡村振兴主办银行”,紧跟国家政策部署,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政策配套支持,走出了农商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如何迈出健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一体化新格局的第一步?晋江农商银行的答案是:人才。

通过不断延伸金融服务触角,持续倾斜金融服务渠道资源,积极打通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该行与晋江市委组织部、乡村振兴办联合发文选派全市首批52名中层干部、网点负责人挂职担任20个镇(街道、开发区)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向全市399个村(社区)派驻金融助理278名,聘任乡村振兴信息员112名,形成进村入社区的强大工作合力。建立起乡村金融服务“三通”格局,即机构网点“乡乡通”、便民服务“村村通”、电子银行“户户通”,为27万农户建立金融档案,发展手机银行客户近80万,实现客户足不出户即可办理金融服务,确保金融服务“不缺位”,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原动力”。

如何满足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需求?晋江农商银行的答案是:产品体系。

晋江农商银行以金融杠杆撬动农村“两权”等生产要素,开发“福村贷+农房乐+农田贷+农地贷+农股贷”系列产品,完善“特色要素+特色产品”体系,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助推农村经营“新主体”发展。其中,以晋江被列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为契机,创新推出并不断升级全市首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农房乐”。该产品以额度高、期限长、利率低、还款方式灵活等优势在农户、农村个体经营户中深受欢迎,获评“全国农村金融十佳服务乡村振兴产品”。不仅如此,晋江农商银行还创新推出“能源贷”“光伏贷”“美丽家园贷”“建房乐”“爱家贷”“信用船”“渔业养殖贷”“船油贷”“鲍鱼贷”等产品,不断丰富产品体系,满足各方需求。

如何让信用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和价值?晋江农商银行的答案是:构建乡村信用数据库。

近年来,晋江农商银行持续推进乡村信用工程建设,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等创建认定,积极参与构建市、县两级域内“共建、共认、共享”的乡村信用数据库,逐步建立“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信用工程体系。同时,加快推进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主体的信用采集评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信用评价结果应用等。截至去年年底,该行已创建信用乡镇3个、信用村55个,评定信用农户14万户。以密切“三农”利益联结为核心,晋江农商银行主动融入农业经营发展变革,吸引新型涉农优质主体入股,成为全省农信系统首家实现供销社、经联社“双入股”行社。

“小客户”撬动“大市场”

02

描绘产业发展“千里江山图”

“多亏了晋江农商银行的贷款,一下子就解决了我眼前的困难。”日前,一笔信贷资金的及时注入,让从事建材零售的蔡先生笑逐颜开。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短期资金有了缺口,蔡先生听从朋友的推荐,前往晋江农商银行办理了“福股贷”,通过全线上办理股权质押登记30万元贷款,并于当天放款,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股金变资金”。

以“小客户”来撬动“大市场”,在晋江农商银行,这样的客户还有很多。坚守支农支小定位,晋江农商银行持续做好普惠金融先行者,在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创新推出了一揽子金融措施和产品,描绘着产业发展的“千里江山图”。

去年,晋江农商银行制定《“百千万”融资促进行动工作方案》,将“百千万”融资促进活动与推进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深耕工程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充分运用政府大数据资源,主动对接“金服云”“信易贷”等银企融资对接平台,以“信e贷”等特色拳头产品为依托,积极响应民营企业融资需求,截至目前,首贷户投放户数和金额均居晋江市银行业首位。

用好金融纾困政策工具,晋江农商银行积极对接“纾困贷”“制造业专项贷款”等财政贴息、政策性优惠贷款政策,推行专人专岗负责,实现纾困惠企贷款的快审、快批、快贷。去年新增投放纾困贷款20亿元,第一至八期累计发放金额超30亿元,发放总额位居全省农信系统、晋江市银行业双第一;制造业专项贷款累计发放86户,累计放款金额近2亿元,发放户数和金额均居晋江市银行业首位;积极用好用足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运用人行再贷款累计授信近6000户,授信金额48亿元。

在加大信贷投放的同时,晋江农商银行持续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建立起全流程转续贷效率考核机制,多维度对转续贷办理效率进行考核和按月通报,续贷时长平均0.43天,基本实现隔日续贷甚至当日续贷。该行推行业务办理“一站”模式,实现一码进件、一键查询、一表审批、一刻放款“四个一”办贷模式,大大简化办贷手续。该行还与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签订工商注册代理合作协议,为企业免费提供工商注册代办服务;设立不动产抵押登记便民点,实现抵押贷款一站式办结;设置统一征信查询中心,在全市银行业率先设立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点,进一步提升客户办贷效率。

“小生活”联动“大平台”

03

描绘宜居宜业“清明上河图”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行走在晋江阳光夜市品尝各种特色小吃,是市民陈女士每周的必备“节目”。随着商业街区的日益繁荣,摊商数量不断增加,各式各样的特色美食,让不少市民流连忘返,这也使得阳光夜市成为晋江人气最火爆的“网红夜市”。

为助力阳光社区打造阳光“智慧夜市”,晋江农商银行以“农商所能”助力“夜间经济”,联手阳光社区打造阳光“智慧夜市”,开发上线阳光夜市统一管理平台,在G端(市场管理端)、B端(摊贩管理端)、C端(消费者使用端)架起金融生态的桥梁。同时,该行对阳光社区商圈和夜市商户进行资料建档,建立“快e贷”白名单近300户并批量授信2亿元,为摊商的生产经营注入更多信心。

数字金融的兴起,使得打造“金融+生活”新生态成为现实。晋江农商银行以生活场景为触点,以电子银行为渠道,以移动支付为手段,大力实施“线上平台+线下服务”一体化、全天候服务模式,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通过打造7个集金融、电商、物流、民生、政务“五位一体”的新型融合型网点和4个福农驿站,晋江农商银行以智慧场景为纽带,搭建“海、陆、空”全覆盖和“衣、食、住、行、娱、医”综合化的场景化生活服务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拓展113个行业应用场景合作项目,涵盖医疗、停车、公交等15类应用场景。同时,该行在微信公众号上自主开发建设统一生活缴费平台,将金融交易融入服务场景,打造“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校园”“智慧+文旅”“智慧+水务”等系列“智慧+”场景。

打通海上“触点”。晋江农商银行根据深沪湾渔民生产生活需要,大力推广以渔船所有权为抵押的“信用船”贷款产品,打造“信用船+移动支付”场景,构建辖内深沪湾“信用船”的“海上移动大厅”,金融服务贯穿当地海洋经济全产业链。

贯通陆地“连线”。晋江农商银行联合晋江市公交公司全省首创“公交优惠卡认证”业务。该项目模式是银行机构基于金融IC卡应用在公交领域的首次突破,实现了银行卡替代公交卡的功能。同时,该行联合辖内小区、广场、公园等停车场,为其搭建智慧停车系统,打通系统直连,实现场内预付款、出口直付、无感支付等多种快捷支付方式,车主手持一部智能手机即可有效解决缴费难、排队长的痛点。

联通空中“成片”。晋江农商银行与晋江国际机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一齐飞”线上商城、候机楼统一收银系统、机场停车场、员工授信等多个项目进行深度合作。通过持续推进机场智慧食堂、好货馆机场店等项目,携手打造“智慧空港”,促进晋江空港经济发展。

除了构建“智慧+”系列场景金融外,晋江农商银行还按照“外引内强”方针组建科技研发团队,搭建软件开发平台、数据中心,先后自主研发线上申贷、线上金融服务站等数十个科技系统,推动数字化转型,有效支撑业务拓展提效率、金融服务提效能、经营管理提效益。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