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爱拼敢赢的“晋江经验”遇到踏实勤劳的“长汀经验”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从2012年晋江市挂钩帮扶长汀县起,十余年间,两地不断创新合作方式、扩大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从资金扶助到产业扶持,从新农村建设到乡镇对口帮扶,从人才培养到文化交流……对口帮扶层次不断提升,合作交流领域逐渐拓宽。两地突破传统“输血”援助模式,突出强健“造血”机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长汀县从原有的省级扶贫工作重点县,摇身一变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
产业扶持 强健“造血”机能
晋江市和长汀县的山海协作从一开始就有一整套完整的机制。第一是合作市场化,通过政府牵线搭桥,鼓励企业参与山海协作;第二是工作制度化,成立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双方市(县)委书记任组长,有效保障资源调度和部门协调的高效;第三是帮扶项目化,确立一批帮扶项目,集中力量推进项目建设。
共建产业园区是晋江市与长汀县深化山海协作的重要抓手。晋江(长汀)工业园区是第一批省级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省级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园区主打高端纺织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一方面,工业园区承接了闽南产业的梯度转移;另一方面,结合当地产业基础,依托“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园区吸引了盼盼食品、经纬纺织、建豪食品、金怡丰等一批龙头企业入驻,成为山海协作从“输血”到“造血”强本的典型。
2023年元旦刚过,晋江(长汀)工业园区里已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忙碌景象——一个新引进的生产项目正在进行桩基作业,这家企业是来自晋江的农心(福建)食品有限公司。
农心(福建)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长乐告诉记者,去年长汀到晋江招商引资,得知长汀有种植槟榔芋,公司便有了在长汀投资建厂的想法,一来长汀给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二来公司也可以借助长汀原产地和劳动力充足的优势。公司计划投资1.8亿元,在晋江(长汀)工业园区建设面积55000平方米的厂房、仓库、冷库等,专业生产芋圆、罐头、果冻、饮料等食品,项目投产后年产值1亿元以上,可为当地提供400多个就业岗位。
“晋江长汀工业园区10年来共投入建设资金5.29亿元,其中晋江市支援了1.6亿元,除了资金的支持外,晋江还在干部交流培训、招商引资的信息产业转移方面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和帮助,经过这10年的发展,无论是产值还是税收,都比2012年翻了10倍以上。”晋江(长汀)工业园区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李雪进介绍。
据悉,在长汀的30家亿元级别企业中,有半数来自晋江,其中5亿元以上的晋江企业有7家。这些分布于工贸新城、腾飞工业园、晋江(长汀)工业园等园区的晋江企业,正以产兴城,助力长汀构建宜居、宜业、宜学的“城市生活圈”。
民生援助 浸润百姓心田
晋江与长汀创新对口帮扶模式,推出县、镇、村三级对口挂钩帮扶,从官方到民间共同奏响山海协奏曲,民生援助项目持续落地,为长汀民生事业增添了福祉。
在长汀县晋江工业园区附属幼儿园,孩子们在美丽的校园里快乐地玩耍着。这是一所公办幼儿园,每个班都配备了教学一体机、两教一保,钢琴、空调等硬件也已配备到位。
幼儿园园长郑红红告诉记者,长汀县晋江工业园区附属幼儿园于2020年3月开工建设,总投资1300万元,其中晋江市援助出资500万元,2021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在该园投用之前,河田镇只有一所公办园,无法满足长汀县晋江工业园区员工和周边村民子女的入学需求。该园投入使用之后,受益最大的其实是周边的村民,孩子终于可以进入公办园就读,村民非常开心。
在河田镇,一条叫柳泉街的道路正在进行整修,它是河田镇的主干道之一。这条街使用年代比较久远,近期正在进行改造。据了解,柳泉街改建工程项目全长920米,建设宽度10~12米,计划投资1300万元,其中就有晋江的一部分帮扶资金。
在现场可以看到,原本年久失修的道路两边已经用透水砖铺就了人行道,行道树也已种下,整条路将进行白改黑,完工后,将极大改善河田镇的环境,方便村民出行。
此外,十年来,晋江长汀两地9个乡镇、8个乡村进行结对共建,推进了结对镇村一批民生工程建设,包括晋江嘉排村与长汀莲湖村确定对口帮扶协作关系,嘉排村给予10万元帮扶资金,帮助建设一座长约120米的桥梁;晋江烧灰村与长汀南山镇中复村结对,给予30万元资金建设中复村幸福院(老人会)。
两地民间结对帮扶同样开展得如火如荼。晋江企业盼盼食品集团在长汀建厂后,与长汀县大同镇李岭村、涂坊镇元坑村开展村企联建结对,成立盼盼职业培训学校,免费上门为村民培训种植技术,通过订单、合同等形式进行收购,并建立农副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引导农民由松散型种植转向集约化、规模化的科学种植。目前,长汀盼盼已在长汀全县直接和间接带动1万户农户建立种植基地面积达2万亩,近3万农民受益,受益农民每年人均增收1920元,累计增收5760万元。
近年来,长汀晋江两地深入开展“圆梦行动”,晋江企业家先后捐资助学400多万元,资助学生1000多人次。2018年12月,晋江市组织首批小学名师及特邀优秀教师到长汀开展课堂教学观摩、先进教务理念交流、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等全方位、多层次融合互动,助推两地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长汀闽南商会和长汀闽南慈善会会员企业达120多家,多年来累计募集慈善基金5000多万元,捐赠长汀社会公益事业2300多万元。
“晋江对长汀的帮扶,切准民生需求,让长汀人在圆梦小康路上‘提速’。”长汀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吴蓉表示。
据了解,2012年以来,晋江市累计帮扶长汀资金超2.5亿元,其中超5000万元直接用于脱贫攻坚项目,受益贫困农户达6000余户20000多人,极大地帮助长汀打赢脱贫攻坚战。2017年,长汀成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首批实现脱贫摘帽的县之一,全县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❷
文化交融 同奏山海交响
自2012年开展山海协作、对口帮扶以来,晋江与长汀协作从政府层面拓展到社会各界,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扶贫、经贸、文化、劳务、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了许多新突破。
一条汀江的文化,一条晋江的文化,近年来,两地更是频频开展文化交流互动。2017年8月21日,“汀江与晋江的交响”第二回农业题材文学文史交流活动走进长汀县古城镇,晋江与长汀在经济建设、红色文化、侨台文化、海丝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我们之前认为晋江经济很发达,没想到文化底蕴也很深厚。晋江市对于历史古迹进行抢救、修复和目录的搜寻让我印象深刻。”长汀县方志办主任王英表示,交流活动让她对晋江有了更深的认识。
免费共享旅游景区是长汀和晋江两地“山海协作”的主要成果之一。晋江市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之一,中原文化、海洋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相映生辉,为晋江留下了丰富史迹和人文遗产。长汀县是著名的客家祖籍地、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圣地,客家民俗和客家建筑极具特色,是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晋江长汀两地旅游资源丰富。
长汀县旅游发展中心主任赖萍表示,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两地)免费共享旅游景区,制定了两地居民持身份证到对方景点旅游免收景点门票政策,大大激活了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旅游消费市场。
此外,晋江、长汀两地文旅部门通过双方签订的“山海协作”文旅合作协议,促进了两地文旅经济的发展。赖萍表示,与晋江市文旅局联合举办“亲亲闽台缘”两岸非遗文化嘉年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活动,对长汀县的旅游资源、旅游路线及非遗文化等进行了推介展示。
在加强两地文旅资源宣传互推的同时,两地还联合拓展旅游市场。“我们推出了‘畅游山海闽西南之畅享山海风光’等三大主题旅游线路,比如3A景区汀江源龙门景区生态游、省级旅游度假区长汀名城游等备受游客青睐。”赖萍说道。
与此同时,晋江和长汀还整合两地摄影协会、文化创作协会、自驾游协会等民间组织资源,广泛宣传旅游、文化、小吃等优势特色,推动两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如开展了“山海情·协作赢”系列活动,举办摄影联展、“寻美晋江·振兴乡村”文化名家采风创作活动、《晋江与汀江的交响》出版座谈会等,都增进两地文化交流,丰富山海协作对口帮扶新内涵。
十年时光,晋江长汀两地政府、商会、行业及民众之间在商贸、文体等方面的多元合作互动突破了传统的项目合作、产业扶持模式,使晋江市与长汀县的山海协作实现了以产业梯度转移和要素合理配置为主线,多层次综合推进。从晋江到汀江,从“输血”到“造血”,山与海的携手,已在长汀这片创造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典篇章的红色土地上,谱写了崭新的山海交响曲,成为全省山海协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