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b版:2-7联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整镇推进乡村微景观百花齐放

近年来,磁灶镇以创建“乡村振兴整镇推进示范乡镇”为契机,确立了党建共联、经济共富、空间共享、文化共兴、社会共治的“五共体系”,全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共同发展的“五好”乡镇,各项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今年年初,2022年度泉州市乡村振兴整镇推进“五好”乡镇榜单揭晓,磁灶镇被评选为城乡融合型“五好”乡镇。

通过强化党建共联根本,磁灶以项目为支撑,策划实施镇村项目超200个,全域全员推进乡村振兴,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调研课题更是荣获晋江一等奖。通过开创空间共享格局,磁灶建成美丽乡村微景观22处、美丽乡村庭院60个,进一步扮靓乡村“颜值”的同时,更激活了乡村振兴共建共治共享新合力。

“乡村微景观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支点,更是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关键。”磁灶镇镇长李友加表示,以“五个美丽”创建为抓手,磁灶还将立足世遗磁灶窑等特色文化,联动专业院校策划启动古建微景观大赛,力争让“小景观”迸发“大能量”,为磁灶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文化内涵。

磁灶优秀乡村微景观展评

大埔村 孝廉公园

项目以闽南特色设计建设了孝廉亭、廉洁齐家、廉政公约、见莲思廉、家风家训等主题景观,其中,家风家训长廊更是融合本地传统文化,传播“磁灶吴氏宗祠祖训”。项目作为大埔村拓宽基层治理内涵的一个宣教阵地,不仅进一步扮靓村容村貌,更通过宣传廉洁事迹、传播廉政价值理念及优秀家风家训,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文明乡风。

改造前

改造后

三吴村 前山乡贤园

项目以整治旱厕、废弃垃圾堆场为抓手,有效激发乡贤议事、参事热情。项目作为前山乡贤议事会成立后的首个落地项目,是三吴村凝聚乡贤力量反哺乡村振兴的一个示范点。

改造前

改造后

大宅村 古建微景观

项目坐落于大宅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标段——新福路路段,保留闽南“番仔楼”特色,既解决了项目原址的脏乱问题,美化了周边环境,又为村庄破败角落的改造、提升起到示范作用,大大提升了村庄整体人居环境品质。

改造前

改造后

苏垵村 警务微景观

项目结合苏垵村二桥入口警务室建设需求,以闽南风格隘门、警务岗亭为主体,配套五彩斑斓的夜景灯光,并融入苏垵村特色旅游乡村建设目标内涵,着力打造苏垵新地标。

改造前

改造后

东山村 党建微景观

项目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突出党建引领、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主要内涵,进一步点亮东山村的党建品牌特色,既为东山村开展党员活动、村民学习提供了爱党爱国教育平台,又成为村里践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道靓丽风景。

改造后

改造前

五龙村 转角微景

项目以整治违规禽舍、垃圾死角为切入点,结合周边古厝红砖、石头元素及龙眼树特色进行资源整合,建设具有闽南特色的转角微景观,既美化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又借此增强村民保护环境、共建美丽家园的意识。

改造后

改造前

井边村 井边流韵广场

项目原址存在“脏乱差”、乱停车等乱象,通过借地造景,打造融入井边传统书法艺术的“井边流韵”造景,并新建苏心亭文化长廊,在提升村庄环境品质的同时,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阵地。同时,项目的建设也成为井边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一个示范点。

改造后

改造前

下灶村 宝塔微景观

项目有效盘活九十九溪一侧的荒置空地,通过村民共商共议,还原九十九溪宝塔景观,融入休闲凉亭、儿童滑梯、健身器材等互动空间,将荒地变绿地的同时,为群众打造了休闲娱乐阵地,有效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改造前

改造后

前尾村 “党建+邻里”宣教阵地

项目通过盘活闲置空地,围绕“党建+邻里”主题,通过微景观、宣传角、服务阵地建设等,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突出党建引领的显著优势,进而倡导邻里之间互帮、互敬、互信、互知、互促,带动形成和谐和睦的邻里环境。

改造前

改造后

新垵村 妙清迹园

项目融合新垵的移民文化元素,利用原水库区生活时的条石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嵌入生活遗存的砖等生活旧物,体现原生活的艰辛,道路两侧通过重要的村庄地名、瓦片等展现村庄搬迁前后历程,突出独特的移民文化特色。

改造后

改造前

张林村 平安驿站微景观

项目原址是搭建和杂物堆积的脏乱地带,通过群众借地建设,融入白石红砖、出砖入石的闽南建筑风格,以“六守六无”为主题,营造“平安张林,醉美儒林”景观带,并突出基层调解、社会志愿服务等基层社会治理内涵。

改造前

改造后

延泽社区 党史学习教育驿站

项目以香埔公园党建文化阵地为基础建立,配套有声图书馆、党史图书共享专柜、党史讲堂等,不定期策划开展党史学习主题宣讲、读书交流等活动,为群众提供了舒适的休闲场地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打造建在群众身边的党史学习教育载体。

改造后

改造前

官田村 红色主题文化墙

项目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将“破村路”变成“景观道”。独具闽南特色的红砖文化墙,展示了官田村革命老区村文化遗存及历史沿革,弘扬红色文化传承良好家风,开辟老区党史教育新阵地,进一步提升村庄文化底蕴。

改造前

改造后

磁灶社区 红砖文化墙

闽南红砖是磁灶社区传统产业,承载着群众的浓浓乡愁。项目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既解决了“脏乱差”问题,又激发了群众的乡愁记忆,凝聚了乡村合力。项目的实施得到15户村民主动借墙、借地建设,成为社区探索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一次生动实践。

改造前

改造后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