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b版:要闻 下一版  
下一篇

不断壮大实体经济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福建晋江扎实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8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通讯《福建晋江扎实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报今日予以转载。

人民日报记者 蒋升阳 颜 珂 刘晓宇

观察中国县域经济,福建泉州晋江市是一个窗口。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6年7次深入晋江调研,于2002年系统总结提炼出“晋江经验”。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到省里工作以后,多次到晋江做了调研,全省推进‘晋江经验’。福建省如果有若干个晋江,福建就不一样了。应该说,‘晋江经验’现在仍然有指导意义。”

20年来,晋江广大干部群众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中顽强拼搏、不断创新,扎实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心无旁骛做实业

从一个家庭作坊式工厂起步,安踏集团走出了一条不凡的增长曲线:2021年集团营收达493亿元,已连续10年位列国内体育用品企业首位。

“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这才是本分。”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殷切嘱托,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始终牢记在心:“不论往前走多远,我们始终紧紧咬住实体经济不放松,始终坚守体育用品这个主业不放松。”

在晋江走访,探寻20年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心无旁骛做实业,几乎是每一家成功企业发展的共同路径。

华宇铮蓥集团,当年靠10台二手设备起家,如今早已贯通经编纺织全产业链,成为细分行业里的佼佼者。“坚守才能沉淀——客户需求如何把准,质量怎么把控、工艺如何出新,都离不开多年的积累。”华宇铮蓥集团执行总裁苏成喻聊起感受,离不开“坚守”二字。

“20年前,我们营收刚刚过10亿元,去年已经接近208亿元。”恒安集团总裁许清流说,“我们很欣慰,当年能够快人一步抢占国内生活用品市场先机并坚持下来。”

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是“晋江经验”最鲜明的特色;不断厚植的发展优势,又成为“晋江经验”时代价值的最佳注脚。

2002年到2021年,晋江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77亿元增长至2986亿元,年均增长11.6%;财政总收入从20亿元提高到257亿元,年均增长14.4%。如今,晋江培育的市场主体已超26万户、上市企业50家,形成了1个超两千亿元(鞋服)、1个超千亿元(纺织)、2个超五百亿元(建材、食品)、3个超百亿元(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医疗健康)的产业集群。

转型升级换挡提速

今年8月,晋江新一批项目集中签约。细心的人留意到:总投资超500亿元的70个招商项目中,既有鞋服、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增资扩产、提质强产,又有集成电路、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强链补链。

项目布局的背后,折射出晋江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的自觉。

从“质量立市”到“品牌强市”,从“资本上市”到“科技创新”……20年来,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晋江迈过了转型升级中的一道道坡与坎。

“数智转型”,是晋江眼下面临的又一道必答题。

靠鞋材起家的信泰集团,近年来业务快速增长,同时也面临一些发展问题。“企业早些年上马信息化系统,管理是方便了,但系统之间常常‘打架’。”信泰集团副总裁许金泰说,2015年信泰开启数字化转型,如今已迎来收获,“新品研发周期缩短了15至25天,研发成本平均下降了30%左右,产品不良率下降了80%。”

晋江市工信局局长林永红告诉记者,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截至目前,晋江已有超过1000家企业用上云平台,超过6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用“数控一代”智能装备技术。

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国内领先的半导体第三方分析测试实验室,去年12月进驻晋江。“晋江集成电路产业达到一定的水准和规模,才能吸引他们过来。”福建省集成电路产业园建设筹备组综合组副组长陈军说。

晋江如今确有这样的底气。2016年以来大力发展的集成电路产业,起步之初便“瞄准”行业龙头,现已带动集聚51个项目,涵盖包括设计、制造、检测在内的全产业链多个环节。

近年来,晋江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等新兴产业“换挡提速”,2021年工业产值已超过780亿元。(下转2版)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