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欧阳霆
近日,第二十三届泉州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评选结果公示,晋江金井毓英中心小学小记者许琪迎的创意编程《品味诗词之美》获得了小学组一等奖。
这也是近三个月来,许琪迎获得的第三个奖,可谓收获满满。今年暑假,她在晋江市第二十三届中小学生美术、书法现场比赛中获得小学组毛笔类比赛三等奖,科普动画作品《谁被吃了》获得由泉州市科协、泉州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第八届泉州市青少年科学影像作品竞赛活动一等奖。
“常常在拿奖。”这是毓英中心小学所有老师对许琪迎的印象。许琪迎是参赛“常客”,科艺、编程、毛笔、朗诵、古筝、作文、用古诗说英语等比赛,只要有机会,她都会争取参加。
许琪迎兴趣广泛,她最喜欢的还是编程。学习编程不久后,许琪迎便参加了第二十二届福建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获得三等奖。
在老师陈一真看来,许琪迎能够经常获奖,不仅因为她兴趣广泛,还因为她“爱钻研”。为了一个作品的出彩,许琪迎会不断尝试,并邀请语文老师指导文案的撰写,寻求电脑老师的技术支持,请教美术老师图案的设计与排版。而她自己则一次次尝试,以求有新突破。
《谁被吃了》就是这么反复琢磨出来的。这个作品是她从五年级学的食物链知识中得到的灵感。从脚本创作、设计角色动画形象、配音、剪辑到后期修补,许琪迎花了五六个小时。由于时间太赶,她差一点想放弃,她说:“我想着这是第一次和弟弟合作,还是克服了时间问题,坚持参加。没想到获奖了。”
从三年级开始,许琪迎就加入了本报小记者。从那以后,她的名字也活跃于报纸版面和“晋江少年说”公众号。学校的小记者采访采风活动总少不了她的身影;她积极投稿作文、绘画、书法、抗疫视频、活动报道、感言等;她也经常参加报社主办的小记者比赛,并获得不少奖项。短短两年的小记者生涯,许琪迎过得十分充实。“她勤积累,一有时间就与书为伴,慢慢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她勤改文章,因为她一直记得‘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陈一真说,“勤”成了琪迎投稿的底气,而她的文字水平也在投稿中提高了许多。
在许多人眼里,许琪迎文静、腼腆,金属框眼镜下的小眼睛有时还有点躲闪和不够自信。但真正了解她以后会发现,她有着一颗强大的心脏。陈一真说,这大心脏的能量来自于爱比赛、爱钻研、爱投稿“三爱”的滋养。
“小记者之星”集合了!
征集令
你够自信吗?你有什么样的特长向大伙展示吗?即日起,本报小记者周刊《晋江少年》开设《小记者之星》栏目,面向所有设站学校和广大在册小记者征集“小记者之星”,让大家都能看到你的活力和风采!
如果你是校园里的才艺明星、发明能手、体育健将……快来报名吧。同时,我们也欢迎各建站学校和广大小记者、家长积极推荐身边有突出表现的、深受大家喜爱的小记者达人,登上我们“小记者之星”的舞台。
报名方式:发送电子邮件或拨打电话,提供小记者基本信息及近期获奖、爱好、特长等情况,本报将安排记者进行采访报道。
邮箱:jjsn0905@163.com
小记者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