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蔡斯洵 黄伟强) “每一个标志性建筑,都是那个时代的见证者,将这些建筑‘串珠成链’,便能直观看到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近日,由晋江市住建局联合本报共同举办的“我眼中的最美建筑”征集启动后,网友市民纷纷留言参与。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今年65岁的老张是土生土长的内坑人,看到征集后,热心的他立即致电本报,推荐了晋江动车站。“动车站上的‘晋江’二字格外醒目,相信每个晋江人闭上双眼,脑海中都能跳出这座建筑物的样子。它不仅改变了晋江内坑镇上方村,也给晋江市民带来了一场生活方式的变革。”
动车从家门口飞驰而过、公交车在村头穿梭往来……2010年,晋江动车站的投用,结束了晋江没有火车的历史,内坑镇上方村也活了起来。
“如今,内坑大不一样,产业、交通及城乡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在老张看来,是动车的开通,才使内坑这个晋江偏远小镇驶上发展快车道。他回忆道,动车开通后,恒安、陆地港、普洛斯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纷纷落户内坑,双龙路、北环路和东环路,以及镇区工业区道路等相继拓改提升,还新建了站前大道、通货大道、物流园大道。
在晋江动车站不远处,还有一所高校。
“我眼中的最美建筑,就是我自己所在的高校——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的学生小雪给本报微信公众号留言。
走进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等多功能的楼宇连成一体,成为一幢超大规模、超全功能的单体楼。教学楼里,采光好、通风好;教室的门外、窗外都种满绿树。“在我们学校的这幢单体楼里,有跑道也有车道,相信这样的教学楼在全国高校中都是别具一格的。学校通过闽南回廊式结构串起了各个功能区,运用立体绿化建设生态校园,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小雪推荐道。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86年的福建省摩托汽车培训学校,以职业培训为起点,2002年升格为泉州中营职业学院,2007年更名为泉州理工职业学院,2018年升格本科,2019年更名为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作为晋江本土高校,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生于晋江、长于晋江,是全国首批、福建省唯一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高校,是晋江的“产业伙伴型大学”。
征集方式▲此次参评建筑范围主要为1992年以来建设的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工业建筑等建筑,有意向的单位或个人需提交一份建筑推介理由,可包含建筑建造历史、空间规划、建筑特色、建筑照片等内容。
参与方式▲1.发送至微信:市民、网友可直接在活动微信推文底下回复“推荐建筑+推荐理由”,也可直接将内容回复至“晋江经济报”微信公众平台。
2.发送至邮箱:2543455956@qq.com。若您通过邮箱参与,主要内容应包括推荐建筑、推荐理由及您的姓名、电话等,以方便登记和采访。
3.热线咨询:0595-82003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