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1月6日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第十版诊疗方案有哪些新的变化?针对进一步完善中医治疗相关内容,如何用中医治疗更有效?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作出解答。
问:第十版诊疗方案的重要变化有哪些?
王贵强:根据奥密克戎毒株致病性特点、流行特征及新药研发进展,第十版诊疗方案重要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疾病名称进行了调整,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包括无症状感染者,也包括有症状的轻、中、重和危重等类型。
二是针对重症高风险人群,从原来的60岁及以上调整为65岁及以上,强调65岁及以上没有完成全程疫苗接种的人群是重点关注人群。从目前国内外数据来看,疫苗接种是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的重要因素,没有进行疫苗接种的或未完成全程疫苗接种的老年人、有基础病的高风险人群要继续加强疫苗接种。
在重症高风险人群中,除了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肿瘤患者等,又增加了持续透析人群,这类人群在疫情高峰期也是容易导致重症和死亡风险的人群。
三是不再判定“疑似病例”,“疑似病例”就是临床上有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没有病原学证据,但现在病原学证据已经扩充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者抗原检测阳性都可以作为诊断标准。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出现因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符合疾病特点但病原学检测较长时间不能明确的情况。
针对老年人等有重症高风险人群明确诊断阳性以后,要及时向社区报备,给予早期干预,密切监测病情变化、进行随访等,做到“关口前移”。
四是调整“出院标准”,不再对感染者出院时核酸检测结果提出要求,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新冠病毒感染、基础疾病或其他疾病诊疗及健康恢复状况等进行综合研判。
五是完善了儿童重型病例早期预期预警指标,更关注低龄儿童,尤其是三岁以下儿童,要进行密切监测和随访,比如有神经系统并发症、拒奶等重症倾向的要及时救治。
六是将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加入重症高危人群,将生命体征监测特别是静息和活动后的指氧饱和度监测指标等加入重症早期预警指标。
问:第十版诊疗方案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医治疗相关内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清泉:第十版诊疗方案结合了近三年来,中医药进行边救治、边研究、边总结,形成了较完善的新冠病毒感染治疗方案。
其中,奥密克戎轻型感染者“邪毒疏表”表现明显,如浑身疼、乏力,针对这些症候特点,第十版诊疗方案给出了较明确的治疗方向和方法,更多体现在恢复期的治疗,如患者在恢复期出现明显咳嗽症状,从中医角度来看,即宣肺、止咳、化痰,为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参考。
在重症和危重症救治中,坚持中西医协同救治,如出现严重高热时,西医和中医结合治疗能有效缩短病程;危重症病人出现严重腹胀时,中医称“阳明病”,及时给患者用上通腹泻办法;当患者出现循环衰竭时,西医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等的同时,中医用益气扶正固脱办法,进行中西医协同救治。
第十版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方案有何调整? 春节出行怎样做好防护?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回应热点问题
据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1月8日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根据“乙类乙管”及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相关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1月7日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第十版防控方案重点做了哪些调整?春节出行怎样做好防护?
1月8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回应。
重点优化调整检测策略
和传染源管理等
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司长雷正龙说,第十版防控方案继续强调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疫苗接种,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机构及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
雷正龙介绍,第十版防控方案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要求加强监测预警,调整了检测策略和传染源管理,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社区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不再实施隔离措施,实施分级分类收治,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明确了流行期间可以采取紧急防控措施。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各地要对不同群体分类采取抗原和核酸检测策略,社区要保留足够的便民检测点,倡导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的群众自行开展抗原检测,零售药店及药品网络销售电商等要供应充足的抗原检测试剂,满足群众检测需求。
春节出行勿忘做好个人防护
春节期间是人员流动、亲朋好友聚会的高峰期。专家研判认为,全国有部分地方疫情流行的高峰期与春运、春节假期部分重合,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大、聚集性活动多,特别是室内活动增多,将进一步加大疫情传播风险,也增加疫情防控难度和复杂性。
“为确保广大群众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祥和的春节,倡导群众避免去疫情高流行地区探亲、旅游,倡导疫情高流行地区群众减少出行,老年人及有严重基础疾病的人,应尽量避免出行。”雷正龙表示,尽量不要举办大规模家庭聚集性活动,尽量不举办大规模庙会、大型室内文艺演出、展销等活动。各地应根据当地疫情形势和实际情况,及时发布疫情预警信息和出行安全提示,指导群众合理安排出行计划。
常昭瑞提醒,要合理安排出行,出行前一定要科学规划,了解目的地疫情情况,尽量错峰出行。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良好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同时,加强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和家人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