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多再回家乡,一下飞机就看到四处灯火辉煌、路上车水马龙,非常热闹。这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让我很激动。
7岁那年,我就离开晋江了。我常常会想起家门口一条窄窄小小的石头街,还有敲锣打鼓很“闹热”的高甲戏。
等我再回到家乡,已经是40多岁了。这期间,晋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家的房子经历了几次拆建,道路也不断扩建,我几乎寻觅不到童年记忆的样子;但一到夜晚,高甲戏声音传来,我便知道:我回到了故乡。
我到菲律宾定居后,也加入了菲华同乡会中人数最多、最有影响力的社团之一——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在这个大家庭里,乡情乡谊是一条纽带,大家亲密无间、守望相助,在外打拼事业的同时,也心系家乡的发展。
海外华文教育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一些难题。为了传承中华文化,同乡总会从祖国请来优秀教师,深入菲律宾各华校对老师进行辅导教学,对菲律宾的华文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相信,这是一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海外华人华侨的留根工程。今年年初,菲律宾有超过1000名华文教师参与研习培训。
尽管常年生活在菲律宾,但我和乡亲们一样,时时刻刻想念着家乡。自2006年开始,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在菲律宾邦邦牙省发动兴建平民屋村“晋江村”,得到理事乡侨的大力支持,乡亲黄呈辉、黄金盾昆仲捐出了150亩地皮,同乡总会的乡亲也踊跃捐款,“晋江村”建成了800套住房,并同步建设菜市场、商场、教堂、小公园、篮球场和社会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这些住房免费赠送给菲律宾贫苦民众居住,得到了当地的广泛赞誉。
为什么要叫“晋江村”?因为这代表着晋江人对菲律宾当地群众的关心和奉献,代表着我们传递的公益正能量。
这次回乡,我参加了“侨商回归 晋品出海”晋江市海内外商贸对接活动,看到家乡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我深感骄傲和自豪。今年,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计划举办一场经贸文化展,邀请世界各地的晋江企业展示优质产品,助力晋江制造“扬帆出海”。
本报记者 王云霏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