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b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29支参赛队“斗”闽南语

中年级组初赛“呷趣味”

本报记者 欧阳霆 董严军

上周末,“爱晋江 说咱闽南话”晋江市青少年闽南语挑战赛举行小学中年级组的三场初赛,29支学校代表队趣“斗”闽南语。最终,9支晋级队伍诞生,他们将在决赛中向冠军发起挑战。

这是“爱晋江 说咱闽南话”晋江市青少年闽南语挑战赛举行的第一届比赛,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有些陌生。比赛开始前,参赛选手的脸上更是写满了紧张。不过,当积分赛第一环节——“一步棋 一步行”问答题开始后,大家才发现这个比赛很“熟悉”,考的全是平日对话中用到的词语。“面桶”“厝边”“菜刀”“超市”等日常词语的出现,让大家发现这个比赛是如此“接地气”。

当然,在比赛过程中,选手们也注意到了平常鲜少注意的读音问题。这不,“请指出下面哪一个词语中,‘后’字的闽南语读音与其他的不同”这个问题出来后,答题选手看到“后悔”“以后”“后代”“后果”几个选项都愣住了。他们默念着这几个词,犹豫着写下答案,结果,这一题“全军覆没”。在一旁的带队老师感叹道:“题并不难,但因为太平常了,我们认为不会出错的,反而出错了。”

为了鼓励大家多用闽南语交流和表达,积分赛还设置了“你说我猜 二八步”这个环节。比赛要求在限时2分30秒内,一支队伍四名选手中,一人负责猜词,三人负责形容,说明时不能提到词语中的字。有的队伍因为说明不到位,常常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形,引起现场阵阵笑声。而晋江市第八实验小学的选手则用行动传授了他们的“拿分”秘诀:“先说几个字,再限定词语的范围,说出它的特点和关键信息。”在这个环节,他们拿下了80分的好成绩。

每场初赛中,积分赛分数最高的5支队伍采用“闽南语飞花令”的形式,角逐3个晋级决赛的资格。这让不少选手紧张得手心冒汗。

在第一场初赛中,“闽南语飞花令”的题目是用闽南语说出动物名字。晋江市华泰实验小学选手陈晔翔想出几个词后,心情从紧张变为镇定,心里瞬间有了底气。但经过三轮比赛,他想好的词都说完了,“刹那间,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晔翔急得满头大汗,也没能在倒计时内给出答案,只能遗憾地被淘汰。几轮以后,华泰实小的四名选手陆续被淘汰,只能和决赛擦肩而过。“虽然有些遗憾,但能与大家同台竞争,‘战’到最后一关,我们已经很厉害了。而且,我们在比赛中感受到闽南语文化的渊博和趣味,收获很多,希望还有机会参加比赛。”

“说咱闽南话”App团队是本次比赛环节的设计和出题方。团队负责人郭静表示,在比赛开始前,为了确保题目的准确性和专业度,以及考虑要变着花样增加趣味性,以激起孩子们对闽南语的兴趣,团队做了很多准备,甚至还调查分析参赛年龄段孩子们普遍的闽南语水平。她说:“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小朋友的闽南语表达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好一些,甚至还懂得一些很地道的闽南语表述。另外,晋江也的确是闽南地区方言传承相对较好的地方。”

“爱晋江 说咱闽南话”晋江市青少年闽南语挑战赛由晋江市委统战部、晋江市教育局、晋江经济报社主办,世界晋江青年联谊会承办。世界晋江青年联谊会副秘书长丁雅丽表示,世界晋江青年联谊会于2018年开发运营“说咱闽南话”公益App,并秉承着“汇聚乡音乡情,传承闽南文化”的使命打造这一“母语工程”。“此次举办全市青少年闽南语趣味挑战赛,期待激发更多晋江青少年对闽南语本能的热爱,让一阵阵温暖的‘闽南文化风’吹进校园,让晋江的孩子能感受闽南语的魅力,传承、弘扬家乡优秀传统文化,一起开口‘说咱闽南话’!”

“闽南讲古队”组队参赛

比赛当天,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代表队十分活跃。凭借出色、抢眼的表现,他们获得决赛资格。从比赛开始,他们始终信心满满。原来,这支队伍的成员赖祉绮、曾梓睿、伍一凡、丁懿宸都是来自学校的“闽南讲古队”,有着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和闽南语功底。其中,丁懿宸曾亮相晋江市幼儿园闽南童谣、中小学生闽南语讲故事比赛和“晋江故事”等舞台,以稳健的台风、标准的发音获得了不少赞赏。

这几个孩子的闽南语自然是不需要担心,但带队老师施怡妮并没有因此放松,“这次比赛和讲古还是有很大区别。讲古可以通过突击练习,短时间取得很大的成效,但闽南语挑战赛不行,它靠的是日常的积累,对学生的反应能力也是很大的考验。”

比赛结束后,4名选手显然还意犹未尽。曾梓睿对自己在“你说我猜”环节的表现不是太满意,“他们在形容的时候,我应该想到什么就说出来,才不会浪费时间。好想再多试几题啊!”

层层选拔 不负众望

“我们最后是从8个人里选出来参赛的!”比赛结束后,获得决赛名额的安海西安小学代表队,一见到记者就激动地说道。原来,收到这次比赛的消息后,西安小学十分重视,将参赛任务交给闽南语比较好的班级——四年1班,挑出8个“好苗子”。经过多次班级内部竞赛,最终选出4名“战将”——肖传晟、蔡凯茵、王芯棋、颜欣怡,代表学校参加本次比赛。

经过班级里的“锤炼”,面对高手如林的初赛,肖传晟表现得十分从容。他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眼睛炯炯有神。尽管凭借出色的表现晋级决赛,但他对自己的表现还有些不满意。“一些词语的发音不够准确,我们还要再多积累、多练习。”

老师陈艺璇帮孩子们指出了问题的原因:“他们习惯先想普通话的发音,再转成闽南语,这就很容易出错。”她建议孩子们,回家后主动与爷爷奶奶用闽南语交流;多逛超市,练习每一样商品的闽南语读法,增加词汇量。

用心备赛 不留遗憾

比赛前,一走进现场,记者注意到有不少选手已经进入状态,全程用闽南语交流。其中就有来自晋江市华泰实验小学的庄雯茜、柯森瀚、陈晔翔、柯尊豪。

据带队老师蔡琼瑜介绍,比赛前一周,4名同学就尽量用闽南语对话。课余时间,他们还会走进学校的工具间、植物园等地,学习不同工具和植物的闽南语读法。“爬山虎怎么读?”“绿萝怎么读?”当他们出现不懂的问题,就由蔡琼瑜在学校的闽南语备赛群里提出疑问,交给学校的“智囊团”解答。

而在比赛现场的另一个角落,来自永和黎山小学的李垚怀拿着一本笔记本小声地念着。仔细一看,他的笔记本里记着不少名词和其对应的闽南语发音,比如“扳手(八仔)”等,十分有趣。黎山小学校长苏丽凤表示,4名学生为了参加这次比赛非常用心,也在“你说我猜”环节下了不少工夫。“可惜他们太紧张了,这个环节表现得不是很好,这次比赛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头系红绸带 带来“好彩头”

身穿红色校服,马尾辫上用红绸带系个蝴蝶结,来自英林英埔中心小学的选手陈梓妍、林诗涵、陈毓珊、杨佳颖,从头装扮到脚的“一身红”十分惹眼。“红”运当头,她们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决赛的“宝贵门票”。

当然,她们能晋级决赛,靠的不是“好彩头”,而是实力。在比赛过程中,陈梓妍、林诗涵、陈毓珊、杨佳颖用闽南语交流十分流畅。尤其是林诗涵,在“你说我猜”环节,甚至还用“薛秀(零食)”这样地道的闽南语表达,立刻给了队友一个精确的猜词方向,轻松拿下一题。

然而,她给大家带来的惊喜还不止于此。在“闽南语飞花令”中,要求选手用闽南语说出动物名字时,她还答出了“穿山甲”,令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不住惊呼。

林诗涵告诉记者,她们四名选手平常都是用闽南语跟家人交流,闽南语本来就说得不错。为了这次比赛,她们的课余时间都用来练习闽南语,练习的重心都在“闽南语飞花令”这个环节。付出总有收获,对于决赛,她们表现得信心满满,“我们要保二争一!”

英埔中心小学带队老师柯远峰对闽南语文化也有所研究,她对此次比赛给予了很大的肯定。“这样的比赛趣味性强、普及性广,可以多走进校园,让更多孩子来参与。”

小学中年级组晋级名单

市直-第二实验小学:赖祉绮 曾梓睿 伍一凡 丁懿宸

市直-第三实验小学:张奕祥 李梓晨 郑俊龙 王钰煊

市直-安海中心小学:刘煜晨 吕彦辰 陈雅文 高思涵

安海教委办-西安小学:肖传晟 蔡凯茵 王芯棋 颜欣怡

内坑教委办-内坑中心小学:陈沐萱 朱雨菲 曾煜翔 王楷霖

新塘教育办-沙塘中心小学:陈鸿毅 王丽玲 王炜福 王圳鑫

英林教委办-英埔中心小学:陈梓妍 林诗涵 陈毓珊 杨佳颖

西园教育办-版筑中心小学:赖锦钰 吕洺凯 张梓彤 赖昱颖

东石教委办-锦青中心小学:洪子宸 吴怡霏 张汉宸 郑诗裕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