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弓蓄势 向存量要空间
不断成长的企业与产业,对于发展空间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满足企业与产业的实际需求?满弓发力,向存量要空间。当前,晋江正举全市之力、聚全市要素资源全力推动综合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年底前建设超百万平方米标准厂房,2年内将建成超千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内外装修、结构加固、场地平整……连日来,在永佳智能装备产业园,旧厂房改造和新厂房建设同步推进。这是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高新综合产业园的16个产业项目之一,将助力五里园迈向新型工业化。
五里园是晋江“老牌”工业园,从2000年动工建设至今,已经走过了22个年头,是晋江优势主导产业主承载区。2021年,园区产值突破1100亿元,鞋服、纺织、装备制造、食品、新材料等产业集聚。
“经过多年发展,五里园出现低效用地增多、区域经济效益不高、园区基础配套设施逐渐老化等问题。”晋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许国鑫表示,为了加快五里园高质量发展,晋江市把五里园列入首批标准化园区建设项目,推动五里园向高新综合产业园方向发展。
数据显示,晋江土地开发强度已接近49%,但工业用地的容积率却只有1.07,找不到用地的企业难以在晋江“扎根”,部分拥有土地的企业产出的效益却不高。如果晋江能通过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工业用地容积率达到2.0,在无新增工业用地的基础上,工业园区预计可释放近3万亩的产业空间。
不是简单地改造或建设,而是注重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打造一批产业综合体、创新综合体。在未来,园区将成为晋江投资主战场、转型升级主阵地、“产城人”融合示范区。
从晋江市区驱车一路向东,只需要20分钟,便可抵达满誉产业机械微工业园的施工所在地。项目建成后,将推动企业产能提升超30%,预计可新增年产值8000万元,把政策红利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
借助逆周期进行产业投资,把上下游企业引入满誉工业园,满誉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不出园区半步,一通电话就能在半小时内采购到所有鞋机原辅配件。”满誉(福建)轻工机械发展有限公司行政经理林志群告诉记者,未来,晋江鞋机产业将通过产业集群实现产业生态,实现生产周期短、市场反应速度快,通过抱团发展打造企业的强竞争力。
满誉希望打造全新的产业生态,这也是晋江所希望看到的。晋江五里高新综合产业园、内坑镇品牌工业城的建设,就是晋江综合考虑产业、城市、园区三者关系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园区标准化建设的典型代表。园区内,不仅有多个标准化微工业园建设项目,教育、医疗、体育场、休闲、居住、交通及消防等服务设施也同步“配齐”,形成配套完善的复合型综合产业园。
政企携手 逆周期勇发力
在阔步迈向新型工业化的征程中,一如此前,晋江政企再次想到一块,走到了一起。
作为晋江标准化园区的“明星”项目之一,“新智造”产业园还未建成就先“出圈”,已经吸引10多家企业意向入驻。
“我看好这个产业园,里面不仅有标准厂房,还有研发中心、仓库、职工宿舍等一系列配套,对企业来说可以节省不少投入成本。”经营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工厂的王聪说,“新智造”产业园的建设,让他打消了自建厂房的想法,对整盘生意也有了新谋划。
王聪算了一笔账,入驻园区后,原本用于自建厂房的资金可以省出一部分投入创新研发;以园区为平台,产业配套的供应链也能一起引入,减少了沟通、物流、生产成本。
“如今行业竞争激烈利润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一同入园运营,打造‘隔壁工厂’产业生态的方式,预计可以为企业节约2%~3%的运营成本。”王聪说。
逆周期投资,企业算到了经济账。而为了让更多企业轻装上阵无后顾之忧,党委政府更是想得周全。
国企冲锋在前,堪称试点综合园区建设的主力军。例如由国企晋园集团参与,晋江经济开发区牵头的“安东绿色智能染整产业园”项目,将形成纺织服装产业链园区化集聚效应。该项目根植于经济开发区安东园进行标准化提升,将带动区域总投资约60亿元,新增年产值50亿元、年税收1.6亿元。安东园是福建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产业配套完善,现已建成2个污水处理厂、1座热电厂、1个自来水厂,拥有完善的市政管网等。该项目的实施,将为晋江市纺织染整产业提供更强、更优、更广阔的发展平台,甚至对周边地区染整产业产生“虹吸”效应,形成福建省染整产业重要基地。
对报批报建、项目立项、融资需求对接等,抽调3名全脱产工作人员进驻园区办,组建项目报批报建“单一窗口”。晋江市行政服务中心组建17个工建审批服务单位作为后台审批支撑团队,实行“一对一”服务,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
在“1+N”推进政策的基础上,顺应阶段性推进需求,及时出台系列精准扶持措施,充分激发调动各层面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对接多个产业试点园区项目的建设需求,晋江经济开发区还成立了福建晋园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管委会+公司”的创新模式,为各试点项目提供开发建设、产业金融、资产运营、综合服务等职能支撑。
“从当年引导企业重质量、打品牌、谋上市,到如今的创新驱动、‘数智转型’,每到发展的关键节点,党委和政府总能及时为企业明方向、定航标、添动能。”恒安集团董事局副主席许连捷说。
立足省情实际和比较优势,福建提出做足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四篇文章,显示了对资源禀赋的重新审视和优势再造。时代出卷,晋江答题。面对新命题,晋江政企再携手、共应战,为“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注入强劲动能,不断赋予“晋江经验”新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