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晋江的各个角落都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在这期间,本报精心策划了多场迎新春活动,如做年画、义写春联、游园集福、体验印刷等,吸引了众多小记者参与体验。现场喜气洋洋、热闹非凡,他们直呼:“玩嗨了!”
在玩乐中寻找“年味” 小记者参加新春文化节
本报讯 (记者 刘泽宇 董严军) 近日,晋江市英林镇2023年首届迎新春文化节火热举行。本报小记者参与其中,在形式各样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迎新春活动和移风易俗小游戏中寻找年味,感受新春暖意。
活动中,非遗剪纸老师李玉芳为小记者们展示了剪窗花的技巧,让小记者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内坑柑市中心小学五年2班小记者王学钊说:“很高兴到英林参加此次活动,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都是满满的喜庆,这次活动让我重新认识了春节。”
乡村文明圈圈套、良好风俗我来说、新村风尚跳房子、旧俗陋习消消乐、良好风俗我来投……在集五福游戏区,小记者们不仅体验了趣味十足的互动游戏环节,还带着集章卡领到了精美的贺卡和代金券,收获满满!
此次寻年味之旅,小记者在玩乐中学习到了知识,也感受到了浓浓年味。安海西隅小学三年2班小记者曾子彦说,在他眼里,此刻的年味,正萦绕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浮现在一张张喜悦的笑脸上、埋藏在一声声真诚的祝福里……
小记者感言
在这么多人面前写毛笔字是一种别样的体验,特别有成就感,我觉得心静下来专注做一件事真的很棒。
小记者卢诗芸(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滨江校区)
集五福游戏可有趣了,它由各种移风易俗的小游戏组成,在游戏中我们能学到好多知识。
小记者陈博钰(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滨江校区)
在写春联环节,我迎来了第一个“顾客”,她很喜欢我写的春联。得到别人的肯定,这感觉真是太棒了。
小记者施有濂(英林中心小学)
这次活动结束后,大家都恋恋不舍,希望明年我和同学们还能齐聚在这里过新年。
小记者洪煜琳(英林中心小学)
活动中,各种寓意丰富的移风易俗小游戏映入眼帘,像一块块磁铁吸引着我,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年味。
小记者洪紫茵(英林中心小学)
在非遗剪纸老师的现场指导下,我完成了一幅剪纸作品。老师还夸我剪得好。我在剪纸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传统文化手工剪纸的乐趣。
小记者张超群(安海西隅小学)
本报小记者学做年画 体验传统年味
本报讯 (记者 蔡红亮 董严军) “贴上自己制作的年画,这个春节仪式感更强了。”近日,本报组织30名小记者前往东石古寨文化活动中心,跟随晋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年画项目传承人蔡建昌老先生,学习木版年画制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亲密接触,寻找“年味”。
正式动手之前,蔡建昌老先生先为孩子们介绍起了年画的来历及发展历程。随后,蔡建昌为小记者示范了木版年画的制作流程:勾、刻、刷、画、裱。小记者们跃跃欲试。听到“可以制作”的命令后,大伙儿便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
因为今年是兔年,因此小记者们便尝试做起了兔年元素的年画。小记者们手握滚筒刷,轻蘸特制颜料,铺好宣纸,均匀拓印……刻于木板的图案逐渐显现于宣纸,一张张“兔生肖”的年画从指间流转出来,伴随而来的是一声声惊叹。
拿到自己的年画作品,小记者们个个爱不释手,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传承传统文化,让非遗文化愈发灿烂。
小记者感言
刻下第一笔的时候,我便感受到了年画制作的乐趣。我的工夫也得到了老师的赞赏,他拍着我的肩膀说我非常有潜力。我听了心里甜滋滋的。
小记者陈博钰(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滨江校区)
实践过程中,我凭借老师传授的小妙招,顺利地完成了一幅年画制作。看来做手工不仅要有耐心,也需要认真思考。
小记者卢诗芸(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滨江校区)
看着自己的年画作品,我激动万分。原来我也可以做到,给自己一个赞!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做任何事我都可以做到这么认真细致。
小记者蔡瑶莹(晋江安海西隅小学)
听完老师讲解,我便迫不及待地拿起工具开始制作木版年画。木版年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有趣,今后我会多尝试。
小记者杨尚恩(晋江安海西隅小学)
在与蔡老师的交谈中,我知道了制作木版年画除需要灵感之外,还需要全神贯注、不懈努力,才能成就一幅幅优秀的作品。
小记者柯雨辰(晋江市第十实验小学)
我一手握刻刀,一手按住木版,沿着黄线条,稍稍用力,一条条黄线条从木版脱落,成就感油然而生,这真是一项非常有趣的体验。
小记者郑诗雅(晋江市第十实验小学)
小记者走进报业大厦 探索印刷的奥秘
本报讯 (记者 孙翠娇) “生僻字能用来绕口令?”“到底什么歌这么难,还被称为‘扫盲歌’?”“活字印刷术是怎么印刷文字的?”……带着一系列疑问,日前,18名小记者来到晋江经济报社,学唱《跟着我念字正腔圆》;玩转“汉字找茬王”,争当文字“小小啄木鸟”游戏,感受了汉字的无限魅力;体验活字印刷术的整个制作过程,深刻体会到古人在印刷技术革命中展现的伟大智慧。
来到印刷博物馆,小记者们迎来了最为期待的印刷之旅。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小记者了解了印刷术的发展历程,并体验了活字印刷的神奇。只见小记者先各自选好字盘,再将手中诗词的字,一个个排列到字盘里,固版;接着在已经排好的字盘上均匀刷墨;将宣纸覆在版上,再用工具在纸背上轻轻按压;最后拿起宣纸,一幅幅活字印刷品跃然纸上。看着亲手制作的作品,小记者们一个个喜笑颜开。
小记者感言
活动中,我们满手都是黑乎乎的油墨,油墨处处流香。我认识到了印刷的繁琐与不易,日后我会更加珍惜书本。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收获很多!
小记者张宏城(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滨江校区)
体验印刷术分为好几个步骤,这几步看似很简单,可也需要很多技巧。通过此次活动,我认识到了印刷术!
小记者唐义倢(安海西安小学)
通过活动,我更了解了中国的汉字,明白了规范使用汉字的重要性。通过亲身体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了解了许多关于印刷方面的知识。
蔡彬蔚(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
通过活动,我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感受到中华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活字印刷无穷的魅力,更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之美。
小记者姚君霖(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获得了快乐,还学习了汉字文化,感受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化的赓续传承。
小记者官馨(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写下春意送祝福 本报小记者义写春联
本报讯 (记者 蔡红亮 陈巧玲) 贴春联是家家户户过年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手写的春联更是年味十足。日前,泉州晋江SM国际广场飘来阵阵墨香,小记者义写春联活动如约而至。一张张桌案旁,身穿红马甲的本报小记者正在专注地挥毫运笔,为市民朋友写下一副副春联,送上满满祝福。
别看小记者们个个年龄不大,笔下功夫却不容小觑。他们凝神静气,大笔一挥,一副副散发着清新墨香、寓意吉祥的春联跃然纸上,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笔画舒展大方,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流露出了浓浓年味。
华泰实验小学小记者张若涵写的春联就十分大气。学习书法已有两年多的她,各种字体信手拈来,写起春联又快又好。她的作品也得到了围观群众的点赞。“能手写春联给大家送上祝福,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自己的作品得到大家的喜欢,更是喜上加喜。”说完,张若涵又埋头写起了春联,嘴角始终上扬着。
当天,除了写春联外,小记者们还尝试写起了“福”字,更有小记者发挥绘画优势,将兔子与福相结合,写出了别具一格的“福”字,既可爱又喜气。
阵阵墨香也吸引了过往市民驻足欣赏。“这些孩子书法写得真不错,看起来喜气洋洋。看着他们写的春联,更让人感受到了春节的氛围。我也找孩子们要两副春联,给家里添添年味。”新晋江人刘明丽老家在江西,今年响应号召留晋过年。来晋江务工近十年的她,对闽南地区的春节习俗很是好奇,每年她也会买上两副春联,给晋江的家贴上。恰逢这次前来购买年货遇到小记者义写春联,刘明丽驻足欣赏许久,最终挑选了两副心仪的“墨宝”,心满意足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