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1b版:菲律宾 上一版   
下一篇

逐梦共富的晋江之路

在紫帽镇安置小区,居民乐享新生活。 本报记者 董严军 摄

本报记者 蔡斯洵

晋江入海口,风起潮生。

这个昔日的贫瘠之地,正在演绎逐梦共富的晋江之路。

2021年,晋江地区生产总值达2986.41亿元(人民币,下同),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14.46万元,接近中上等收入地区水平,远远超过了中国全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发展的经济目标。

短短40多年,晋江从一个资源匮乏的“农业穷县”快速发展成为一个位列中国百强县市前十、领跑福建县域经济的现代化城市。

如今,在“晋江经验”引领下,晋江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保持全国第四,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县域范例。

爱拼敢赢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从“三闲起步”的乡镇企业,凭借顽强拼搏和爱拼会赢的精神魄力,让“晋江造”在世界大局中闯出一番天地,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推动晋江在高质量发展中迈出新步伐——

紧紧咬住实体经济发展不放松,这是晋江经济之所以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关键;具有“向心力”的产业基础,让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在晋江扎根。

不久前,福布斯2022全球最佳雇主榜单出炉,安踏集团上榜。这是安踏集团连续三年,同时也是第四次入选该榜单。

经过多年发展,安踏集团从一家传统民营企业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治理结构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全球化体育用品集团。目前,安踏集团运营门店超过11000家,在职员工6万名,35岁以下员工占比超70%,海外员工人数超8000人,每年吸引近千名大学生入职。

如今的安踏,是晋江企业国际化的佼佼者。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说,安踏的成功秘诀在于“始终坚守实体经济、坚守主业”,就是这样的坚守,让安踏敢跟国际一流企业竞争。

拼搏和坚守,是晋江发展的生动注脚。

改革开放以来,先后走出安踏、361°、特步等国内知名体育品牌,陈埭镇从滩涂渔村蜕变成品牌林立的世界制鞋重镇。2021年,安踏集团营收创下新高,同比增长38.9%至493.3亿元;特步集团预计上半年净利增加不少于35%,综合收入增长不少于35%,两项增速领跑国产运动品牌;361°集团强势反弹,主品牌产品上半年零售额(以零售价值计算)同比取得中双位数增长。

不止陈埭,“人人奋斗”的晋江本土文化特色,让晋江19个镇街“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全面开花,晋江成为全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晋江,民营经济对税收、GDP、研发投入、城镇就业、企业数量等贡献超过九成。

县域经济发展源于市场力量推动,也需要政府的主动介入、有为引导和倾心服务。长期以来,良好的政企互动是晋江的“金字招牌”。

20年来,晋江党委政府在晋江县域现代化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锚定实体经济,先后实施“质量立市”“品牌强市”“资本上市”“科技创新”“数智转型”等发展战略,推动传统产业高新转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晋江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带动城镇人口的聚集,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和繁荣。

如今,晋江培育的市场主体已超26万户、上市企业50家,形成了1个超两千亿元(鞋服)、1个超千亿元(纺织)、2个超五百亿元(建材、食品)、3个超百亿元(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医疗健康)的产业集群,规上工业产值超6900亿元,跑出年均增长600亿元的“晋江速度”。

如今,晋江已从中国各地吸纳了上百万人口到此打拼和发展。在这片创业热土之上,一幅人人参与、人人奋斗、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分好“蛋糕”

城里乡里一个样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晋江持续发力,推动城乡建设、区域发展、人民收入等方面的均衡提升,让发展的阳光照进每个人的生活——

农民的口袋越来越殷实。从1978年到2021年,晋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7元增至30201元。

“当前,晋江全面发展的短板在农村,实现共同富裕,农村和城市都要发展好。”晋江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友加表示,近年来,晋江市以共建共享为抓手,构建了多元、共享、创新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格局。2021年,晋江全市所有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过20万元,村均55.23万元,其中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的村(社区)有142个,占比37%。

共同富裕一头连着中华民族的“大梦想”,一头连着每个家庭、每个中国人的“小日子”。共同富裕,不仅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更是民生福祉全面提升。

家门口的英林中心小学新校区开工建设,让英林镇英林村村民老洪乐开了花。

“想到几年后,小孙子就可以在这里上学,我这心可算是安定了。”老洪感慨道。

早在今年2月14日,英林中心小学与晋江市实验小学就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将英林中心小学纳入晋江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统一管理,农村的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享有与城市一样的优质教育。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翻开晋江教育十年“成绩单”,“新建学校、新增学位”一栏,数量逐年增长,家长欢欢喜喜把孩子送进“家门口的好学校”。十年来,晋江通过深化教育改革,推动优质学校共同办学、集团化办学,形成“名校带新校”“优校带弱校”的教育发展格局,打造优质教育的共享链。集团化办学也让晋江的名校由零散的“盆景”变为成片的“风景”。目前,晋江共有教育集团36个(中学7个、小学9个、幼儿园20个)。

不仅在基础教育发力,近年来,晋江市还引进国内高端教育资源合作办学,福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相继落地。一个县级市拥有3所本科以上高校、8所一级达标中学,为晋江产城融合发展不断输送高素质人才。

教育提质,医疗提速。近几年,为快速提升全市诊疗水平,晋江成功引进一批顶级优质医疗资源。其中,不仅引进国内高端医疗机构树兰医疗集团,率先走出公立医院与民营医疗机构合作的新路子,还推动上海六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等国内顶级医疗资源落地晋江。

大病不出市,小病不出村。

如今,依托村级卫生所建设的“党建+”邻里中心健康服务站,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所需的药品。这仅仅是晋江打通就医“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来,晋江市不断加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三大医共体格局日益完善,优质卫生健康资源和服务人员双双下沉,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乡全覆盖。

这些年来,晋江构建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环境和社会保障等七大民生保障体系,下大力气推进公共服务扩容提质,打造形成三大本硕高校版图、三大医共体格局、“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有更好的公共服务,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休戚与共 从“慈善基因”到“共同富裕”

在晋江人心中,“拉帮带”不分亲疏远近,这种共富的精神在晋江早已形成“气氛”。慈善事业在晋江发展中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助力晋江打造共同富裕县域范例——

去年12月18日“晋江慈善日”,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宣布,其所在家族将捐赠100亿元现金及股票,成立“和敏基金会”。其中,首期20亿元用来捐建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晋东院区(福建和敏医院)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晋江医疗水平和城市品质。

晋江成就企业,企业反哺城市。

在英林镇,劲霸男装有限公司全资捐建英林中心小学新校区与英林中心幼儿园,一批热心乡贤正在对接认领捐建英林中心卫生院、英林养老中心……企业乡贤为补齐医教养等民生配套短板持续出力。

“溪边村,从种一棵树到其他很小的细节,我都参与了。”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健康动情地说。

在安海镇坝头溪边自然村,顺着能琴公园的廊道漫步,目之所及,占地19亩的溪边生态公园、书藏楼美术馆与闽南风格的红砖小别墅相映成趣,一片令人心驰神往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

2016年,许健康通过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定向捐赠1亿元,并于2019年再次追加捐赠2500万元,用于支持溪边美丽乡村建设及实施可持续发展项目。

溪边村走上了一条“蝶变”之路。不仅石头厝变小别墅,还拥有了“造血”功能。溪边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并启动宝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项目。项目的推进,让村民成了最直接的受益人。宝旺公司不仅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项目所得收益也将分红给入股村民,剩余资金用于支持溪边美丽乡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产业兴旺,村民不止安居,更乐业。

“村里环境好多了,物流也非常方便,所以我选择回家创业。”以前在外打拼的“90后”村民许友达回乡做起了电商,“在党的带领下,我的家乡和个人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有幸亲眼见证、亲身感受到了一个新时代!”

用自己创造的财富不断回报社会,晋江企业家的善行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一直以来,晋江市委、市政府通过建立组织、布局网络和彰扬典型等方式,让慈善成为风气,直接促成企业家集体行善。截至今年5月,晋江市已经拥有38个捐赠1000万元以上的慈善世家、80个捐赠500万元以上的慈善世家和33个捐赠300万元以上的慈善大使。

慈善之风深入寻常百姓家。

老人做寿、婚丧嫁娶、孩子满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晋江人把“办酒钱”“庆贺钱”捐出来做公益。灵源英塘一乡贤简办爱子婚事,为社区764名老人每人发放200元;永和茂亭吕厝一旅港乡贤不办爱孙周岁宴,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500元……比比皆是的善举,体现了晋江整个社会仁者之风的盛行。

大爱成风化人,逐梦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不仅锻造了晋江县域经济发展的奇迹,也造就了民间慈善事业的样本。借助晋江市慈善总会这一平台,晋江汇聚起汩汩“暖流”。

与政府主导的慈善机构不同,晋江市慈善总会从成立伊始,就被定位为党委政府领导之下,由企业发起、乡贤主导、按总会章程创造性开展慈善工作的民间团体。截至今年7月31日,晋江市慈善总会累计募集善款42.69亿元,累计投入27.96亿元开展解困、助学、助行、助听、复明、安居、被征迁群众困难补助、关爱母亲工程、“两癌”特困妇女救助、扶助被征地低保人员养老保险等慈善活动,以及根据捐赠者意愿定向至教育、敬老等慈善公益项目,累计救助困难群众超18万人次。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