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1b版:菲律宾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从异地调配到“最后一米”

——5100份爱心物资供应背后的环环接力

本报记者 许春

23日晚9时许,当湖北人丁盛荣打开网格志愿者送来的爱心物资时,被猪肉、西红柿、包菜、冰袋塞得满满当当的保温箱,还冒着冷气。

作为晋江东石镇三乡村某机械厂的保安,他刚刚把10多份这样的保温箱及大米、食用油、挂面等爱心物资,分发到每一位工友的手上。

不止丁盛荣和工友们收获了这份暖心关爱。当天,由晋江东石镇发动热心乡贤、爱心人士捐资,晋江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保障组(以下简称“物资保障组”)紧急调配的5100份同等规格的爱心物资,也逐一送到了三乡村、塔头刘村、塔头孙村、梅峰村村民和新晋江人的家门口。

在爱心物资全程保鲜抵达“最后一米”的背后,是一场多方全力保供应、护爱心的接力赛。

需求量大 规格统一

异地紧急调货

每份金额定额、米油肉菜要齐全、各品类规格要统一、物资要全程保鲜……当这几个要求乘以5100份时,物资保障组工作人员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各品类规格统一,才能确保分发给群众时‘一视同仁’。”物资保障组派驻东石镇的生活物资保障专班成员、晋江市商务局副局长施文响说,比如猪肉品类就选择了更适合大众口味、肥瘦相间的三层肉,而5100份的三层肉需要约5000公斤,供应单位要屠宰的生猪数量约500头。

虽然困难不少,但社会爱心必须落到实处,关怀工作要做得扎实。

22日一早,确定爱心捐赠相关情况后,生活物资保障专班立即联合东石镇展开行动。

拟定爱心套餐的品类、统计各村所需的数量、协调保供单位调配物资,这场时间紧、任务重的接力赛迅速“开跑”,晋江市各职能部门和保供单位也开始“接棒”。

因为数量需求大、规格要统一,部分品类本地短时间内难以调配齐全,在生活物资保障专班的协调下,保供经验丰富的晋江市供销社接过重任,不仅及时协调外县市货源,还派出8名工作人员一对一负责对接、跟踪米油肉菜及保温箱、冰袋等8类品项的全程调配和运输。

在所需的爱心套餐中,统一品牌、统一规格的袋装大米就需要23250公斤。泉州地区无法立即供应怎么办?晋江市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蔡金星介绍,该供销社立即协调周边县市调配相关货源,最终从三明市顺利调集到足够的数量。当晚,大米的分装、运输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集中分装 冷链配送

新鲜度全程保障

事实上,这并不是本轮疫情发生后东石镇首次分发爱心物资。20日、21日,东石镇已先后给上述4个村庄分发了总数达5100份的爱心物资。不同的是,此次爱心物资里多了猪肉,在最高温直冲37℃的天气里,物资供应的全程保鲜成为重点和难点。

蔡金星介绍,为了保障猪肉新鲜,22日晚,供应单位的生猪经过正规部门检验检疫后进行屠宰,所需的三层肉就被立即分装送往冷库,进行排酸、分割、真空包装,随后通过冷链车送到冻库冷冻,配送到泉州新华都中转仓。晋江市供销社还紧急调集了5000多个保温箱和1万多个冰袋。

23日,在泉州新华都中转仓,“接力赛”仍在持续。

除了调集新鲜的包菜、西红柿和统一规格的挂面、食用油,泉州新华都中转仓还从20多个门店调配100多名工作人员,对汇总而来的各类物资进行集中统一分装。

5100份肉菜一一用保温箱包装好后,泉州新华都又派出13辆冷链车,将物资“点对点”配送到各村接收点,确保全程保鲜。

网格员当“骑手”

把爱心送到“最后一米”

23日下午,一车车爱心物资开始陆续抵达。进驻各村的晋江市直单位、东石镇村干部、网格志愿者,开始层层接过“接力棒”。

根据网格划分,三乡村3个网格接收点、塔头孙村6个网格接收点,以“点对点”进行物资接收;塔头刘村、梅峰村统一接收物资后,又分别按各网格进行领取、分发到位。

“我们村共接收了1130份爱心物资,以5个网格对这批爱心物资进行发放。”塔头刘村党总支书记刘永进介绍,当晚该村5个网格临时党支部积极发动200多名党员、工作人员、志愿者参与物资发放工作,确保把社会爱心物资送到村民和新晋江人的家门口。

网格志愿者郭端贤就是其中的一名配送“骑手”。“我们网格一共要分发280份,我负责其中的28份。”郭端贤说,大家用三轮车将物资载到街头巷尾,再一袋袋提到村民、新晋江人的家门口。

“收到这份爱心物资,真的让我们很惊喜,很感动。”在东石工作10多年的丁盛荣说,这份和村民同等的心意,让他切切实实感受到“来了就是晋江人”的归属感。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