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b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晋江市中医院: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让中医药更好地服务“健康晋江”

晋江市中医院开展中医养生操八段锦表演。

本报记者 李玲玲 通讯员 张丽碟 洪依依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晋江经验”提出20周年。20年来,晋江市中医院坚持以“晋江经验”为引领,大胆创新、主动作为,勇立潮头,从一个小小的中医门诊部发展成为一所融医教研、预防保健康复及中医药文化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院,开创了多项泉州市医院“率先”,走出了一条独具晋江特色的医院发展新模式。2018年,晋江市中医院通过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成为福建省县域首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如今,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晋江市中医院在治未病、防治重大疾病和康复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彰显,百姓的中医药服务获得感不断提升。特别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晋江市组建中医药专家组,按照专人专症专方,拟定中医药方剂,为群众提供个性化中医药服务,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中医药热”在晋江大地持续升温。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对我们中医药人是莫大的鼓励和激励。”晋江市中医院党委书记陈文添说,新起点、新征程,晋江市中医院将牢牢把握机遇,守正创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搭建好培养中医药人才队伍平台,做大做强做优中医特色专科,强化全市中医药龙头和示范引领作用,为全面推进“健康晋江”建设做出贡献。

育人才强学科 中医特色薪火传

10月22日上午10时,在晋江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有不少患者正在接受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的专业诊疗。家住陈埭镇苏厝村的苏先生,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严重时弯腰直不起来。“在中医院治疗几天后,我现在弯腰也不疼了。”苏先生开心地说道。

“喜欢、相信中医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多,看病找中医的患者在增多,医院自制剂、冬病夏治敷贴、膏方热销……”从事中医20余年的陈国旺强烈感受着近年来发生在身边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并不是偶然的。多年来,晋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为重点,全力支持晋江市中医院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2002年,那时候中医院刚刚搬入现在的院址一年,医院环境较以往发生了很大改变。”在晋江市中医院工作20余年的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庄玉静回忆道,彼时医院刚通过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员工只有103名,整体业务能力及影响力还未形成。为了实现“强院梦”,一代代中医人奋勇拼搏、不懈努力,使“晋江中医”这个品牌在百姓心中打下烙印。

比如,在人才培养方面,晋江市中医院通过开展名中医师带徒、西学中班、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培训等项目,培养了一批批多层次、老中青人才汇聚的中医骨干,为晋江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蓬勃动力。其中,郭森仁主任医师于2016年12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郭森仁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随之成立,收徒开展学术传承工作;郭森仁、蔡文墨、黄伟旭、黄伟荣、许志良、林金钟等6位老中医药专家获评福建省第二批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工作指导老师。

“目前,我们中医院共有9个省、市、县级重点学科。其中,急诊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脾胃病科、中医护理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皮肤科、推拿科是福建省第四批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治未病科、中医产科、重症医学科是泉州市重点专科,骨伤科是晋江市重点学科。”晋江市中医院院长刘其聪介绍,同时,医院还拓展痛风门诊、针刀门诊、中医护理门诊等特色门诊,设立动物咬(蜇)伤科为区域性动物致伤规范化救治培训基地、全国黄氏蛇伤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二级工作站。值得一提的是,晋江市中医院与晋江市公园中心结为共建单位,在晋江10余个公园建立动物致伤应急站,为市民提供便民服务,年接诊动物致伤患者万余人次。

除了加强自身“内功”修炼,晋江市中医院还善借东风,不断加强与上级优质医疗资源多途径多形式合作,加强中医药重点特色学科建设。目前,晋江市中医院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泉州市儿童医院、泉州市第一医院等医院建立合作帮扶关系,官国先、李俊生、黄俊山、李芹、陈冬梅、蔡树河等名医工作室相继落户,长期聘请上海、福州、厦门等地知名专家带教、坐诊、手术,创建共享医疗合作新模式,促进提升医疗水平的同时,也让晋江百姓足不出市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晋江市中医院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福建省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在晋江开班,本院和外院共103名报名参加培训,将培养一批既有扎实西医知识技能功底,又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应用中医药防治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晋江建设和保障人民健康中的作用。

发挥优势精准施治 中医药助力疫情防控

“今年年初,我被确诊新冠肺炎后,在家通过远程诊疗,跟着蔡文墨医生的处方服用了3天,核酸结果就显示为阴性了。”回忆起年初的远程会诊经历,香港同胞(晋江人)许女士仍然心怀感激,“感谢晋江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感谢晋江市中医院中医专家组的一次次耐心答疑解惑,为香港同胞提供了健康保障,让我们感受到‘疫情有界,大爱无疆’的温暖。”

原来,今年3月,香港新冠疫情发生后,晋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作用优势,服务香港同胞,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晋江市由市卫健局牵头,成立了由晋江市中医院副院长蔡文墨、黄伟旭主任中医师牵头的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中医专家组,第一时间向香港同胞伸出援助之手。通过成立“晋江中医新冠防治咨询医疗专家组”微信群,22名中医医师为居家隔离的香港同胞提供网上医疗服务,及时解答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治疗、预防、保健等方面问题。自专家组微信群组建以来,已为香港同胞提供线上咨询300多人次,线上诊疗40多人次。

此外,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的特色优势,晋江市第一时间向重点区域人群免费配送中药汤及预防方,累计配送6246830袋中药汤、345736剂预防方,有效提升了重点区域人群机体免疫力。医院中医专家组专门制定新冠肺炎预防方“化湿解毒方”,在医学观察点以及院内、部分市直机关、镇街、社区、企业广泛使用,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疫情之下,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日益凸显。”陈文添表示,作为晋江市唯一一家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晋江市中医院从上到下,紧跟各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步伐,全院动员、全员参与、全力抗疫、全心付出,充分发挥中医药龙头单位作用,为防控疫情贡献中医药最大智慧力量,创下晋江乃至全省多个“首次”——疫情发生后,晋江市中医院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组建隔离病区,成为晋江市首批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全省首个可开展核酸检测的县域医疗机构。

此外,晋江市中医院还首次将中医疗法应用于医疗救治,中医药参与治疗率80.1%;成立了由其牵头的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中医专家组,在疫情期间参与线上中医药诊疗;团队编定《晋江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全程指导疫情防控工作;还实时线上看诊、网上会诊,根据病人体质及时调整中医药内治、外治方案,为隔离观察对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疗法,为晋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晋江首批赴湖北支援护士来自晋江市中医院,她们是郭龙燕和张丽碟。58天的时间里,她们先后征战武汉市中心医院、金银潭医院,随福建首批医疗队出色完成救治任务。她们是晋江市中医院的表率,弘扬了晋江中医人博爱奉献的精神。

“党的二十大是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大会。对于中医药事业,党的二十大给予新的要求和更高期望。”陈文添说,站在新时代历史起点上,晋江市中医院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担负起中医药事业的“龙头”责任,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引领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发展空间上,除了推动晋江市中医院原地改扩建以外,还将实施‘一院多区’战略,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有规范的中医药服务。”陈文添表示,在队伍建设上,将通过廉洁教育、青年医政和绩效管理等活动,打造“红色”队伍;在学科发展上,将通过深化与福建中医药大学的校地合作、对接省内外高端医疗资源等提升技术和服务水平;在诊疗模式上,将突出多学科协作融合,通过推进中医师全院查房等,实现中西并重、身心同养,加强健康管理,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建设“绿色”医院;在医共体建设上,将以“上下一盘棋”的思维,打破行政壁垒,通过探索专科联盟、双主任制等措施,全面整合医共体资源,让中医中药惠及更多群众。

“一家人”“一盘棋” 技术服务双下沉

问诊、开药、理疗……10月19日上午9时,晋江市紫帽镇卫生院内,医生黄伟旭忙个不停。这位晋江市中医院副院长、中医专家,每周三都会定时来这里为村民们看诊。“这么多年了,我们都知道中医院医生哪天来,也不用预约,提前来这里候诊就行了,很方便。”村民张先生表示,自从专家定期到院区坐诊后,村民再也不用跑市区了,关键是来的医生都很有名,诊疗技术有保障。

村民的赞誉是对晋江市中医院推动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双下沉”的肯定,也是晋江中医院积极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一个缩影。2018年4月,晋江市中医院紫帽院区揭牌成立,成为全市首个紧密型医共体。紫帽院区成立以后,晋江市中医院重视医疗卫生资源的下沉,把医疗工作重心从市区向镇级甚至向村级下移。2018年10月,在紫帽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泉州地区唯一一家市镇村一体化卫生所——紫帽镇园坂村卫生所投入使用,填补了紫帽镇园坂村长期没有卫生所的空白。卫生所毗邻敬老院,和敬老院共用同一建筑,是晋江市唯一一家公办医养结合工作实践点,成功实现了老年人医养“无缝对接”。

“目前,中心院区下派郭森仁、黄伟旭等多位中医专家定期坐诊紫帽院区专家门诊,派出妇产科团队优秀医务人员长期坐诊院区。”晋江市中医院党委书记陈文添表示,针对基层慢病患者特点,中心院区还派出心血管、内分泌专家定期到院区诊治慢病患者,配合公共卫生科全力做好辖区内慢性病管理,有意识地把辖区内慢病患者从中心院区下转,对于急危重患者,及时上转到中心院区诊治,真正实现双向转诊。

记者了解到,作为晋江市中医药行业的“龙头”,晋江市中医院下辖陈埭、磁灶分院,池店、西园、紫帽、西滨院区等六个医共体成员单位,全力推进分级诊疗,促进优质资源下沉,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水平的中医药服务。

“我们医共体实行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推行医共体行政、人力、财务、医疗质量、药械管理、信息管理和医防融合‘七个一体化’,全力推进‘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一起干’,促进医共体资源合理使用和效益最大化。”陈文添表示,目前,医共体已建设临床心电中心、临床影像中心、检验病理中心、远程医学中心、消毒洗涤供应中心、临床模拟实训中心等“七个中心”,2021年共为基层单位开展消毒供应19.5万包次、心电诊断44885次、影像诊断32988次,充分发挥中心优势,实现与医共体单位资源共享,促进紧密型协同服务和有效成本控制。

此外,各成员单位坚持差异化发展与同质化服务,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步形成“中医特色突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诊疗体系。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