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b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蚵仔煎” 是最美家乡味

讲述人:许宗鸽(印尼晋江同乡会永远荣誉会长) 家乡:晋江英林埭边

时隔三年多,再次踏上家乡的土地,内心十分激动。一落地,我便开始寻觅一份热腾腾的蚵仔煎,这是我心中最美的家乡味。

我出生在印尼苏门答腊的一个荒岛——四角芭。上世纪20年代,闽南先辈相继结伴在这里落脚。他们将家乡文化和生产技术相结合,加之当地丰富的海产,四角芭逐渐被开发成桃源之地。

因为了解这段历史,即使在印尼长大,我也深深明白,我的家乡是晋江。从有记忆开始,家中长辈就告诉我“我们的‘根’在晋江”。平时,我们一家人都讲闽南话,也引导儿孙从小学习闽南话,了解祖国和家乡的传统文化。

1982年,叔叔病重,一心想要“落叶归根”。我陪同叔叔回老家,看着他拖着沉重的身体坚持回乡的模样,心里更明白了家乡的意义。这是我出生35年来第一次回乡,我惊讶于家乡如此落后。那时候印尼已经有了电视机等各种家电,但家乡什么都没有,甚至连厕所也很脏,我感到很痛心。再次返乡时,我带来了电视机,看到全村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看电视,我既欣慰又心酸。

后来,我在家乡投资了一个家具厂,让村里人有事做、有钱赚。我希望尽自己微薄的力量,让家乡人的生活早日好起来。每年春节,我会给村里老人发红包,表达关心和慰问。

2012年,我得知英林埭边小学急需建设一座集师生生活和教学专用室于一体的综合楼时,当场捐赠100万元。

2017年,我和几名海外埭边乡贤共同发起成立晋江市英林镇“埭边情”助学基金会,将筹集的善款用于埭边的教育、助学等公益事业。

2017年年底,众多旅居印尼的福建闽南乡亲聚在雅加达北区万登岸南街的晋江同乡会会址,畅叙乡情。同乡会常常组织聚会,红焖猪脚、鲜笋鸡汤、萝卜干煎鸡蛋、咸菜豆腐……一道道闽南“古早味”家常菜,就着一碗地瓜粥,品味的是祖地乡情。

在推动印尼晋江同乡会发展的同时,我也重视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在中国的开展。2018年,晋江“寻根之旅”大家庭迎来首届印尼华裔青年。“寻根之旅”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它让印尼青少年能够更深刻了解祖籍国故地日新月异的发展,通过参观、交流和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增强对家乡的感情。

本报记者 王云霏 整理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