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b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每月“一主题” 培育好乡风

本报记者 蔡培仁 董严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阳光明媚,清风徐徐。与往常一样,这个月15日,晋江金井镇围头村的“主题村日”活动如期举行。这是他们的第60个主题村日,也是“主题村日”持续开展5周年的日子。

位于村“党建+”邻里中心的“海峡第一村”舞台下,工作人员早早摆放好上百张红凳子。不一会儿,围头村的村民、党员,还有敬老院的老人,从四面八方陆续赶来,现场氛围犹如过年般热闹。

“一直以来,围头村妇联依托‘对台、面金、傍海’独特的地理优势,致力于做好‘联’字文章……”舞台上,围头村党委组织委员洪丹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从“两岸民间融合发展”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向大家宣讲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舞台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频频点头。

“这个‘主题村日’活动,我们坚持5年了。”围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洪水平说,围头村是个多姓氏聚居的村落,先后有21个姓族来此聚居。为了加强各个姓族之间的交流,树立“围江姓氏一家亲”的观念,2017年6月,围头村把每月15日定为“主题村日”,在晋江率先启动“主题村日”活动。

“主题村日”通过“1(每月一主题)+2(村民宣讲、环境整治)+N(其他主题活动)”的方式开展。经过5年的探索,围头村把“主题村日”做成了基层宣讲日、环境整治日、邻里互助日、乡村文化日和闽台亲情日等,不仅促进新思想落地生根,而且把全村21个姓氏和新晋江人拧成一股绳,让广大群众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角。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洪水平说,围头村以“主题村日”为载体,引导树立文明新风,推动文明创建工作落地落实。

2018年3月,围头村就确定了在“主题村日”发布“围江好人榜”。作为首批入选榜单人员,围头幸福院副院长吴秀彬仍记忆犹新。

今年74岁的吴秀彬常年在幸福院帮忙。从首个“主题村日”开始,她就坚持参加环境卫生清扫活动。在疫情防控期间,吴秀彬还主动担起后勤保障工作,为志愿者送水送饭。“现在身体还不错。只要有空,我就想为村里做点事。”吴秀彬说,“这些年,围头村建设得越来越好。新时代新征程,大家更是鼓足了干劲,向着美好未来进发。”

设立“主题村日”后,村里像吴秀彬这样的志愿者越来越多。“一开始,有些村民不好意思去帮助别人,但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在做,就被这样的氛围所感染,越来越多人都加入志愿服务中。”洪丹晶介绍。

如今,在“主题村日”带动下,围头全村形成了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主题村日”也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2021年,围头“主题村日”入选了中央文明办组织编写的“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还登上中国文明网微信公众号官方推文《福建晋江:1+2+N=渔村文明新气象》。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主题村日’活动办得更出彩、更有特色,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洪水平说。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