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蔡斯洵) 昨日,记者来到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一颗“巨蛋”映入眼帘。这个四层楼高的建筑物,是泉州市“蓝色海湾”综合整治项目二期工程的鸟类监测塔。随着鸟类监测塔的建成,泉州市“蓝色海湾”综合整治项目一二期项目均已完工。
登上“巨蛋”远眺,海水退潮,新种植的红树林连绵成片,鸥鹭、鸭雁等鸟类飞翔其间。“巨蛋”的四楼,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志愿者委员会主任委员、泉州市观鸟学会会长吴轲朝正在用望远镜观测5公里外滩涂上的苍鹭。
“站上鸟类观测塔,晋江出海口的风景一览无遗。对于观鸟爱好者而言,这个观测塔是一个绝佳的观鸟位置。”吴轲朝说,泉州湾河口湿地是候鸟迁徙的必经之路,是鸟类越冬栖息的位置。
“鸟类监测塔是海岸生态化改造工程的栖生园部分,主打鸟类科普基地,目前鸟类监测塔已完工,明年还将继续进行后续提升,利用现有护廊打造鸟类科普长廊。”泉州市“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项目负责人吴锟福介绍,泉州市“蓝色海湾”综合整治项目二期工程均已完工。除了鸟类监测塔所在的栖生园,市民还可以在绿趣园、渔趣园、沙趣园等园区内休闲娱乐。
据了解,泉州市“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项目于2020年7月立项,位于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长约7.2公里,总面积5892亩,总投资约3.51亿元,2021年被纳入省重点项目。项目主要包括互花米草整治工程、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鸟类栖息地营造工程、海岸生态化改造工程,分两期建设。
“一期工程完成互花米草整治5026亩,采取红树林替代、水淹防控、人工管护三种整治方案。其中,完成红树林生态修复2912亩。鸟类栖息地修复了374亩,包括建设鸟类觅食地、水禽高潮栖息觅食区、鸟类夜间休息区等。二期工程中的海岸生态化改造工程包括硬质护岸生态改造、海岸生态防护林改造、海岸生态斑块构建。”吴锟福介绍,目前工程正在进行管护,竣工移交后将正式对外开放。
“在泉州湾河口湿地,我们拍过3万只鸟同框的画面,随着‘蓝色海湾’综合整治取得成效,今年有望拍到五六万只鸟同框的画面。如果包括迁徙的鸟类,可能达到数十万只。”吴轲朝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