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综合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陈玲玲:解读“生命之书”

二十大代表风采

新华社上海9月30日电 人类生命有许多奥秘,人类基因组中的长非编码RNA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将人类的生命形式看作是一本书,科学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解读这本生命之书的内容和‘创作’规律。”陈玲玲说,“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长非编码RNA,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功能RNA生物大分子,其代谢的异常与很多人类疾病密切相关。它们数量繁多、类型各异,且不稳定,其产生、折叠与代谢的规律以及如何调控的分子基础等都不明确,因此被称为人类基因组的暗物质。”

今年44岁的陈玲玲是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

陈玲玲说话语速很快,十分干练;惜时如金,是她一贯的工作状态。在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实验楼里,她的办公室正对着器皿林立的实验室。十年前,她义无反顾回国组建团队,在人类基因组研究领域与国外同行展开竞赛,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这方小小天地间。

每个小小的细胞含有数以百万计的、维持生命运转的大分子,其中包括神秘的长非编码RNA。如同天文学家艰难探索神秘宇宙一般,陈玲玲对生命微观世界的探究也充满挑战。

“研究重要和前沿的科学问题,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不拘泥于现有研究手段,要有创新和突破。”陈玲玲说。

秉持这种科学精神,她带领实验室团队通过艰苦摸索和不懈努力,独辟蹊径,创建了长非编码和环形RNA研究技术体系,在揭示其生成规律、作用机制以及与人类疾病的关联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就,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

“小胖威利综合征”是高发遗传缺陷基因疾病,每一万到两万个新生儿中,就可能出现一个“永远吃不饱”的小胖娃娃。陈玲玲研究组发现了一类新型长非编码RNA在“小胖威利综合征”患者中缺失,可作为潜在的诊断标志物,为及时干预疾病的发生提供了可能。

她带领团队成员还发现了环形RNA在自身免疫病患者中(如红斑狼疮)表达降低。引入环形RNA可以降低患者来源细胞的异常免疫反应,提示环形RNA可以作为新型RNA药物。这些发现被国际认可和广泛引用。

“‘生命之书’非常神秘,我们不仅要读懂它、解析它,最终还要努力让它为人类的生命安全健康保驾护航。”陈玲玲说。

陈玲玲还是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党委委员,曾担任多年基层党支部书记。她表示,作为一名长期奋斗在一线的科研工作者,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光荣而神圣,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

“站在科研前沿,要敢于领跑创新,勇于向上攀登,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做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是我们这代中国科研人的使命。”陈玲玲说。

赵亚夫:走好科技兴农富农路

新华社南京9月30日电 把大米酿成米酒,剩余的酒糟做成黑猪饲料,黑猪排泄的粪便堆肥给桃树,散养的鸡鸭穿梭在树荫下,啄食坠落的果实,鸡粪、鸭粪同样化作肥料……

这个家庭农场生态“小循环”,是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赵亚夫带领当地农民就生态农业进行的新探索。

“我们戴庄的有机稻田里已连续16年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了。”赵亚夫告诉记者,倡导有机循环种养、实施农业生态修复,这是他带领戴庄村农民,蹚出来的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很难想象,如今践行先进生态农业理念的戴庄村,却是昔日茅山革命老区丘陵腹地的“穷山村”。2002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赵亚夫,执意来这里推广农技。彼时戴庄村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还达不到镇江市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他当时到戴庄来,说发展有机农业,桃子种出来能卖五块钱一斤。老百姓听到之后说‘那个老头子瞎讲,我们的桃子一块钱卖三斤,你五块钱一斤,不是天方夜谭吗?’”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党委原书记李家斌回忆起赵亚夫刚到村里想打开局面时的艰难处境。

赵亚夫没有辩驳,默默带着农科所的专家在流转的175亩岗坡地建起示范园,教农民技术,还付农民工资。不久,“天方夜谭”变为现实。凭着有机水稻及水蜜桃、葡萄、无花果等高经济附加值的水果种植,亩产收入比常规栽培提高了四到五倍。

赵亚夫不仅带来了优良品种、农技经验,还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农民抗风险能力提高了,市场消息灵敏了,腰包也鼓起来了。“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的顺口溜越传越远。

“他这么大年纪了,歇歇不好?又有退休金,在家享享清福,何苦在稻田里爬来爬去,在果林里汗流浃背?”戴庄村农民彭玉洪说,平日经常接受手把手指导,令他不解的是,赵亚夫为啥总是干劲这么足?

几十年如一日,“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在人们的眼中,赵亚夫俨然是热心的农业“万事通”,有困难都可以随时打电话找他。

村民们时常会看到,赵亚夫戴着厚厚的眼镜,弓背弯腰走在田野里,时而俯身查看作物长势,时而直起身来眺望远方,若有所思。“作为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他一年365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深入田间地头,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党委书记姚伟超说。

昔日的低产土地上,如今种出高产有机稻。2021年,句容市戴庄村的越光有机再生稻规模化种植获得成功,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每年收两季,年亩产量提高到1000斤。

在赵亚夫带领下,2021年,戴庄村年人均收入已达3.75万元。如今,生态农业已成为“戴庄经验”的重要内容,“戴庄经验”也正在因地制宜地向全省推广。

不久前,赵亚夫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在戴庄村村民们看来,他的当选是众望所归,也是大家对他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认可。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为农业现代化、让农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作出自己新的贡献。”赵亚夫说,自己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农村,以后要把更多更好的成绩写在更广阔的土地上。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