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b版:天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守望相助 架起党员连心桥

晋江市党员互助协会传递爱心不止步

本报记者 黄海莲

在守望相助中传递真情,在高速发展时不忘共同进步。2009年12月,晋江在全省率先成立党员互助协会,成为全国较早成立的县级党员互助协会。协会在晋江市委组织部指导下,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开展全市党内关怀帮扶工作,为党员打造了一个互帮互助的温馨家园。2012年,晋江被福建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全省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试点县。

13年来,晋江市党员互助协会已成为党员的温暖港湾、坚强后盾。今天,晋江市党员互助协会举行换届大会暨第三届理监事会第一次会议,进一步落实落细各项帮扶制度,在传递爱心、帮扶互助的路上坚定前行。

暖心帮扶 团结互助聚合力

当家人遭受伤病打击或变故时,他们送上关怀慰问;当孩子筹不到学费时,他们递去助学金点亮求学路;平时他们主动对生活困难党员进行补助,为困难党员送去组织的温暖……

自成立以来,晋江市党员互助协会围绕“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的要求,落实落细各项帮扶制度,促进帮扶常态长效。

“我们坚持落实党支部关怀帮扶‘十必访’制度,党员发生伤痛病残、遭遇困难、家庭变故、亡故治丧等,党支部第一时间到访慰问。自2015年第二届理监事会就职以来,累计入户访查慰问党员31069人次,发放慰问金833.057万元。”晋江市党员互助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三届监事会监事长黄趁银表示,协会落实长期生活困难党员补助制度,每年从全市困难党员信息库中滚动确定200名左右无劳动能力、无固定收入、年老孤寡等急需帮助的困难党员,给予每人每月固定补助,7年来,累计补助3117人次723.4578万元。同时,开展遭遇突发性困难党员补助工作,对因遭遇重大疾病、事故变故等突发事件造成生活陷入困境、急需救济的党员,视情况给予一次性救急补助,7年来,累计补助困难党员610名、补助金额272.5万元。在每年“两节”“七一”期间,组织实施走访慰问活动,为困难党员送去组织的温暖,7年来,累计走访慰问10585人次,慰问金额625.792万元。此外,晋江市党员互助协会还主动靠前服务中心工作,组织慰问片区改造中的困难党员搬迁户,用关爱、帮扶赢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为晋江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贡献力量。

13年来,晋江市党员互助协会用关爱与帮扶架起了连心桥,让困难党员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成为众多党员心中可以依靠的港湾。

完善制度 品牌帮扶暖人心

在有效实施暖心帮扶的背后,是晋江市党员互助协会不断完善关怀帮扶体系、保障帮扶资金来源、擦亮关怀帮扶品牌的结果。

据悉,晋江市党员互助协会始终坚持社会化运作,在注重自身建设的同时,织密全覆盖工作网络,面向基层党员的关怀帮扶体系日趋完善。协会下设理事会、监事会、秘书处等工作机构,并充分发挥各镇(街道)党建办工作人员、党委党务干部、支部组织委员、村务工作者等作用,凝聚工作力量,抓好全市困难党员的跟踪联系、政策咨询、协办申请等工作,走访调查、滚动更新困难党员信息库,做到困难党员100%建立台账、100%有人联系、100%落实措施。

为了拓宽募资渠道,协会采取“财政列支+党费补贴+党员捐献+党组织募集+资金托管”的办法,多途径筹措党员关怀帮扶资金,建立了多方支持、层层配套、各方参与的经费保障机制。党员互助基金专款专用,收支情况和慰问补助情况定期公开,接受审计部门、监事会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公开、透明。

当前,协会主要聚焦困难党员关注的医疗、教育、人文、就业等方面问题,项目化开展互助活动,组织实施一系列品牌项目,切实增强帮扶实效,例如实施“住院医疗救助”项目、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实施“远程教育补助”项目等。

“2016年,《晋江市困难党员住院医疗专项救助实施方案》出台,对因病住院的困难党员给予专项救助,基本实现困难党员在晋江住院看病不花钱。截至目前,共2218名困难党员获得补助款116.85547万元。”黄趁银表示,针对困难党员子女的就学问题,协会每年秋季举办“金秋助学”活动,为困难党员子女按照就读阶段提供学费资助。同时,广泛开展“结对助学”活动,组织市直单位同困难党员子女结成“爱心助学”对子,并协助困难党员子女向关工委、教育局争取助学贷款。

探索提升 协会发展在路上

随着第三届理监事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晋江市党员互助协会在爱心帮扶的道路上将开启新的征程。

据悉,协会将规范运作管理,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切实推动协会规范有序高效运作。以党内关怀帮扶为己任,全方位、多渠道地拓展党内关怀帮扶领域、打造帮扶品牌,不断增强协会凝聚力、影响力。

据介绍,未来五年,在关怀帮扶上,协会将建立健全动态监测预警机制,采取“村社摸排与预警信息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在现有困难党员信息库的基础上,运用“JIN”智先锋平台等,依靠平台预警和部门反馈等多种手段,及时发现救助需求,提高救助办理时效,切实增强困难党员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同时,积极开拓困难党员救助新渠道,打造党建群团救助共同体,整合各方资源,为困难党员提供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多元化救助。立足解决困难党员急难愁盼问题,打造医疗、教育、人文、就业等多个领域救助项目。以“红色慈善公益行”项目为切入点,塑造具有晋江特色的党内关怀帮扶品牌。

“我们将以激发协会组织活力为目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员互助协会高效运作的新体制新机制,努力开创协会工作新局面,推动协会工作再上新台阶。”晋江市党员互助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姚志强表示。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