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b版:C1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实干争效 担当有为

陈埭:奋力谱写“产城人”融合新篇章

滨江商务区

晋江市第二体育中心

上海六院福建医院(福建和敏医院)加快建设

鞋(体)博会期间,海内外客商到鞋纺城采购鞋材。

本报记者 王诗伟 秦越

鞋纺城闪耀鞋(体)博会,“中国鞋都”喜迎八方来客,订单接踵而至;乐登商贸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以“项目为王”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三斯达等标准化园区加快建设,持续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助推“强产兴城”;聚焦土地盘活、产业空间利用提质增效,城市更新行动号角已经吹响。

这是一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阔画卷——阳春四月,晋东大地生机盎然,全镇上下以只争朝夕的干劲、争分夺秒的奋进姿态,再次掀起一轮实干至上、奋勇争先热潮。

做强“一双鞋” 打造现代化“中国鞋都”

1500平方米、80个专属展区,33家市场商户抱团参展;国际供采对接活动盛况火热,琳琅满目的鞋材新产品吸引海内外客商竞相订购……在刚刚过去的第二十四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暨第七届国际体育产业博览会[简称“鞋(体)博会”]上,作为大型专业鞋材市场,晋江国际鞋纺城大放异彩。

高规格、专业化的国际展会就在“家门口”,陈埭鞋材企业精心准备,展出皮革、布料等一系列鞋纺原辅材料新产品,拓展渠道,抢占市场先机。以此次鞋(体)博会为契机,鞋纺城分会场系列活动同步开启,有效整合海内外优质资源,搭建起采购商与商户面对面、零距离的对接洽谈平台,充分挖掘陈埭鞋材贸易增长潜力,来自印度、俄罗斯、迪拜、阿联酋、阿富汗等数十个国家的采购商和鞋材企业代表齐聚鞋纺城。

为助推鞋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打响“中国鞋都”品牌,晋江市政府和中国皮革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发挥政府引领优势,带领晋江鞋纺产业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组织鞋材企业参加国际展会拓市场、抢订单,是陈埭镇推动鞋材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鞋都”,陈埭面积不足40平方公里,却有着3000多家鞋企,年产运动鞋超10亿双,产业的支撑,推动着高质量发展。

为继续把“一双鞋”做大做强,今年来,陈埭镇从创新驱动入手,赋能产业促发展。发挥安踏、乔丹等龙头主导型企业的带动作用,引进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育链成群。同时,找准数字化转型升级着力点和突破点,从产业配套、研发创新、工艺改进等方面入手,分类引导企业建设数字生产线、智能车间,推动创新驱动成为陈埭产业转型的内在动力。

在推动招商引资“赋能增效”、优化营商环境上,陈埭镇坚持党政领导常态化挂钩联系服务企业,建立健全涉企政策精准推送机制,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援企稳岗等纾困解难措施。今年开春以来,陈埭镇还连续组织“走出去”“请进来”行动,在“敲门招商”中助推企业发展。

聚焦国土空间规划 协调发展加速“强产兴城”

聚焦国土空间规划 协调发展加速“强产兴城”

产业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协调,能够使区域发展潜能“最大化”释放。今年来,陈埭镇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主动担当、有效作为,全面谋篇布局,深入探索产城融合思路,积极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更进一步服务重大战略实施和区域协调发展。

近日,陈埭镇携手天津大学专业团队、晋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陈埭国土空间规划专题调研,对全镇进行了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城市体检”,从空间品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三大类、四十五项指标,叠加分析和归纳总结陈埭的发展现状,并共同开展有关政策研究。

从“体检报告”上看,陈埭镇从城市规模的角度出发,经济总量、人口、建设规模均为全市第一,但也呈现了“三高”问题,即高人口、高容积率、高密度。

“回顾城镇发展历程,陈埭的产业发展高度依赖大量土地,城镇发展空间已达临界点,亟须在存量空间上进行城市更新。”参与此次陈埭国土空间规划专题调研的专业人士介绍,此次“城市更新”的目标,是让陈埭成为一个可持续成长的韧性城镇,最大限度化解各类安全生产问题,助推产业经济更好发展,推动“产城人”深度融合。

“国土空间是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要素相互作用与运行的‘棋盘’,国土空间规划是下出这盘大‘棋’的‘棋手’,国土空间格局恰似‘棋局’的呈现。”陈埭镇有关领导表示,年初,陈埭镇专门成立了陈埭镇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及陈埭镇园区标准化项目工作指挥部。目前,陈埭镇产业提升区(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正在进行中。

接下来,陈埭镇将从有机协同入手,解决新老镇区融合更新难题。主动融入泉州晋江环湾发展的布局,借助陈埭现有的产业优势,推进晋东新区成为环湾最有活力的地标中心;加快陈埭北片村级产业带的规划改造,推进道路拓改、水系整治,系统解决一批乱搭乱建、厂居混杂、消防安全隐患、卫生“脏乱差”和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问题,建设花园式晋东新区,真正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

以“三大提质工程” 纵深推进争优争先争效

今年以来,陈埭镇深入贯彻落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全面实施产业转型、城镇更新、基层治理“三大提质工程”,全力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以拼的姿态、以争的氛围推动年度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陈埭镇深入实施强链补链扩链行动,加快形成支柱产业链群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端化的发展格局,全力打造新的增长引擎;持续推进高新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战略性新兴企业“四个倍增”行动,加速企业数智转型升级;发力服务型经济、平台型经济、流量型经济,力争海峡石化平台企业销售额突破千亿元;加快国际鞋纺城二期专业市场建设,加强滨江商务区招商运营,培育旧鞋都成品鞋国际网批中心、选品中心,挖掘“鞋库网”等线上平台发展潜力,带动总部经济、研发设计、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业态功能集聚,推动产业集群“强筋健骨”。

抓项目就是抓经济,陈埭镇聚焦在建项目抓推进、前期项目抓开工、竣工项目抓投产,实施年度重点项目49个、总投资97.16亿元,已完成投资31.79亿元,斐乐智能物流中心、乐登商务中心、福建和敏医院等一批重大产城项目加快推进,进一步强化项目支撑力。加强要素保障方面,重点攻坚陈埭标准化工业园和村级产业提升区改造建设,整合挪腾、提质增效产业空间。在提升营商软实力上,坚持链式招商、以商招商、项目招商,镇主要领导带队“走出去”,赴粤、浙、沪等地考察调研,推动“设界 潮起”产业综合体等一批产业层次高、牵引带动强、财税贡献大的重特大项目落地陈埭,目前已策划对接招商项目9个、总投资51亿元。

在探索破解空间瓶颈,实施城镇更新提质工程方面,陈埭镇采用鼓励企业提容增效、整合公共配套、政企联合开发等方式,提升区内土地利用效率,有效增加产业空间。同时,进一步优化功能配套布局,从道路、水系、民生事业三个维度入手,健全完善老镇区城镇“生态系统”;不断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加强联合执法,全镇上下齐参与,网格化推进,形成齐抓共管氛围,持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

在实施基层治理提质工程方面,陈埭镇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干部“沉下去”,科级以上领导全员包村、在编干部职工全员入格,从退休党员干部、新晋江人代表、企业乡贤等人员中挖掘吸收一批有热情、有影响、有专长的人参与网格管理,健全“网格+警格”“网格+部门”等社会治理联动机制,打造了一支熟悉村情民情、会讲“群众语言”、服务中心工作的网格队伍。同时,进一步完善网格运行机制,细化网格员管理办法,健全信息采集、巡查走访、事件上报、协调处置、情况反馈等网格运行机制,探索与学校、居民小区、非公企业等建立联席议事制度,真正推动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聚焦智慧网格建设,扎实推进“一标三实”信息动态采集更新,推动网格化治理、精细化服务与智能化建设、信息化支撑深度融合,探索打造“一网统管”的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同时,构建多元参与模式,注重发动社会乡贤反哺乡村振兴事业,发挥房东协会、乡村振兴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作用,聚焦闲置的集体资产、集体土地,策划实施乡村振兴计划7个、乡贤捐赠合作项目6个,以项目落地壮大村级集体收入,让乡贤人才在反哺基层治理的过程中有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和价值感,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基层治理新格局,助力打造高品质宜居陈埭。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