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荣汉 通讯员 李振华
金秋时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稻菽卷起千层浪,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乡村振兴,农商先行。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晋江农商银行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加大金融服务供给,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以“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模式为抓手,全面满足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乡村振兴多元场景金融需求,为乡村经济发展持续注入金融动能。
①晋江农商银行深沪支行金融助理前往深沪海港宣传金融产品。
②晋江农商银行小桥社区福农驿站开馆运营。
③金融助理入户为市民办理社保卡。
躬身“田间” 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如何将金融资源更好地“送”到农村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在省联社“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战略工程下,晋江农商银行因地制宜,切实发挥金融活水的作用,把广泛的乡村振兴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解决服务乡村振兴的痛点、难点和堵点。
晋江农商银行实施网格化管理,建立“五个半天外拓”“延班外拓工作”“金融助理网格化管理”等制度,制定实施金融服务进村入企三年行动计划,并与晋江市委组织部、乡村振兴办联合发文选派全市首批52名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挂职19个镇(街道)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
一连串的动作随即展开。晋江农商银行逐步实施网格化管理,选派278名金融助理驻点399个村居(社区),聘请115名市镇村三级乡村振兴信息员,形成进村入社区普惠金融的工作合力,建立金融助理网格化、规范化管理系统,实现金融助理驻村工作有条理、有痕迹、有动态,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源动力”,切实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通过将金融助理下沉到镇、村、社区,晋江农商银行主动了解各方需求,不断推广“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模式具体落地,促成一个个助力乡村振兴的鲜活案例,为广大百姓带去金融知识和直达门口的金融服务。
“积极了解客户的金融需求,金融需求在哪,金融助理就到哪里去。”晋江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史桐融说,“做好政府、银行和村民的联络员,做好惠民便民的金融服务员,做好金融知识普及的宣传员,这便是金融助理的初心所在。”
倾听心声 为海洋经济插上“腾飞翅膀”
8月中旬,伏季休渔结束,晋江深沪国家中心渔港百艘渔船竞相出发。
“渔港码头能够这么热闹,还真要感谢晋江农商银行啊!”看到海洋渔船全面开捕的盛况,深沪渔港某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蔡先生有感而发,“从造船厂、冻品厂到海产品加工厂,从船员、船主再到鱼市商贩,晋江农商银行通过各种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金融服务,帮助渔业实现快速发展。”
深沪镇具备较为完整的海洋经济产业链,是省内传统的渔业重镇和水产加工基地,当地不少人以海洋捕捞为生。近年来,晋江农商银行紧跟当地渔业,持续为深沪百姓带来源源不断的信贷支持。
据了解,以党建共建为切入点,晋江农商银行把握“多社”这一基础,明确“融合”这一目标,力求合作双方有落地、见成效。
一方面,晋江农商银行与当地海洋渔业主管部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主动对接服务好重点项目。比如,建成多年的晋江深沪渔港为国家级中心渔港,在设施升级、港湾清淤等方面有资金需求,晋江农商银行主动对接,为其提供专项资金用于渔港建设升级项目。另一方面,该行积极与当地特色协会(商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获取会员清单,对接做好服务。如疫情期间,在前期为深沪渔业协会授信10亿元的基础上,为其增加授信1亿元,并为32名渔船主新增用信4000多万元,帮助渔船主化解周转资金短缺问题。同时,积极发挥金融助理和乡村信息员作用,深入渔村大街小巷,为海洋产业经营者带去最新的优惠政策,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
倾听海洋产业经营者的心声,晋江农商银行找准“痛点”,在省联社“福海系列”产品框架内,因地制宜创新推出“信用船”“渔业养殖贷”“信e贷”“鲍鱼贷”等“非标”类信用担保贷款产品,为晋江海洋经济插上“腾飞翅膀”。
以“信用船”贷款产品为例,该产品是晋江农商银行根据辖内深沪镇渔业资源优势,以评定的“信用船”渔船所有权作为抵押物而开办的一项特色产品,最高可按渔船评估价值的50%进行贷款。目前,深沪当地有200余艘渔船,与晋江农商银行有合作的近120艘,能及时解决渔船主的资金难题。
创新驱动 精准施策提供金融解决方案
第一时间送资金、送服务,这并非只出现于海洋经济。
晋江农商银行贯彻落实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李卫民关于“坚持支农支小特色化经营,做实客户‘基本盘’、做深农村‘主阵地’”的工作要求,作为乡村振兴强基础、补短板、增后劲的坚实后盾,不断推进产品创新,持续推广“福农”“福林”“福海”“福商”“福工”等“五福”系列信贷产品,打响该行激活市场要素的产品品牌。在“五福”产品体系下,优化升级“福农快e贷”,因地制宜创新推出“福商·电商贷”“福工·科技贷”“福工·科创贷”等创新产品,依托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创新推出面向中小微型企业等的“福工·信e贷”拳头产品,采用类信用担保方式,免除小微企业寻找抵质押品和第三方担保的“堵点”。
围绕晋江各镇的产业特点,晋江农商银行逐渐形成“一镇一品”“一支行一主题”的特色化服务格局,积极探索不同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模式,研发制定适合当地产业需求的特色产品,如“滋补品会员贷”“农贸市场贷”等特色产品,通过产品创新,因地制宜提供差异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该行还聚焦“新平台”,联合晋江各部门积极推广应用福农e政平台,从资金源头嵌入业务联系,从代发终端开展客户营销,做好多项资金代发扩面工作。目前,已同晋江市水利局、教育局、农业农村局、民政局、各镇政府等7家单位开展合作,通过“福农e政”平台发放移民直补资金、教育局教育补助资金等21项乡村振兴(扶贫惠民)资金。
在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背景下,晋江农商银行以金融杠杆撬动农村“两权”等生产要素,开发“福村贷+农房乐+农田贷+农地贷+农股贷”系列产品,完善“特色要素+特色产品”体系,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助推农村经营“新主体”发展。截至8月底,“农房乐”户数404户,用信余额3.22亿元,为盘活农民“沉睡”资产、激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便民利民
持续优化“五位一体”服务体系
懂需求,才知服务。在市场日益变化的当下,晋江农商银行也在思考:银行除了提供金融服务,还能做些什么?
在省联社的指导下,晋江农商银行持续优化“五位一体”网点建设,将优化重点放在深度融合,将政务、党务、商务、医务、民生、金融等资源整合起来,打造“一站式服务”网点。
晋江农商银行深沪支行作为以海洋为主题的银行,集金融、电商、物流、民生、政务“五位一体”服务功能,除提供银行网点的常规金融服务外,还定期在网点组织开展海洋文化相关讲座,利用支行内设智慧体育多元空间,举行室内模拟钓鱼、冲浪等活动,让走进网点的客户深入感受不一样的海洋文化。同时,还邀请当地名小吃协会莅临支行现场推介拳头母、马加羹等特色海产品小吃,帮助渔民通过助农电商平台“福农e购”拓宽海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升级。
晋江农商银行磁灶支行亦是集金融、电商、物流、民生、政务“五位一体”的新型网点,也是晋江首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而设立的特色银行。
“五位一体”如何体现?据了解,晋江农商银行磁灶支行在物流服务方面引进第三方物流公司,设立24小时快递专区提供代收、代转服务,为当地群众提供便捷,并助力电商商品流通;依托柜面服务设立水电费、通信费、交警罚款等便民缴费业务专用窗口和ETC专用窗口;在政务区引进自助回单机、银税一体机等政务便民服务;设立瓷砖展示区,定期更新瓷砖的款式及价格,并且邀请当地的瓷砖带货主播每周到现场进行直播,实现瓷砖线上线下售卖;设立福农e购自助服务机,通过电商平台提供的线上销售渠道,为当地群众便捷提供本土农产品、土特产等线下展示销售,并提供全省农特产品“福农e购”在线订购等服务。
❸
❷
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