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b版:C4-5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全力拼经济 实干创未来

晋江经济开发区:做强产业高地 提升发展能级

三创园

五里园

本报记者 许春 陈巧玲

春风抚绿,活力涌动。

抢时间、抢发展、抓实干,走在全力拼经济的晋江经济开发区,处处洋溢着拼的姿态、抢的劲头。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综合产业园区标准化“竞赛”捷报频传,营商环境争创一流,数智赋能、科技创新成为“最强音”……今年年初以来,深入践行“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的晋江经济开发区,交出了“开门稳”“开门红”的优异答卷。

“经过‘全市一区’改革的深入推进,开发区已迈入全面提升园区能级的新发展阶段。这需要我们不断践行新理念、新机制、新举措,开拓发展新路径。”晋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许国鑫说。

当前,晋江经济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四位,已连续六年蝉联省级开发区首位。下一步,晋江经济开发区将持续紧扣新型工业化和“全市一区”发展要求,推进数字园区建设、科技创新引领、园区标准化示范等“十个工程”,做优“管委会+晋园发展集团+专业化子公司”管理架构,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地,在全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中持续争先进位,加快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项目建设“加速跑”

开工建设!首栋封顶!全线封顶!即将投用……今年年初以来,晋江经济开发区各项目全力冲刺、“满弦开弓”,迎来一个个阶段性成果,跑出了“开局即决战、起步就冲刺”的项目建设“加速度”。

200天建设1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在经济开发区英林园,现代服饰一体化标准厂房项目(一期)施工现场一派繁忙。

历时6个多月的加速建设,4月15日,该项目(一期)的9栋建筑完成主体结构全线封顶,为9月份的竣工验收“再下一城”。

“目前,各栋建筑的墙体砌筑、水电安装、内外装修等作业正全速推进。预计6月底,首栋标准厂房就可竣工交付。”看着已封顶的一栋栋标准厂房、人才公寓、办公楼、仓储楼,晋江经济开发区英林园区办主任许伟伟对园区的发展信心满满。

抢进度就是抢机遇。在经济开发区新塘园,新智造产业园的建设进度同样令人振奋。3月底,不仅项目(一期)的10栋建筑完成了主体结构全线封顶,在一路之隔的项目(二期),9栋建筑均已进入地面施工阶段。

不只产业项目“加速跑”,园区配套项目也奋力拼进度。

在经济开发区五里园,养正中学开发区校区项目进入内外装修期,预计今年8月底将完成竣工验收。

项目现场,教学楼、行政综合楼、体育馆、师生住宿楼、图书馆、食堂等建筑高耸屹立,寄托着园区企业职工子女及周边社区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

牵好重点项目“牛鼻子”,按下经济发展“快进键”。据悉,2023年,晋江经济开发区积极挖掘和释放民营企业投资活力与信心,共策划生成重点项目140多个,涵盖医疗健康、园区标准化、智能装备、高端织造、新材料等领域,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低效用地“活”起来

唤醒闲置空间,激活低效用地。

这个春天,随着经济开发区盘活利用低效用地工作的推进,各园区一片片闲置土地、低效空间,被赋予了新的生机。

走进永佳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工地,高耸的塔吊繁忙运输,各栋建筑内外奏响施工“进行曲”。

今年11月,项目(一期)就将竣工验收。项目(二期)的旧厂房改造工程也将于近期启动。项目(三期)还预留有2栋标准厂房建设用地,用以满足企业定制化厂房的需求。该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推动该地块容积率从0.8提升至3.0。

永佳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既是开发区综合产业园区建设的试点项目,也是开发区以“管委会+公司”模式,有效盘活低效用地的典型项目之一。

此前,因企业经营不善,该项目原地块成为“三低企业”(低利用率、低产能、低贡献)用地。经司法拍卖竞得该地块后,开发区指导所属国企晋园发展集团将该地块策划为园区标准化项目,将主要引进精密机械制造、生物科技机械、医疗健康机械等装备制造产业,助力五里园构建“研发-测试-生产-配送”智能装备全产业链条。

盘活低效用地,推动“物理空间改造”转向“产业生态构建”,永佳项目并非个例。

据悉,以“管委会+公司”模式,开发区成功“解锁”了系列金融手段,灵活运用“政府收储、司法拍卖、市场置换、低效提升”等举措,盘活了约3888亩工业土地资源,为66个工业产业项目的改造和新建提供了充足的土地空间,破解了园区工业用地紧缺等难题。

满誉产业机械微工业园的建设,就是其中的代表项目之一。5月底,该工业园首栋标准厂房就将投入使用,引进高端鞋机制造。

在经济开发区推动下,满誉(福建)轻工机械发展有限公司对原本闲置的3.7万平方米土地进行了改造提升,将建设4栋标准厂房、1栋综合楼、5栋检测车间及厂房附属配套工程。

满誉(福建)轻工机械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玉峰表示,高标准的产业园区可以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该产业园内,将引进广东、浙江、苏州等地的供应商,完善晋江当前较为短缺的鞋机制造自动化控制系统、液压气动、精密加工等上下游配套企业,在园区内实现强链补链。

记者了解到,满誉产业机械微工业园计划总投资约5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未来可提供就业岗位近1000个,年纳税额超2000万元。

低效用地的盘活带来的是发展活力的释放。据悉,开发区3888亩工业土地资源盘活后,可新增建筑面积约350万平方米,相当于增加了约3500亩用地空间(按原先建筑容积率上限1.5计算),预计可新增固投约210亿元、年产值约227.5亿元、年税收5.25亿元。

综合园区“引凤栖”

综合产业园区的建设在于强产业,更有助于兴城市。

今年,开发区各综合产业园区项目未投用就先“出圈”,吸引一个个优质项目青睐、落地。

看好综合产业园区的“宝地”,近日,睿斯科肿瘤先进粒子治疗设备研发生产基地及总部项目向位于东石镇的集成电路工业园伸出了“橄榄枝”。

据悉,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规划用地133亩,将建设研发中心、办公总部和生产基地等,打造高端医疗器械企业。

“目前,园区标准化厂房项目施工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预计二季度进场施工,年底前争取交付首栋厂房给睿斯科项目。”开发区集成电路工业园项目负责人吕清源介绍。

而为了服务好项目的过渡,经济开发区组织工作专班仅用53天,就在三创园改造出6000平方米的过渡场所孵化器空间,供睿斯科项目使用,全力保障项目的落地发展。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

“量身定制”的厂房、高品质的办公环境、人才公寓等配套齐全……在经济开发区安东园,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的建设也备受关注。

“产业园区有完善的配套,更有利于吸引上下游企业,引进专业化、高端化人才,对我们来说是发展的新机遇。”意向入驻该工业园的石狮多布达材料公司总经理林春坦言,面料后整理产业工艺众多、流程复杂、对环保要求高,入驻专业性强、产业集中的标准化园区,可实现产业、配套、人才等多要素同频共振,助力企业在这个专业化赛道上走得更宽、更远。

“目前,微工业园已吸引6家企业达成入驻意向,30多家国内相关企业前来咨询,涵盖了后整理的膜制作、高端复合、烫金、数码印花等工艺企业。”经济开发区安东园区办主任朱冠铭介绍,该微工业园建成投用后,发展面料研发、后整理、无水印染及其他相关产业,预计可引进15家以上后整理精品工厂,实现总投资12亿元,年产值6亿元以上。

作为企业自主投资建设的标准化园区,新智造产业园的招商成果也十分喜人。

“目前,产业园已基本完成90%的入驻企业招商工作。”上海岁金集团泉州城市公司开发负责人潘耿能说,该项目重点招引智能制造、智能轻工及关联产业企业,将打造集商务、研发、中试、设计、生产及生活配套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园。

力争新开工10个园区标准化项目,新建产业空间400万平方米,完成绿色高端面料等12个微工业园的投用……当前,经济开发区正全面加快新一年综合产业园区的建设,为更多企业、项目的进驻落地打造优质的产业空间。

营商环境争一流

让企业敢干,为发展赋能。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近日,经济开发区“双零”服务又迎新成果,助力阿一波食品有限公司、福建清川仪微电路有限公司、晋江三杉食品有限公司3家企业成功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记者了解到,看好市场发展前景,阿一波食品有限公司拟投资1.15亿元,推动厂房改扩建项目,提升企业产能和竞争力。该项目拟计划建设1栋宿舍楼、3栋厂房,建成投产后预计产值可达8850万元。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获批后,项目才好开工建设,实现企业增资扩营。”经济开发区建设科负责人路燕介绍,为了服务好企业项目建设,开发区组建了工作专班,指派行政服务专员和企业服务员,以“双零”服务(服务企业零距离、服务项目零收费)机制,为企业项目提供报批、报建、办证等工作全程免费代办服务,助力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

截至目前,开发区已推动109家公司改扩建,企业建筑面积可增量约359万平方米(相当于零地增加3590亩产业空间),预计可新增投资达215亿元以上。同时,开发区还服务指导42家企业成功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预计可新增建设159万平方米厂房。

开发区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不止于此。

在3月11日召开的经济开发区党政商春季座谈会上,发布了《晋江经济开发区服务保障“企业敢干”推动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和《晋江经开区培育壮大“科创森林”“三张清单”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以满满的干货、十足的诚意服务企业。

如在“三张清单”(即高新企业培育清单、专精特新打造培育清单、数智转型企业服务清单)工作中,开发区将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熊猫计划”,建立专精特新培育“企业秘书”机制,服务企业高新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看到‘三张清单’工作机制的出台,我们非常高兴。”信泰集团副总裁许金泰说,这将大力扶持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有助力企业发展的软实力支撑,更有园区硬环境的优化。

3月7日,中华路(泉安路—英源路)市政道路改造工程正式进场施工,将多管齐下,加快推进道路、交通、雨水、污水、照明等工程及其他附属配套设施建设。

这是近期以来,经济开发区推动的五里园交通条件改善提升项目之一。

据悉,中华路(新雅路—灵智路)项目将对原水泥路面进行“白改黑”及市政配套综合提升改造。路线全长约2.2公里,设计速度为40km/h,将实现道路功能完善、交通设施优化、绿化景观提升等,进一步完善园区道路功能,靓化园区形象。

此外,经济开发区还将大力提升园区品质,加大“全市一区”市政设施建设力度,实施“2023益企行动”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等,用心、用情、用力当好企业的“娘家人”“服务员”,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优质、一流的营商环境。

科技创新不放松

让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在为期4天的第二十四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暨第七届国际体育产业博览会上,中泰德玛智能设备公司、新凯嘉机器公司、港益纤维等一批开发区入区企业携最新科研产品亮相。

作为鞋(体)博会的“老面孔”,今年新凯嘉全新研发的大型全自动双色EVA射出发泡成型机,在参展第二天就收获了50多个意向订单。

新凯嘉总经理苏义阳介绍,该款产品是新凯嘉与高校合作的产学研最新成果,历时三年研发完成。相比普通鞋机,该款机器具有高锁模力、高智能化、高自动化的特点,可满足双色一次成型,生产出来的鞋子更加精致美观,而且故障率更低、工序更少,可节约一半人力。

在中泰德玛展位,该企业新研制出的自动化冷粘流水线,也吸引络绎不绝的客商,在参展首日就达成约1000万元的意向订单。

近年来,该企业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从普通专业的鞋机生产设备转向高智能化设备的研发生产,不仅降低了客户的人工成本,还提升了鞋子的质量。

2022年,中泰德玛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该企业被纳入晋江经济开发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清单,将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未来,我们还将坚定科技发展方向,给生产鞋子的企业提供更多高新科技设备。”中泰德玛总经理赫赤说。

不只入区企业积极谋创新,经济开发区在创新载体的建设上也迎来了新成果。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了2022年度拟备案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晋江市三创园区科技孵化基地(科创慧谷·晋江)榜上有名,有望成为晋江市首家入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基地。

据悉,2022年,三创园被纳入晋江经济开发区“全市一区”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构筑从苗圃、孵化、加速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科创生态。

近年来,三创园引进了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海西纺织新材料工业技术晋江研究院(简称“通用技术中纺院海西分院”)、中关村硬创空间(晋江)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海峡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国家级”“中字号”平台12家,为科创孵化和产业升级发展植入“高、精、尖”智慧引擎。

当前,三创园正不断夯实科创孵化产业基础,以“创新”要素资源赋能“产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发展、未来产业培育发展。

制造业是晋江的立市之基,科技创新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核心动能。

下一步,经济开发区将进一步放大三创园科创载体的效应,实施“创新源点”计划,深化构建“孵化器+众创空间+加速器+产业基地”的创新孵化体系,打造晋江创新高地,为晋江实体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创新引擎。

目前,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共有186家(占晋江市的29%)。到2025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力争达到400家。

数智赋能赢未来

数智赋能,引领未来。

当下,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企业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

近日,为服务企业数智转型,晋江经济开发区携手华为(晋江)工业互联网云孵化中心,举行了数智赋能行交流沙龙活动,组织园区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代表及高校师生、开发区新入职干部等,走进食品、机械制造等行业,开展实地观摩、座谈交流,助力企业加快迈向数智经济新“赛道”,抢滩转型升级“窗口”期。

走车间、观场景、看成效……参与活动人员观摩了企业的样品室、数字工厂平台、全自动生产线等,零距离体验行业龙头企业在数字化改造中的最新进展、应用场景和取得的成效。

在盼盼饮料公司,数字化已被广泛应用到运筹优化、配方管理、生产工艺标准化、食品安全溯源管理、产品质量检测等众多环节,助力企业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能耗、提高生产效率。

走进恒毅机械公司,小到细如发丝的针槽工艺,大到整台针织机的制造,都有满满的科技含量。

恒毅机械总经理蔡依辰介绍,通过数字化改造,恒毅机械效益显著,库存储备降低了10%、准备率提升98%,研发设计效率提升20%,生产周期缩短20%,企业市场竞争力也得到提升。

恒毅机械深耕针织机生产20多年,以性能优越的中高端机型打开了国内外市场。2021年,恒毅机械入选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名单。2023年企业研发经费预计超千万元。目前,在晋江经济开发区培育下,恒毅正加快数智转型提升,冲刺制造业“单项冠军”。

“参与数智赋能行让我们对数字化转型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亲亲公司IT总经理陈晓龙说,目前,亲亲公司已经开始布局数字化管理系统,未来2~3年还将在原料、生产、仓储等环节推进数字化改造,形成自上而下的数字化管理体系。

“当前,全国都在拼经济、抢发展,传统产业更要加快发展步伐,才能在发展浪潮中求变革、谋生存。”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钖岑表示,这也是开发区开展数智赋能行活动的初衷,希望园区企业能借助数字化转型的契机,深化技术创新、标准创新、市场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寻求更好、更强的经济增长极。

不只推动各行业企业加快数智转型。经济开发区还携手中海创集团成立了晋江数产互联科技公司,将开展园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行动。

“我们将采用因企制宜、分级迭代的方式,以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为纽带,助力晋江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的提升。”晋江市数产互联科技公司总经理孙平表示,此举也将为晋江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数据要素价值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步,经济开发区还将加快实施“数字助手”行动,以“一企一策”,开展“点对点”辅导、“一对一”服务,争取每年培育20家以上数字化改造标杆企业;规上企业数字化应用普及率提升到40%;到2025年,全区数智转型企业达400家。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