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链起舞 产业聚集互动共荣
在穷则思变的年代,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安海因势而为,从“三闲”“三来一补”起步,点燃了民营经济的星星之火,产业呈现多元发展态势。
在开发建设之初,安平开发区也瞄准了安海产业发展优势,采取“链”式招商,重视携手行业同业公会,按照“延链、补链、强链”的思路,推动行业聚集,在工业区做强产业、在商业区做大市场。
现任安海商会会长、安海玩具同业公会首任会长吴清标清楚地记得,在安平开发区建设之初,安平开发公司就积极与玩具同业公会洽谈招商,招引同业公会的会员企业入驻。
随着玩具生产企业的落户,很快,上下游企业也追随而来,玩具行业在安平开发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而安海玩具同业公会也从成立之初的会员企业仅玩具生产企业,逐步延伸至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产业的相关企业。
产业链企业间的默契配合,让玩具行业的产能得到提升,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助推产业发展壮大。上世纪90年代,安海成为福建省玩具、文具较集中的生产基地,曾与上海、澄海并称为中国玩具生产基地的“三海”。
除了推动产业链集聚外,安平开发区还重视推动商贸的集聚。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位于安海镇区海八路的糖烟酒市场在闽南地区可谓享有盛誉,不少省外客商纷至沓来。安平开发区开启建设后,开发公司瞄准其市场潜力,积极沟通安海糖烟酒同业公会,谋划建设安平商贸城,做大糖烟酒市场。
现任安海糖烟酒同业公会会长颜海永介绍,安平商贸城于1996年建成,当时因其区位优势及配套良好,有百家糖烟酒企业入驻安平商贸城,并逐步形成了较具规模化的糖烟酒专业市场。
无独有偶。当时,安平开发公司还携手安海建材同业公会,在开发区内形成了安海建材专业市场。
闯过急流暗礁,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30多年里,入驻安平开发区的行业门类涵盖玩具、文具、机械、五金、塑料制品、食品等。目前,安平开发区基础配套较为完善,各相关工业企业在这里加快发展步伐,延链集群、转型升级,也进一步助推安平开发区整体提升。
新风遍拂
老旧园区重焕新生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风貌老旧、设施落后,规划、管理与发展不相适应,区域竞争力日益式微……安平开发区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当年的先发优势渐成劣势,改变迫在眉睫。
2018年7月,经晋江市政府批准,安海镇安平社区正式成立。新设置的安平社区管辖范围与安平开发区完全重合,社区的成立进一步弥补了公共服务上的缺位。
从成立之初,安平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就聚焦辖区群众、企业反映的道路破损,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靠前服务、主动作为,率先走出管道清淤、雨污分流改造、道路修复、配套提升“四部曲”,也为安平开发区发展注入了新生机。
安平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蔡金锁介绍,目前,安平开发区内10多条主次干道的雨污水管网改造升级、道路沥青铺设等工作已基本完成,不仅改变了安平开发区的面貌,也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为开发区招商引资夯实了基础。
除了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外,安平社区还重视强化与企业的交流互动,及时了解企业发展需求,主动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厂房需求,以及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方面问题。
同时,安平社区还十分重视非公党建工作,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党建入章为发展注入“红色引擎”。目前,开发区内有120多家企业党建入章,比例在安海镇位居第一。
近年来,晋江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推动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作为亟待升级改造的老旧开发区,安平开发区迎来新机遇。
安海镇政府2022工作计划明确:“推进安平开发区园区改造,改造盘活一批老旧厂房、低效用地,建设一批特色主题产业园。”这为安平开发区锚定了发展新方向。
安海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安海将以安平开发区为试点,统筹规划实施园区标准化改造提升,创新管理模式,完善功能配套,推动老旧工业区产业升级、空间腾挪、效益提增,打造“产城人”融合新样板,续写安平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