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本地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接1版)

地震救援的黄金时间已经过去,加上坍塌房屋多、损毁严重,更有极寒天气,找到幸存者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不过,大家依旧满怀希望,等待奇迹。

11日6时41分,吴加克、冉小德和郭辉耀在一幢倒塌的5层楼房中,救出了一位83岁的老奶奶。因为行动不便,老奶奶在第一次地震中就被坍塌的房屋困在了床上,所幸盖着被子,顶住了严寒。

“5层楼的楼房像三明治面包一样叠在一起。在二楼的一处梁旁,存在着一个仅有四五十厘米的狭小空间。”冉小德回忆,经过生命探测仪5次检测,他们才判断出老奶奶所在的大致位置,“老奶奶年纪大,已经喊不出声,叫她也无法应答,但是,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不能放弃。”

经过10多个小时的奋战,他们终于将老奶奶成功救出。遗憾的是,他们同时也挖出了老奶奶5名亲人的遗体。

第二天,救援队前往医院探望老人。看到他们,老奶奶十分激动,立即坐起身来,比画着向大家表示感谢。

救援过程中,冉小德还救出一只猫。后来,这只猫成了营地的“团宠”。

骄傲 当地人为中国点赞

持续一天一夜的艰难搜救,让队员们精疲力尽,但大家仍然咬着牙,克服余震、时差、低温、恶劣天气等困难,争分夺秒,穿梭在一片片废墟之间,超负荷进行救援。

这一切,当地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地的军人和警察看到救援队,友好地摘下象征身份的军人牌,和队员们身上的姓名牌互换留念。热情的群众也经常自发地送来食物,生怕救援队员饿肚子。

督察郭辉耀告诉记者,救援期间,当地警察一直24小时保护和支持着救援队,当地群众也一直给他们送水送食物。

“这个时候,这些物资对他们来说很宝贵,他们却一直想把最好的给我们,让我很感动。”郭辉耀说,虽然语言不通,但大家的心意是相通的。

更让郭辉耀动容的是,一些当地人看到他们救援服手臂上的五星红旗时,会竖着大拇指或者挥舞双手,高喊着“China,China!”。“那一刻,我感受到祖国强大的力量和国际影响力。”郭辉耀说。

当救援队启程返回时,很多当地群众都哭了,跟队员们拥抱、握手,鼓掌送别。

“救援归来途经几个机场时,总能听到土耳其民众自发的掌声、道谢声,让我差点流泪。”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副队长林志阳仍然十分动容。

更让大家意外的是,16日,在晋江五勇士即将从伊斯坦布尔机场飞往阿联酋阿布扎比国际机场前,这几天一直陪伴在大家身边的翻译国肯主动提出,申请加入晋江瑞桐蓝天救援中心,成为大家的战友。

国肯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人,也是一名“广西女婿”,精通土耳其语、中文、英文和西班牙语。晋江五勇士抵达土耳其后,他一直在旁边当翻译。亲眼看到救援队夜以继日、不顾危险、冲锋在前的英勇行动,更被大家不远万里支援土耳其的无私行为所感召,国肯萌生了加入救援队的想法。

队长杜晓航向他解释了加入救援队的权利和义务,并对照蓝天救援队志愿者招募要求,进行了现场考察。

考察后,杜晓航对国肯说:“你已经跟我们并肩作战至少六天,符合入队服务时长要求,而且表现优秀,可以破格提拔为预备队员。回国后,我会把你的入队程序再补充一下。现在,这边没有队服,我们就举行简单的入队仪式。”

在机场,一场临时的入队仪式举行。

“你愿意加入晋江蓝天救援队吗?”

“愿意。”

“我同意接收你。”

随后,杜晓航为国肯戴上蓝天救援队的头盔。

作为见证人的国肯妻子,将这特殊的一幕用视频定格下来。作为广西人,她特别支持丈夫加入蓝天救援队。她还把视频发给婆婆,婆婆夸赞道:“儿子真棒!”

蓝天救援队每一名队员都有自己的代号,因为国肯的名字在当地语言中是“荣耀”的意思,杜晓航便给他取了个代号——“荣耀”。杜晓航说,国肯精通多国语言,作为晋江蓝天救援队首位外籍人士,可以在今后的国际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截至当地时间2月16日,参与土耳其救援的蓝天救援队共搜寻到46人,其中幸存者3人,遇难者43人。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