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施蓉蓉 董严军
①浔兴年产拉链8000万条项目
②福田智能化绿色染整生产线建设项目
③富联印染提升改造项目
④长泰服装智能化生产项目
⑤百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年加工水产品5万吨项目
实体产业基础扎实,纺织内衣产业有着活力足、底盘稳的基础优势,拉链产业、海洋渔业保持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第三产业蓄势待发。龙头企业积累多年形成的综合优势,数字化、产业化转型步伐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支撑有力,新的增长点加速涌现……深沪这片热土正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今年,深沪镇将深入落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落实“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加快构建“一三一三七”发展格局,推进“1+6”专项行动,推进海丝风情小镇高质量发展。
大抓项目 实体经济强优势
01
春潮涌动的四月,正是建设施工的黄金时期。
塔吊挥舞巨臂,车辆穿梭繁忙,施工人员紧张有序施工……在深沪各项目工地,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奏响“大干快干加油干”的建设强音。
项目建设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也是稳预期、强信心的重要抓手。今年,深沪镇共策划生成43个重点项目,年度投资37.15亿元。
强化服务保障,加快把“施工图”变为“实景图”。深沪镇成立“1+6”专项攻坚行动指挥部,将60个项目责任到人,坚持以项目带动各项工作,持续优化服务能力,加速推动一批前期项目,加快通亿、福成、康雅、新锦恒、黄河等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全力保障一批在建项目,加强项目要素保障,加快浔兴、福田、长泰等项目进度;提质增效一批竣工项目,力促富联工改、百宏八期等项目竣工投产。
在“晋江经验”的引领下,深沪镇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紧抓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政策实施契机,建设深沪服装印染生态科技产业园,全面铺开浔兴拉链智能工业园、东海垵开发区、国际衣袜产业园园区标准化建设。
以园聚链、以链集群。深沪服装印染生态科技产业园聚焦浔兴、百佳等龙头企业进行强链补链,进一步打造集高端纺织品新材料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同时,引进集聚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做大拉链产业集群规模。
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数智转型是必不可少的强力引擎。而“数字化”“智能化”也成为越来越多深沪企业的“标签”:浔兴拉链“五上太空”;富联印染1号厂房已真正意义上实现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管理……今年,深沪镇持续深化数智转型行动,引导龙头企业引进智能化、数字化生产设备,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快通亿、福田、万兴隆、沃伦等公司重点技改项目,培育全方位、全链条转型的数字领航企业,推动深沪传统服装纺织产业集群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以港兴产 蓝色经济再扬帆
02
深沪镇拥有21.8公里长的海岸线和深沪国家中心渔港,渔业也在深沪经济产业构成中占有重要分量。在融入“海上福建”建设中,深沪镇将如何扬帆远航?
以港兴产,向海图强。深沪镇主动对接全市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立足海洋资源优势,挖掘蓝色经济潜力,积极争创国家级渔港经济区,“靠海吃海”的传统渔业正奔赴赛道。
今年,深沪镇将重点启动国家中心渔港扩建,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建设码头、渔用通道、作业平台、智慧渔港系统及水电等配套设施。当前,深沪国家中心渔港扩建项目已完成财务审计,深沪镇正抓紧推进相关工作,预计将于第三季度启动建设。
同时,深沪镇加快推进国家级现代化渔港经济区建设,打造“一港一街一园一中心”项目链。支持海洋科技、创兴、百源等企业往海产品深加工方向转型,大力招引一批海洋高科技产业,发展远洋捕捞、冷链仓储、海产品深加工等蓝色产业,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海洋要活力、要空间、要增量。
03
文旅融合 海丝风情乘东风
海洋为深沪带来的不仅仅是“靠海吃海”,更沉淀了深厚的海丝文化底蕴,为深沪搭乘“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赋能。
深沪小吃便是其中一张招牌。深沪有近百种小吃,深沪水丸和冰饼入选晋江市非遗名录,还获批9枚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及3枚集体商标。
3月10日,深沪小吃“食在深沪”电商助农直播活动在港阜社区“党建+”邻里中心青年创业基地开播,马鲛羹、拳头母、巴浪脯、马鲛鱼丸、松菇苏糕、圣杯饼、冰饼、虾饼、米粿等九种深沪特色小吃轮流亮相直播间,在一个半小时的直播里,销售额近2万元,为后续开展系列助农直播活动打入了“强心剂”。而该青年创业基地,也将带动有创业意愿的青年提升创业就业能力,打造美食文化、海丝文化、海洋文化,助力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助推深沪文化旅游产业绘就新画卷。
同时,深沪将充分挖掘三产项目潜力,大力发展文旅地产、商贸服务业,推进保利·自在海、深沪湾商业综合体等商贸、地产项目提速建设。推动宝泉古渔村保护与改造提升,盘活海底古森林、国家地质公园、烟墩山烽火台等旅游资源,串联滨海资源、传统村落、文保项目,打造滨海旅游发展带。
04
对标先进 招商考察谋新机
3月的深沪,以更开阔的视野,大踏步“走出去”,3场招商考察交流活动,向优秀看齐,对标先进。
4天6地跨越1653公里。
3月7日至10日,深沪镇组织考察组赴省内6个中心渔港考察,学习各中心渔港在渔港运营、渔船管理、渔港规划建设及“渔旅”结合、涉渔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探讨如何结合深沪镇、深沪中心渔港的特点实际,在持续做好海洋捕捞、水产品交易、冷链物流等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观光旅游、特色餐饮等项目,打造属于深沪镇特有的“渔”文化,创建一二三产相促相生、联动发展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除了走访各中心渔港,考察组还前往省海洋与渔业局和省水产设计院沟通对接国家级渔港经济区规划建设相关工作,积极推动渔港经济区建设等项目。
步履不停,往南走,向“深”而行,向“海”而兴。
3月23日至26日,深沪镇组织十余人的招商考察团赴深圳、珠海开展考察招商活动,不仅学习了工业互联网、跨境电商、技术创新运用、城市规划建设、文旅开发、传统工业智能化转型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还招商签约3个项目,意向投资金额13亿元,达成工业互联网战略合作项目1个。此外,还与港澳乡贤在深沪、珠海齐聚,召开深沪镇在外乡贤恳谈招商推介暨深沪教育发展促进会筹建座谈会。
此外,为推进深沪众多美食及时融入预制菜板块布局,力争在预制菜产业大家庭中分一杯羹。3月1日-2日,深沪小吃同业公会一行人走进福州企业参观学习。据了解,当前深沪小吃同业公会的产值已经近2亿元,如果能够借助预制菜的东风,将为深沪小吃产业化带来新机遇。
下一步,深沪镇将以更实的服务保障,推动战略合作走深走实、签约项目落地见效;继续主动“走出去”“请进来”,进一步发挥在外乡贤优势,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深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