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红亮 陈海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2年高考,晋江一中大丰收——综合排名全省第五、县域高中全省第一。有人说,晋江一中是一匹“黑马”,晋江一中党委书记、校长陈燎原笑着说:“这些年,一中的办学一直在稳步提升,我们不是‘黑马’,只是受到的关注比较少。”
今年9月,泉州市庆祝第38个教师节“尊师重教”座谈会上,晋江一中获得“泉州市2022年度教育特殊贡献奖”荣誉称号,整个大泉州仅两所学校获奖。
从办学低谷到成为我省县域高中“领头羊”,晋江一中仅用了十余年。晋江一中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其崛起又有何奥秘?近日,本报记者走进石鼓山采访。
践行“学生第一”
培养负责任、有作为的学生
初冬的石鼓山,和煦的阳光洒落在美丽的校园,微风阵阵,书声琅琅。郁郁葱葱的大榕树旁,竖着一块校庆70周年倒计时牌。
办学70年,晋江一中摸索出了县域高中办学的“一中经验”,提出了“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
践行“学生第一”,晋江一中从校园环境创设着手。“我们学校每幢楼、每棵树都有耐人寻味的故事。”跟随晋江一中初三年学生林毅的脚步,记者漫步校园。教学楼、运动馆、石鼓书院、校歌墙、众言堂……每走到一处,都能找到晋江一中的专属标签。参观途中,林毅还透露,诸如日知楼、慎思楼等教学楼名,均是由一中师生共同命名,不仅好听,更富有寓意。
行至文化故事馆,一张张照片、一本本汇编,讲述、沉淀了晋江一中的“文化故事”。翻开一看,讲述人有校友、老师,还有学生。他们讲的故事各不相同,却一样精彩。
“学生第一”的晋江一中,究竟有多令人骄傲?或许,从学生的自我介绍便可知一二。
“我是晋江第一中学的学生,在晋江一中,学生第一。”一年多来,每次做自我介绍,高二年学生蔡宏儒腰板总是挺得直直的,中气十足。他说,那是学校给予他的底气。
蔡宏儒初中在晋江一所乡镇学校就读,成绩名列前茅。中考填志愿时,他填报了晋江一中,并如愿考上。
从乡镇到市区,蔡宏儒感受到了不一样。“学习氛围更加浓厚,老师、同学都很有拼劲,我很受感染,一股无形的压力也油然而生。”进入一中后,蔡宏儒的“优越感”很快消失了,成绩远远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察觉到他的思想波动,第一时间给予指导和疏导。蔡宏儒也意识到,自己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学习。慢慢地,他的成绩有了提升。
在一中,“学生第一”还在于将“舞台”交给学生。初中时,蔡宏儒一心投入学习中,并未参与任何班级管理工作。升入高一后,班主任“点兵”蔡宏儒担任副班长一职。这对蔡宏儒来说,既新鲜又充满挑战,他竭尽全力配合老师为班级建设添砖加瓦。如今晋升为班长的蔡宏儒管理起班级游刃有余,带领班级在各类比赛、活动中披荆斩棘,尽情闪耀。
在蔡宏儒眼中,良性的竞争、榜样的力量也在助推着他们前行。在一次“每日两讲”活动中,班上一位学霸登台分享了自己眼中的蔡宏儒。他从蔡宏儒每日坚持背诵政治这件小事入手,发现蔡宏儒比很多人更懂得坚持的意义。“同学、老师的赞赏是一种激励,很鼓舞人。晋江一中就是一个这么神奇的地方,她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可能性和闪光点。”蔡宏儒说。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晋江一中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提出“培养负责任、有作为的学生”的育人目标。经过10多年的摸索,如今,“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已渗透在晋江一中教育观念、素养教育、校本课程、文化故事等方面,引领晋江一中实现跨越式发展:2017年获批首批省高中课程改革基地校,2022年被确定为首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晋江一中“文化故事”育人模式》入选泉州市人文类特色项目,并斩获泉州市教学成果特等奖。
一中崛起的“核武器”
王牌师资+科学评价
过去5年,晋江一中全力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进入提质增效的黄金期。今年3月,喜讯传来,晋江一中被确定为首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而且评估分在所有县域高中中排名第一,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我们要的是创建名副其实的示范高中,并且基于此而超越它。整个创建过程是学校管理提升的过程、班子团队凤凰涅槃的过程。”陈燎原说,晋江一中结合校本实践,对评估标准进行创造性解读,一句话、一个词去推敲,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融入学校办学文化、特色,并真正坚持不懈地去实践、探索。
说到这,陈燎原分享了学校在七八年前就开始的一项尝试——每周日晚自习最后一节课,全体学生停下一切学习,开启20分钟的“务虚”静修课。每每这时,教室灯光暗下来,师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静身、静思、静悟。“学校的静修课很有意思,能让躁动的我们静下来思考,调节心理,以最佳的姿态迎接新挑战。”学生苏昕说。
诸如此类的尝试与探索,晋江一中还有很多,其中包括首倡实践“学科哲学”;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生本课程体系,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社会课程综合化、生涯规划课程实践化;构建年级德育素养目标的创新实践,首创全体师生员工参训的礼仪课程;探索双减背景下的“四精品”教学;因材施教,实施“四特生”即综合特优生、学科特长生、技能特长生、特定层次生的分类指导培养,满足不同特质学生发展需要;在全省首创社团课程,纳入校本课程管理体系等。
在创建省示范高中过程中,晋江一中也尝到了甜头,培养、涌现了一批专家型教师,学校每个特色项目都有领头羊,并产生滚雪球效应,带动了教师群体的进步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