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兴智造四度“”
本报记者 王云霏 秦越
今年6月,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福建浔兴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浔兴集团”)生产的航天拉链再次随同航天员一起开启太空旅程。这是浔兴公司第四次“问天”。
能够成为“航天伙伴”,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源于浔兴集团不断夯实基础、锻造内功。浔兴集团董事长施能坑表示,在“晋江经验”引领下,浔兴勇于创新、敢于创新,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致力打造自强不息的民族品牌。
高质量党建 推动高质量发展
从最初的3名党员,到如今的130多名党员;从1996年成立党支部,到2008年6月升格为党委,同时设立纪委、党校,2020年以上市公司为主体完成“党建入章”……多年来,浔兴集团始终坚持红色引领,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浔兴集团党委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探索以“兴链”为主线,有效引领企业制度管理、人才集聚、文化培育、和谐创建和廉洁建设,打造特色党建品牌、闯出浔兴实践路径,持续助推企业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纺织行业先进党建工作示范企业”、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泉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浔兴集团党委书记余培介绍,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集团党委提出以“有为实现有位”的工作思路,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评选、浔兴人技能大赛、浔兴文体竞技活动、“浔兴之星”表彰,引导党员干部为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积极建言献策,以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中心来抓好党建工作。
2013年,浔兴集团党委着眼于人才强企战略实施和可持续发展,实施党员人才“双型双培养”工程,即“人才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人才”。
在浔兴,党员发挥思想觉悟高、组织观念强、业务水平精等方面的优势,很快在各自的岗位上脱颖而出。比如,优秀党员方维灿凭借多年来积累的领导才能,以身作则当表率,带动车间全体员工节约成本、降低损耗、改善品质、提高效益。其车间交货达成率实现了100%,客诉率、过程不良率降为0,其车间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得到客户的充分肯定,尤其是在土耳其市场,创造了“零客诉”的佳话,也开创了用员工名字命名车间这一先例。
2021年1月,方维灿车间党支部成立,这是浔兴集团党委成立的第一个红色车间党支部。该车间目前是国内最大的成品条装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尼龙穿芯拉链、隐形拉链两大类。这两大类拉链最高日产量可达260万条,年产量达7亿条,换算下来,年产量可以绕地球5圈。其中,隐形拉链是全国“双一流”产品,产品品质一流、市场占有率一流。未来,方维灿车间党支部将依托方维灿车间先进典型基础,着力打造红色示范岗、红色生产线、红色先锋队、红色提案组。
事实上,在浔兴集团,像方维灿车间党支部这样认领“大项目”的“小支部”还有很多。
例如,2010年,生产系统党支部认领了精益改善项目,牵头制定《持续改进控制程序》《精益管理变革推进办法》《提案改善管理办法》等制度,成立提案改善小组、项目攻关组等各种跨部门小组,实施改进和创新;同时对内部管理活动进行流程优化、瓶颈疏通、管理变革、制度建设,不断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形成持续改善的企业文化氛围,推进公司的管理升级与变革,提高公司竞争力。目前,该项目共开展了4期,总项目数181项,结案114项,年度效益600万元左右。
技术革新 塑造品牌力
浔兴拉链的四度“问天”,赢得了业界颇多关注与赞誉。“早在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时,我们的产品就开启了‘太空之旅’。”浔兴集团技术研发中心部长高秀忠告诉记者。随后,在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发射、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时,浔兴拉链也一同飞天。
应用在航天服上的拉链由浔兴自主研发生产,突破了常规的设计思路,材料、工艺等各方面都历经了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每个细节都经历了超百次测试,最终实现高强度和高可靠性。比如,一条拉链上每个齿轮之间的距离要精确到0.05毫米以内。
“SBS从成立研发部门开始,就持续发力‘智造’,不断提升产品功能性,将触角延伸至消防服用的阻燃拉链、空军服拉链等领域。”高秀忠透露,在开发航空拉链的时候,最早是想利用普通拉链进行技术升级,但在实际过程中遇到各种瓶颈。研发团队没有放弃,而是根据难点堵点,对拉链头的结构、纱线工艺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再反复验证,最终达到了理想效果。
“航天产品代表着世界上最尖端的技术,我们不断攻克难关,实现技术升级和突破。”浔兴集团福建生产制造事业部总经理何国平表示,能成为航天服拉链供应商,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浔兴感到非常自豪和振奋。
值得一提的是,浔兴集团打造了一套内部工程师和外部专业机构合作研发的模式,设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企业专利工作交流站”,拥有拉链实验室、拉链学院等,发明新工艺、新设备300多项,开发新产品600多种。
围绕“打造世界顶级产品”的目标,浔兴集团每年都在持之以恒地进行技术革新,其中,在航天领域,新款拉链的设计和开发也正在有序推进当中;技术研发中心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化系统预计将于明年投用,打造全新的智能化、数字化车间,进一步提高产能。
记者了解到,浔兴集团技术研发中心现有全职工程技术研发人员55人,本科及以上研发人员占比达90%以上。同时,拥有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纺织工程、产品设计、机械自动化等多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多年来,该技术研发中心通过各种技术平台,先后与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所、中科院泉州装备研究所、厦门大学、华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30多家高校、研究院所开展了多项技术课题研究。
人才培育 提供不竭动力
人才支撑企业发展,企业发展造就人才。多年来,浔兴集团始终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举措,凭借宽松的人文环境、全方位的沟通渠道、顺畅的职业发展空间、优厚的薪酬待遇、优越的生活条件、丰富的企业文化活动,造就引人留人的文化氛围,使得高层次拔尖人才“在生活上无后顾之忧,在工作上充分实现自身价值”,由此吸引、留住一大批骨干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浔兴集团人力资源副总经理何晓玲介绍,集团通过设立完善而有效的职称评定体系,用荣誉表彰激励人才,广泛开展“党员人才标兵”“金牌员工”等系列评比,推动公司的人才培育。
为推动人才教育培养,浔兴集团为员工创造各种机会、提供各种条件,培养、选拔、重用人才;鼓励全员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营造不断学习的氛围,鼓励管理层学习经营管理方法、新技术等;鼓励基层员工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等,多措并举,力求打造基业长青的学习型组织,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同时,浔兴集团不断营造内部员工学习氛围,为员工提供和创造继续教育的机会。2001年,浔兴集团在行业内首创成立了拉链学院,实现了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效结合,为企业培养可用人才。2012年,该拉链学院全面升级,在原有基础上,在华侨大学、泉州轻工学院等多家高校和中职院校的积极配合下,成立了浔兴学院,注重员工的再教育和职业培训,有效为员工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至今共有300多名员工获得相应的学历。
值得一提的是,浔兴集团利用各级人才政策进行引才、留才。目前,集团内部有60多人被认定为泉州、晋江两级高层次人才,百余人享受大学生安居补助,200多名技术人才通过项目申报、师带徒、职业技能提升补助等政策享受技术提升福利。
除了企业层面的各类人才政策,浔兴集团技术人才集中的研发中心内部还有一套独立的方案,从晋升制度、薪酬制度及项目产出成果奖励等三方面建设人才队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在研发中心,符合工程师水平的员工可以享受经理级别的待遇。当前,研发中心“经理”占比已经超过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