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5日 星期三 天气:晴
地点:晋江英林镇锦江村
参加锦江村的乡贤座谈会,在我的计划之外,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村委会二楼会议室,旅菲乡贤代表、港澳乡贤代表及内地乡贤代表,加上村两委干部、老人会代表,三四十人将圆桌挤得满满当当。已是满头银发的旅菲乡贤柯维汉不禁感叹:“这还是第一次看到人这么齐。”
锦江村驻村第一书记张玉凤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村里去年的工作成效及今年谋划的7个乡村振兴项目。无疑,依靠目前微薄的村财收入,是不足以完成这7个乡村振兴项目的。村两委希望获得在座乡贤的支持。
话题的抛出,引来乡贤热议。“不管是造桥还是修路,都是造福乡亲的好事。项目启动时,我一定支持。”“这三年因为疫情,生意并不好做。但不管再难,这一份钱总会有的。”“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锦江一定会更好。”……众人纷纷表态。乡贤代表柯文化甚至丢出了一个重磅“炸弹”——弟弟柯文志计划借5月份的一场喜事,捐出100万元,用于支持锦江乡村振兴。为此,柯文化直接认领了其中一个项目。一时间,其余的项目也变得“抢手”起来。柯维汉笑着调侃:“出手晚的,都抢不到了。”
这次乡贤座谈会无疑是成功的,乡贤们的热情出乎村两委的意料。毕竟在座谈会前,有些村干部还在担心乡贤们会不会“买账”。而他们的担心是有缘由的,锦江村是难点村、薄弱村,用乡贤们的话来说,“十里八乡,锦江的发展势头最差。”
改变发生在去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一批心里有火、眼里有光、愿意干事的村民被选入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强了,工作状态积极了,去年完成了“1234”工程:硬化了最后的1条泥土路,重建了2座危桥,修复了3段景观绿化带,拓宽了4条道路。
在进行“1234”项目基建的过程中,村两委重新建立了与海内外乡贤的联系,重新赢得了他们对家乡建设的信心。这才有了这场成功的乡贤座谈会。
一个乡村的蝶变,既需要党员干部带头引领、群众支持参与,还需要广大乡贤能人群策群力。如今的锦江村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本报记者 苏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