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施珊妹 吴晓艳 实习生 陈鸿达
纺织行业,迎来新契机。数字化转型已是大趋势,在智慧科技不断颠覆、重构传统商业模式的浪潮下,数字化为纺织服装行业“换道超车”,嵌入全球产业链高端提供历史性机遇。无论是营销层面的数字经济,还是生产端的智能制造,抑或是纺织服装全链的数字化运用,数字经济持续推动要素资源创新,数实融合发展成色愈发鲜亮。
让服装更时尚
近两年,元宇宙成为互联网科技、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备受关注的未来场景。近来,生成式AI应用ChatGPT火爆全球,热度居高不下,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也纷纷宣布推出竞品,参与AI领域的新角逐。无疑,随着ChatGPT、AIGC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升级完善,未来AI交互型虚拟人或将成为新的应用趋势。
作为新媒体角色,AI虚拟人也是元宇宙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的角色,承担着制造与传递信息的任务,是元宇宙中与人和事物发生链接的新介质新纽带。基于此,虚拟秀场、虚拟偶像等新兴的数字营销玩法被催生出来,并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社交元宇宙、广告元宇宙、企业元宇宙、会展元宇宙……元宇宙是未来企业发展的一大赛道。”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沈阳表示,数字经济实体化与虚拟现实“双循环”进化趋势将继续强化,产业数字化向第一、二、三产业渗透,对数字商品的需求将显著提升。“品牌应用虚拟IP进行营销,是提升曝光度、卡位元宇宙的省力举措。”
2020年初,全球第一件虚拟成衣在纽约Ethereal Summit区块链拍卖会上,以高达9500美元的价格成交。虚拟试穿所带来的便捷性,以及跨时空特性,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元宇宙经济的又一个全新增长点。抓紧潮流浪尖,国内众多服装品牌相继加大对“元宇宙+商业”的探索。
在2022年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安踏以“重新想象运动”为主题,牵手百度虚拟偶像希加加亮相时装周“时尚元宇宙”虚拟秀的舞台,重组跑步、训练、滑雪、户外机能等多种运动鞋服,展示安踏产品数字化最新创意,探索未来运动世界。
劲霸男装在“茄克·天地间”茄克品类专场秀上发布自有IP——劲H与霸H,以及它们的虚拟时空家园“劲象空间”,以艺术化、潮流化、IP化的形式,丰富品牌故事的内涵,并借此探索未来品牌与年轻消费者的沟通方式。
九牧王,则推出品牌NFT数字藏品“裤盖”系列,首波上线即秒空。卡塔尔世界杯期间,九牧王更是包场唯艺元宇宙体育街区,共推线上竞猜活动,将内容—藏品、人—权益空投、场景—元宇宙竞猜环环相扣,实现Web3.0的人货场互动。
此外,七匹狼旗下品牌KARL LAGERFELD以Karl与Cara为设计原型推出Avatar虚拟人,利郎发布虚拟主理人“励Li”,特步推出“不能穿”的跑鞋160X-Metaverse数字藏品……
“国内时空智能市场前景广阔,应用场景趋向多元化。”沈阳表示,相较海外产业,目前,国内包括虚拟空间在内的时空智能相关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资本活跃度、产业健全度和技术发展度层面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且时空智能产品成熟度有待提升。
“不管是生活、娱乐,还是工作、社交,未来,人们对数字经济产品和服务将提出更多需求。而这些数字化商品的研发和销售将是品牌的第二营销战场。”沈阳认为,虚拟世界中的数字化商品可以与实体商品结合起来。比如,借助虚拟明星或虚拟IP偶像在虚拟空间中推广售卖实体商品。
数字在纺织服装行业的应用层出不穷,在生产端的改造更是关键。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下,产业的游戏规则在变化,新的竞争者在出现。这既对行业中的原有者提出了挑战,也为新进入者提供了机遇。”福建省万物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章水德认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路径。“传统纺织产业正面临存量竞争、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工成本上涨等挑战,传统模式已经逐渐不再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只有谋创新、谋变革、走转型之路才能继续走下去。”
对此,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斌深感认同。“当前,中国服装行业营收增速放缓,经济效益持续下降,行业或将面临重组。”李斌说,如今纺织行业“蛋糕”在变小,企业的全链路数字化能力已然成为赢得当下和未来发展的核心动能。
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叶炜刚表示,随着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印染企业已迈入需要深度改革、创新谋发展的历史新阶段,这既是压力的挑战,又是利好的机遇。印染行业如何做到提质增效、做强做优、实现低碳绿色发展,是当前行业急需解决的难点和堵点,印染企业数智转型是大势所趋。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公司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引进智能终端中控系统,实现对染色机及定型机的智能终端进行全方位管控,建立了实现产线联动智能立体仓储物流系统、染化料自动称量与输送系统等。
伸缩臂式机械手、自动传输带、RGV机器人(有轨穿梭小车),以及载着物料穿梭于设备间的AGV小车(自动导引运输车)……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凤竹纺织有效打破了信息孤岛现象,以数字驱动实现制造升级。
为了推进行业数字化升级,凤竹纺织投资8.5亿元建设新厂,引进25项智能、绿色的高端技术及装备,包括智能终端中控系统,实现对染色机及定型机的智能终端进行全方位管控,建立实现产线联动智能立体仓储物流系统、染化料自动称量与输送系统等。如今,这座具有先进生产设备、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厂已投入使用。
“生产管控、物料流转、碳管理,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核心三个环节。”叶炜刚建议,企业在厂区建设规划时一定要前置,充分考虑。同时,要进行跨行业资源整合,将不同行业的成熟技术与自身业务场景结合,发挥效应。
凤竹纺织的转型,在传统纺织服装行业中具有代表性。伴随着数字化的浪潮,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深度融入纺织服装行业各个领域,催生自动化生产、在线监测等新模式新场景。这些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让企业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驱动纺织产业价值新增长。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指出,纺织服装行业亟须围绕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建立全产业链的创新联合体平台,集聚行业力量,加强协作,开展重点方向研究,加快重点成果转化应用。同时,进一步提升高端装备国产化率和质量,完善和提升纺织行业重点领域生产全流程数字化和智能化车间的建设。
从产业链到“质量链”
“智造”撬动生产方式变革,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生机勃发……在数字化浪潮的驱动下,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逐渐从理念普及走向应用推广,制造业向智能化、柔性化、高端化转型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牵住数字化这个“牛鼻子”,发挥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的作用,企业正在加速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发展变革,而这种变化更在纺织全产业链端发生。
随着转型推进,数字化应用也不断拓展。从生成各种数字表单和报告的初级阶段,到将业务数据、工艺数据和设备数据等有机联合,纺织服装行业的数字化生态正在逐步搭建。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不是硬件与软件,是知识与计算,是工具革命、决策革命、效率革命,是帮助企业面对不确定性、复杂性、安全感,帮助企业做正确的事及正确地做事。”章水德表示,数据驱动助力产业降本增效提质、业务持续增长,同时也通过技术赋能,激活产业数据价值,构建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的动态感知平台。
“数据驱动将助力产业降本增效提质、业务持续增长。”章水德表示,数字化应用不仅要应用在制造端,还要打通产、供、销等全流程,激活产业数据价值,构建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的动态感知平台,从而做到柔性快反。
李斌认为,通过产业全链路数字化改造和云化升级,构建需求实时响应、极小化库存,以及小单快反新模式,将实现供需精准匹配,促进传统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
“‘犀牛智造’就是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最好的案例。”李斌介绍,有智能制造“奥斯卡”之称的“灯塔工厂”被认为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而当前,服装行业的“灯塔工厂”只有“犀牛智造”一家。
“犀牛智造”是阿里巴巴的制造平台,“犀牛工厂”是阿里面向未来建设的一座数字化实验工厂。“很多人都在分析,阿里巴巴为什么要进入服装制造业,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我们的赛道足够宽,出口内销将近十万亿元;第二,行业痛点足够突出,比如库存积压大;第三,行业数字化能力在所有制造业中相对最低。”李斌表示,“犀牛智造”优势明显,它拥有巨大的流量、对消费者准确的洞察、对消费者未来需求的准确把握,以及供应链韧性。“我们传统的服装供应链是1000件起订,交货周期是15天,而‘犀牛智造’能够满足100件起订、7天交付。”
TEA.纺智汇创始人、东华大学服装学院研究生导师潘申洪指出,没有明确的产品企划体系,难以形成清晰的管理与运行框架。产品企划过程中,“精准度与差异化”是当下最大的商业诉求。服装品牌与面料企业应以企划为主线,形成以数字化为工具的系统思维、方法,实践落地,实现产业协同且精准的差异化输出。在顶层设计方面,聚焦组织架构、评价与考核、管控流程和管控工具;在具体业务应用方面,关注具体技术架构、技术标准和数据应用。
“压死品牌的很大一个原因是库存。”潘申洪举例,市场上有两家品牌的理念值得大家学习。一个是优衣库,它的理念是“售完所有生产的商品”;另一个是Zara,“只生产能售完的商品”。“快反是未来服装品牌的必走之路。企业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来抓取数据,分析消费者需求及当前流行的产品颜色、图案元素,再组合元素进行新服装设计。”
检测是推动行业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而企业数字化将驱动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全面提升。李斌表示,产业链各环节关注提高生产率、提高技术支持能力,却忽略了每个环节的供应商应该关注产品质量,将信息、数据统一,进行数据实时共享。只有在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上做好数字化,才能推动整个供应链的数字化协同;只有供应链企业协同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才有望形成“质量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