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b版:小记者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晋江实小凤竹校区小记者走进新华书店

争当“一日店长”

小记者学习打包图书。

本报小记者 高家浩(六年2班) 文图

学习识别盗版图书、图书堆垛、图书打包……10月5日,晋江市实验小学凤竹校区小记者走进晋江新华书店,化身“小店长”,来了一场职业初体验。

从小学开始,我就经常去新华书店,沉浸在书本的海洋中。再次步入这个知识的殿堂,我对这里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工作人员小吴哥哥的带领下,我们先参观了新华书店的全貌。整理书籍是个很大的活,书籍不仅要整理得琳琅满目更要条理清晰,我惊叹于图书管理员们的强大能力,成千上万的书籍被分门别类地摆放整齐,并且都清楚地做好了标识,让顾客很容易就找到自己想要的书。

工作人员小张姐姐还传授了关于图书的知识。其中,最有趣的是识别图书真伪这个环节。原来,图书可以从防伪纸、印花、条形码编号等多个地方来辨别是正版还是盗版,学会这些知识在生活中很实用。

最后,我们也迎来了活动的高潮——学习图书堆垛、打包、查找。各小组分工练习后,比拼开始了。在图书堆垛环节,大家的想法也是天马行空,有的搭成五角星的造型,有的堆成了“大”字的样子……我们小组别出心裁,想做个螃蟹的模型,结果却手忙脚乱,搭成了个“四不像”!

活动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工作人员还贴心地送了小礼物,一个文具盒和一本有纪念意义的笔记本。我想,这是老师对我们寄予的厚望吧,希望我们今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习,用手中的笔描绘灿烂的未来。

小记者感言

我选择了看似容易的图书堆垛。结果呢?做起来太难了,可把我急了。在工作人员的细心指导下,我终于掌握了方法。小组比赛开始后,我们小组的成员都忙了起来:打包的打包,堆垛的堆垛,查找的查找。最后,我们得了第一名!小组成员顿时欢呼雀跃。我们组的奖励还比其他两组多一份呢!

杨义财(四年3班)

新华书店的发展历程让我印象深刻。从小石窟开始,早期的照片是黑白的,画面模糊不清,发展到后期彩色照片,不仅仅承载了新华书店的沧桑岁月,也见证了我们国家的日益强大。

杭子茜(六年1班)

从这次的活动中,我不仅知道了打包图书、堆垛和查找图书的技巧,也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我们虽然输了比赛,但收获了欢声笑语与信任。

张懿福(六年4班)

我们看了个纪录片,讲的是新华书店从一个小岩洞慢慢转变到今天的繁华。那时候的人们酷爱读书,读书的机会却很难得,想去岩洞看书,必须爬上高山,攀过石壁才可到达。我想,现在我们有良好的读书环境,有各式各样的书籍,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多读书、读好书!

黄堉铭(五年4班)

看着电视里播放着新华书店的纪录片,再看看现在的新华书店窗明几净,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场地明亮又宽阔,我更觉得我们很幸福。

吴竞宇(四年1班)

我们观看了新华书店的纪录片,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书店能有如今的规模,是经历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伟大先辈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读书条件,我们要感激并珍惜! 缪思雅(四年4班)

指导记者 欧阳霆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