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晋江处处张灯结彩。刚刚过去的元宵节,晋江安海镇庵前村的“游灯分烛”非遗活动热闹非凡,细雨挡不住孩子们游灯的热情,也挡不住村民们欢乐的笑声。活动现场,有一位老人特别忙碌,每个环节他都要仔细地跟进,直到活动圆满完成,他才松了一口气。他就是庵前村老年人协会常务副会长尤祖永。自上世纪70年代起,他便热心于教育兴学,以及社会事务,是村民眼中的“热心人”。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数十年乐善好施、倾心于公益事业的热心人吧。
助力传统民俗更好传承
庵前村的“游灯分烛”习俗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年年都举行,但每年都是村民自发地活动,相对比较松散。去年,村里想着要更好地让民俗传承下去,找到了尤祖永,得到了他的支持。” 庵前村村民沈诵屉记得,2022年元宵,经过组织的“游灯分烛”活动更加热闹和喜庆,充满了浓浓的传统年味。这得益于村委会与老年人协会的努力,因为独特的民俗传承,去年庵前村的“游灯分烛”习俗入选了晋江市级“非遗”项目。
今年,村里再次找到尤祖永希望他来组织协调,尤祖永二话不说就把活揽了下来。他不仅出钱出力,还组织人员分工,发动老人会、庵前小学,以及全村各房头代表参与活动。“这么好的传统要更好、更精彩地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庵前村。去年,‘游灯分烛’成功入选晋江市‘非遗’项目。作为庵前村的一员,我很高兴,希望活动一年更比一年好。”
热心社会事务 个人捐造红绿灯
只要是与村里相关的事务,尤祖永总是这么热心。作为土生土长的庵前村人,尤祖永热爱这片养育他的土地,总希望能尽所能为村里尽更多的力。他时刻关注着村里的事,无论是修桥建路,还是维修祠堂,抑或是学校、老人会的需求,他都有求必应,并且主动去奔走帮忙。
2007年之前,县道328线(大深线)从庵前村穿村而过,由于车流人流量大,路口成为事故多发地。于是,他主动在人大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在县道328线(大深线)庵前路口安装红绿灯交通信号标志的建议”,并表示负责全部费用,得到了政府的重视。而后,他出资16万余元在路口安装了红绿灯,这个红绿灯也成为当时晋江第一个个人捐资修建的红绿灯。红绿灯的建成大大减少路口交通事故的发生,让村民们出入更加安全。
尤祖永曾当选为晋江市第十三届、第十五届、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其间,他连续三年提出了桥山路改造的建议,反映群众出行需求。当项目改造涉及征迁时,尤祖永的厂房有1亩多涉及征迁,他第一时间表示签约,并立即腾空,其厂房拆除敲下了项目动迁的第一锤。在尤祖永看来,自己蒙受损失事小,桥山路能实现改造事大。
同时,他热心社会事务,先后成为晋江市公安局、市消防救援大队特邀监督员,中共安海镇效能监督员,安海派出所、安海法庭、安海工商所、安海国税分局、安海卫生院等政府、 企事业单位的廉政监督员。
兴学重教 为庵前小学建设奔走
走进尤祖永家的会客厅,四周摆满各种捐赠感谢牌、聘书、荣誉证书。“热心公益 兴学重教”“尊师重教先进个人”“造桥积德 福泽桑梓”“永远荣誉董事长”……在一众的牌匾中,一个充满着岁月痕迹的“造福桑梓”的牌匾特别醒目,那是1987年5月晋江县人民政府为其颁发的,是为了表彰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
这个牌匾还得从庵前小学说起。上世纪70年代,庵前小学没有校舍,只能借祠堂办学。为了解决建校舍的资金,尤祖永想到了海外的侨亲,他写信给远在泰国的伯父,让他发动当地的乡亲一起为家乡出力。在他和伯父的努力下,1979年,庵前小学8间校舍投入使用。十多年之后,原有的8间校舍已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1992年,他又亲自去泰国与伯父挨家挨户去募捐,最终庵前小学建起了三层楼的新校舍,其中一层就是来自泰国的乡亲捐建的。2013年,旧的校舍已不能承载教学需求,他再次为筹建新教学楼四处奔走……
尤祖永关心教育发展,并不局限于庵前小学,松熹中学、养正中学都有他兴学重教的事迹。比如松熹中学的运动场就和他息息相关。原来,松熹中学旁边有一条溪,溪那头的空地因为路不通成为垃圾场。在尤祖永的发动和努力下,空地得到清理平整,并变成了学校运动场。接着,他又捐钱修桥,将松熹中学与运动场联通了起来,让学生们有了运动场所。
除此之外,尤祖永连续三届捐资赞助晋江市“祖永杯”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被特聘为晋江市物理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2009年,他又赞助了安海镇青少年迎国庆“永华杯” 魅力安海作文比赛。另外,他还每年赞助一个大学生完成学业……
作为一名普通的企业家,尤祖永长期以来乐善好施,仅1998年成为晋江市人大代表以来,累计向社会捐赠便超300万元。但是,尤祖永一直觉得,自己所做的事不值得一提。十多年前,他把企业交给了儿子打理,自己专心于各种社会事务。虽然年岁渐高,但是做起公益事业,他总是充满了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