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诗伟
晋江入海口,陈埭立潮头。时代浪潮奔腾向前,且看“一枝花”开正艳。
沿着求聪路,来到陈埭镇区的“核心部位”——四境社区。这里曾是晋江最早也是最大的鞋材集散地。当前,四境依然一派忙碌景象,车水马龙、人流密集,烟火气十足;改造道路、提升景观、建设公园、打造网格站,项目一个接一个。城镇品质的提档升级,也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足。
以四境观陈埭,“中国鞋都”大放异彩。
从“乡镇企业一枝花”到“全国经济发达镇”,陈埭用“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奋力拼搏,披荆斩棘,干出了一番事业、闯出了一片天地,在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勇立潮头。
“产兴”拓富路 “一双鞋子”行走天下
溯源陈埭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一双鞋”。
上世纪90年代,鞋材已是四境的主要产业,村民相继办厂、开店,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到晋江采购鞋材,都会到四境转转。商贸繁荣,村民“腰包”鼓了起来,四境也成为小有名气的“宽裕型小康村”。
“为了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当时,村里规划了一个全省最大的专业鞋材市场。”时任四境村委会主任丁培凯回忆道,后来,四境对旧村进行改造,又开发了一条商业街,全村鞋材店面多达600多个,市场越做越大。
改革创新“开路”,小康生活款款而来。鞋材产业不仅成为四境的“造富工程”,也成为陈埭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支撑,迸发着源源不断的动力。“鞋子”越做越大,陈埭成为晋江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被誉为“乡镇企业一枝花”。
如今,“一枝花”越开越艳,陈埭民营企业多达7000多家,涌现了安踏、361°、中乔、特步等一批知名品牌,成为全国制鞋业最发达之地,产业链完整、成熟。业内人士做过统计,如今世界上每4双运动鞋就有1双来自陈埭。这里还有亚太地区品类最齐全、规模最大的运动鞋材专业市场——晋江国际鞋纺城。
在全国百强镇综合实力排名中,陈埭常年稳居全省第一,2010年还被确定为“全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
陈埭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奋进新时代,陈埭将咬定实体经济不放松,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鞋业为基础,物流、电商、贸易等配套产业同频共振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城长”提品质 打造产城融合标杆
经济腾飞,开启了陈埭镇高质量发展的大门。
傍晚时分,晋江第二体育中心公园和海滨公园渐渐热闹起来。这里空气清新、景色怡人,一幅水清、岸绿、景美且充满活力的和谐新画卷,在泉州湾晋东岸线徐徐展开。
“以前,经常沿着马路跑步,或者到市区运动健身;现在,走出‘家门’就能找到运动场所,河滨公园、体育公园、海滨公园、适老公园……比比皆是,生活品质大不一样了。”陈埭镇居民林先生点赞道。
景美、人和的一幕幕,也凝聚着陈埭保护生态的决心和打造高品质晋东的干劲。
提升晋东新区品质,陈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产城深度融合的新区。晋江国际鞋纺城、第二体育中心等一座座地标性建筑坐落于此,滨江商务区楼宇鳞次栉比,品牌工业城助推产业升级,交通路网四通八达,新区面貌日新月异。
城镇品质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持续“加码”。
接收订单、打包货物、接送孩子……生活在陈埭、打拼在陈埭,平凡的生活,让“新陈埭人”魏素霞感到充实而幸福。
魏素霞和丈夫欧芳芳来自莆田,他们在“第二故乡”的家位于陈埭花厅口。打拼十余载,这对“创业夫妻档”的电商生意越做越红火,在陈埭买了房子,又买了店面。
“起初,我担心过孩子的读书问题,然而,这里的‘均等化’教育政策让我消除了顾虑。”魏素霞说,虽然两个孩子的户口还在老家,但他们一样能够和本地的孩子一样,在陈埭就读公办学校。
“在这里,我们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魏素霞说,在晋江,她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对新晋江人的友好和包容。
深化“产城人”融合,陈埭不遗余力。陈埭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陈埭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泉州环湾城市制高点”,将继续发挥好滨江商务区、国际鞋纺城、第二体育中心等载体平台的带动作用,推进教育资源、道路交通、水系整治、公园景观、医疗文化、商业贸易、鞋服产业等7个体系、83个项目的晋东新区项目盘子,着力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标杆。(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