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节日到来,银行或多或少会推出一些专属理财产品,但今年似乎都鲜有见到……”近日,热衷理财的王先生发现,往年常见的节假日专属理财产品,如今在中秋节到来时,却“销声匿迹了”。
这样的现象往年并不多见。每逢佳节到来,银行经常会推出节日款专属理财产品,借助节日氛围进行营销宣传,以此吸引金融消费者。但如今不少银行却保持常规动作,节日款理财产品难觅。
节日特供理财转淡
中秋节即将到来,按照以往,这个时候是银行机构发力营销,借势推出节日专属理财产品的节点,但不少投资者发现,近年来流行的节日专属理财产品已不见踪影。而回顾今年以来的银行理财市场,节日理财所提及的次数并不多,似乎已被市场淡忘。
“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之后,理财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银行理财总体业绩比较基准相较于往年持续下降,吸引力有所减弱。“即便是节日专属理财,整体收益也相差不大。以前,节日专属理财整体收益会比平时高约0.3%,但现在已经很难有这个水准了。”这从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和收益数据上已有所体现。
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数据,上个月,银行及理财公司发行的公募净值型理财产品数量为1848只,环比下降19.16%,同比下降30.97%;人民币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02%,环比下降2BP,同比下降14BP。4月份以来,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整体有所下降。
中小银行成为主角
在绝大多数银行悄然远离节日专属理财“战场”时,中小银行却成为主角。记者了解到,部分中小股份制银行紧跟节日热点,依托节日气氛,推出一些性价比相对较高的产品。
以泉州某城商行为例,该行近日推出了中秋特别款产品,理财周期为161天,相似期限过往年化收益率达到了3.88%,具有一定吸引力。在取得热销过后,该行又紧急追加中秋款理财产品的额度,以便于投资者购买。
但火爆的场景并不常见。“目前大众对于银行理财持相对谨慎态度,一方面今年来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转型,部分投资者仍不太熟悉;一方面此前不少产品频频破净,让投资者有所顾忌。”某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陈女士说,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资产相较于基金而言比较稳健,主要投向于各类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但在市场大幅波动时,对产品的净值也将产生影响。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应对产品有所了解,认真考察产品的风险因素,寻找与自己风险能力相匹配的理财产品,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