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诗怡 秦越 文图
18日,丹麦羽毛球公开赛在欧登塞打响,中国羽毛球队全主力出击,继续冲击年终总决赛资格。值得一提的是,为备战丹麦公开赛,国羽众将赛前到晋江基地集训了近一个月时间。目前,没有比赛任务的国羽集训队继续留守晋江基地,将集训至11月20日。
自9月17日国羽一行进驻晋江少体校以来,晋江基地全体总动员,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及训练、住宿、伙食、交通、医疗保障工作,为国羽备战保驾护航。今日,本报通过采访晋江基地负责人、工作人员和教练员,由他们讲述和国羽之间“羽”众不同的晋江故事……
一个月到货3卡车 工作人员搬运千件物资
“今晚7点,女单组使用公寓一楼会议室。”
“场馆这个灯有问题,麻烦处理一下。”
“场馆比较闷热,麻烦确认一下空调是否正常开启。”
……
这段时间,一个名叫“国家羽毛球队后勤保障部门”的微信群成为晋江基地全体人员的重点关注。
基地负责人、晋江少体校校长吴建财介绍,此次国羽到晋江展开封闭式集训,在严格遵守晋江防疫管理要求的基础上,为了减少非必要接触,这个微信群应运而生。
吴建财举了个例子,比如男单队员需要使用理疗池,国羽工作人员会在群里通知,管理员根据使用时间提前打开理疗池的设备开关,队员一到就可以使用,用完了再在群里说一声,管理员会跟进处理。整个过程双方无需打照面,既高效又便捷。
微信群中一共有23人,除了群主吴建财,还有国羽负责对接的工作人员和基地各方块的保障人员。在这个微信群,每条需求、每个安排都会被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认领,并及时解决。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答复,是晋江基地用实际行动作出的回答。
“队伍陵水转运过来的物资已经到体校门口,麻烦安排接收一下。”9月17日上午8时许,微信群出现了一条新消息。“收到,会通知场馆。”“收到,已安排人。”很快,消息的下面就出现了两条回复。
吴建财透露,近一个月的集训时间里,装载着满满物资的卡车来了三趟,每趟都有300多个箱子,其中有集训人员的生活用品、球队的设备器材,还有赞助商的衣服和装备等。虽然物资数量多,但人多力量大。每次载着物资的卡车一抵达基地,只要在微信群里喊一声,大家都会纷纷“冒泡”,加入搬运队伍。没有训练时,体校运动员们也会主动帮忙,分担搬运任务。
飞机提前半小时抵达 工作人员紧急出动
张惠强是晋江少体校的武术教练。这段时间,他多了一个身份——司机。
“张教练,18日晚上一名国羽人员从青岛飞晋江,22:55到晋江机场,麻烦你去接机,联系电话是……”9月17日,正在带学生训练的张惠强收到这条信息后第一时间回复“收到”。
9月18日晚,张惠强提前一小时抵达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在国内抵达大厅耐心等待。其间,他时不时打开手机软件,了解航班的最新动态。航班抵达后,张惠强立刻和对方取得联系,顺利接到了对方。回到基地时,时针已经走过数字“12”。在帮助这名国羽人员一切安排妥当后,张惠强才回到宿舍休息。
不止张惠强,这样的经历在基地许多教练员身上都发生过。为保障国羽集训,晋江基地全体总动员,大家各司其职的同时相互配合,哪里有需要就及时“补位”。其中,基地十多名教练员就客串起司机一职,承担国羽在晋江的接送任务。
此次到晋江集训的国羽人员有百余名,分成十多批陆续抵达,有的乘飞机,有的坐高铁,接送需求较大。虽然教练们都有本职工作在身,但只要接到任务,无论何时何地,他们总会欣然答应,并圆满完成。
看似简单的接送工作,实则十分考验细心程度和应变能力。
9月17日,包括石宇奇、何冰娇在内的首批集训人员搭乘飞机从北京飞往晋江。当国羽一行出现在国内抵达大厅时,基地的接机人员和车辆早已恭候多时。“欢迎回家!”一见面,双方就熟稔地打着招呼,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气氛十分融洽。
2吨猪肉从北京运来 厨师长深夜卸货
9月17日至今,杨刘斌已经连续工作了一个月,国庆假期也坚持在岗。辛苦归辛苦,但他说,能为保障国羽集训做点分内事,自己与有荣焉。
杨刘斌是晋江少体校食堂的厨师长,负责保障国羽的一日三餐。
每天早上5点多,杨刘斌就已经开始忙碌,采购食材、安排菜品、管理后厨,每一项工作他都亲力亲为。“国羽就餐采取自助餐的形式,每天大概有15种菜品,加上主食、例汤、杂粮,总的有20多种。”
安全和营养是杨刘斌严格把守的两道关卡。大到食材配送公司的选择,小到调料的使用,他都不容许有一点儿松懈。“每天定菜单时,都要明确每种菜品所需的食材和配料,像莲子、山药、莲藕、中药材都不能用,避免摄入兴奋剂。”对于运动员禁用的食品,杨刘斌早已烂熟于心。
国羽提出的每个用餐需求,杨刘斌都会放在心上。当国羽队员表示下午训练消耗量比较大,想在中午吃些高热量的菜品时,杨刘斌立马安排了红烧肘子、红烧肉。了解到不少队员喜欢吃辣椒,杨刘斌还特别自制了一款剁辣椒,获得了国羽将士们的一致好评。
为了保证饮食安全,这次国羽集训所吃的猪肉都是特地从北京运过来的,足足有2吨重。为此,杨刘斌还当了一回搬运工。
两辆运送猪肉的冷链车抵达晋江时,已经是深夜11点。点货、验货、卸货……当大家都已经进入梦乡时,杨刘斌和基地后勤总管撸起袖子,打起精神,在静悄悄的夜里干得热火朝天。面对搬运的疲累和冷库的低温,他们毫不在意,两个人忙碌了一个多小时,才将这批远道而来的猪肉全部送进冷库,杨刘斌悬着的心也跟着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