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b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老园区驶入新赛道

——且看安平开发区20年华丽蝶变

本报记者 林伊婷

走进泉州安平工业综合开发区(以下简称“安平开发区”),园区道路纵横交错,工厂鳞次栉比,住宅小区串联成片,商贸及服务业等配套较齐全,一幅欣欣向荣的发展图景徐徐展开。

30多年前,在安海镇西南侧俗称“龙舌尾”的滩涂地上,诞生了福建省最早、规模最大的外商投资成片土地开发项目——安平开发区。

从滩涂盐碱地到现代化工业区,从投建第一年的2家企业投产到如今的170多家企业,从无路无水无电到基础设施完善……安平开发区在传承弘扬“晋江经验”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蝶变。

引凤筑巢 滩涂上建起开发区

在安海,只要是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得安平开发区的前身是一片滩涂盐碱地。

改革开放初期,安海缺水缺电缺发展配套设施,土地连片开发工业园区的基础条件非常薄弱。“别人是筑巢引凤,安海是引凤筑巢,通过发挥侨乡优势,招引旅外乡贤回乡投资兴业,推动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曾于上世纪80年代担任安海镇企业办公室主任兼外经办主任,现任安海商会党委书记的林荣钳说。

彼时,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下,晋江积极赴外招商引资,已在新加坡商界闯出一片天地的安海乡贤黄加种就多次带队回家乡考察。本着改变家乡面貌的初心和看好家乡发展潜力的信心,黄加种联合新加坡、印尼,以及中国香港等地工商界朋友共同创办外资企业——泉州市安平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开启投资建设安平开发区之路。

1990年底,经省政府批准设立,安平开发区成为福建省首个由外商投资成片土地开发项目,由安平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进行安平开发区成片土地开发及招商经营。其后,政府设置了泉州市安平开发区晋江管理处负责行政管理,设立安平派出所负责治安管理。

1991年6月6日,安平开发区开工奠基仪式举行,建设大幕正式拉开。然而,在滩涂地上建开发区,难度可想而知。

“那时,这一片都是盐碱地,开发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填方造地。我们严格依照规划设计要求进行开发建设,整个开发区平均填土2.75米,五通一平加绿化同步推进。”现任安平开发公司总经理杨济萍回忆,除了用时多年开展大量填方造地工程外,为解决开发区用水、用电、通讯等问题,安平开发公司先后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创办了安平电力公司、安平供水公司、安平酒店、安平车站、安平码头,招引邮政、金融等单位,进一步完善相关公共配套。

安平开发区的开发建设,为企业提供了优良的投资发展环境,更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坚持边开发建设边招商,这期间,安平开发公司董事长黄加种等旅外华侨、乡贤既当谋划者,又当投资者,还当宣传员。1992年年底,安平工业公司、金刚石厂等外资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到1996年,安平开发区已初见规模,超百家企业在此落户。

与此同时,安平开发区也见证了晋江民营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近20年来,在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开发区诞生了众多明星企业,目前,安平开发区内有规上企业27家。

安平开发区的开发建设不仅见证了旅外乡亲心怀桑梓、反哺家乡的历程,更见证了晋江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同时,安平开发区的示范带动,也为晋江成片土地开发建设园区、开发区提供了宝贵经验。近20年来,一大批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晋江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要素保障。

(下转4版)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