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玲玲
自动化混装生产线上,崭新的待装部件整齐排列,装配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近日,记者来到福建晋工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工机械”)生产车间时,吴景毅和几名高级工程师正忙着对新研发的新能源产品进行反复测试。“决不能把有问题的产品交到市场上!”吴景毅反复告诫团队成员,要尽一切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车间里。
眼前这位精益求精的“70后”,不仅是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技术能手、泉州市技能大师、晋江市荣誉市民等荣誉的获得者,还是一位从车间工人成长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专家。
2014年3月,吴景毅挥别工作24年的三明钢铁厂,加入晋工机械。彼时,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竞争激烈,作为晋江机械行业的龙头,晋工机械原先的优势产品装载机增长乏力,急需“外脑”来研制开发新产品轮式挖掘机。
带着这样的使命,初来乍到的吴景毅扑下身子扎根车间3个月,深入琢磨每个生产环节、各道工序,在全面摸清家底后,才“走马上任”担任技术中心新产品试制主任。
在接下来的半年多时间里,吴景毅利用个人业余时间加班加点研发。经过十多次失败,他成功研制出一款全新的软轴换挡装置,后来被用于公司的新款挖掘机,不仅让产品换挡操作更加舒适轻便,还省掉了一些不必要的部件,让每台车相关制造成本下降了1000多元人民币。这款产品在2016年5月实现量产,成为公司在市场低迷环境下销售增长的产品。
此后,吴景毅还参与设计试制近10款新产品,提出的80多个改善建议被採纳使用,其中多个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在研发过程中,每次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吴景毅总会想起晋工机械董事长柯子江的故事。作为晋江有名的农民企业家,柯子江在创办晋工机械初期,是一个实打实的“三无”(没钱、没厂、没人)人士。但面对困难,柯子江没有退缩,钱不够就找亲戚朋友凑一凑,没场地就租用村里的闲置房,没工人就雇佣村里的闲置劳动力。就这样,才有了晋工后来的发展壮大。
“董事长的传奇经历也许不可复制,但他身上这股敢冒风险、爱拼会赢的晋江企业家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吴景毅坦言,近年来,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竞争激烈,公司必须保持危机感,不断创新、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才能在行业佔据一席之地。如今,他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尽自己所能,把公司产品做到国内领先水平。
工作中,吴景毅以“工匠精神”对待每一件产品。同时,钳工出身的他,还有一双“万能手”。福建省技术能手、福建省职工工具钳工决赛第一名,这些荣誉是对这位32年精益求精的工匠的褒奖。2015年,在公司的元宵晚会上,吴景毅挑战锉刀配锁的央视纪录,靠着目测、记忆、手工“三部曲”,用54秒就配好指定钥匙并打开了锁。此前,公开的最快纪录是1分29秒。后来在泉州市电视台《兵来匠挡》节目中,吴景毅二次挑战,仅用时38秒46即完成开锁。
来晋江工作8年,吴景毅不仅伴随着企业发展不断进步,同时也见证了晋江这座城市的变迁。“晋江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城市,这些年市容市貌变化很大,一年比一年漂亮,而且还引进了清华附中、上海六院福建医院等优质资源,一个县级城市能做到这种程度很不容易。”吴景毅说,这其中,让他感受最深的还是晋江对人才的重视,这种重视是全方位的,不仅是对高学历者的重视,更是对各个基础行业劳动者的重视。回想起2018年获评晋江市荣誉市民时的感受,吴景毅至今仍记忆犹新,“没想到一线技术人员也可以获得这种荣誉。”而他也从中认识到:晋江求才不拘一格、不唯学历、不唯职称,只要把工作做精做细,各行各业都有机会!
如今,吴景毅已经把家安在晋江,不仅购房享受40万元人民币的补贴,还有人才津补贴、重大专项经费配套、落户、医疗、子女就学等相应政策待遇。“可以说,晋江把我们没有想到的都考虑进去了。”吴景毅笑言,他和太太已经打算今后留在晋江养老,因为晋江是一座值得托付终身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