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b版:D6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以实体经济为楫 以海丝风情为帆

深沪:全力推进“海丝风情小镇”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施蓉蓉 秦越 董严军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

走进深沪,福建百宏高新材料实业有限公司、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矗立大深路旁;中小企业园、东海垵开发区汇聚发展动能;沿海大通道旁,国家级中心渔港、海洋科技公司等大力推动“蓝色经济”。

“五福进万家”群众歌唱比赛,在深沪自在海唱响,梦幻的光影秀,挥舞的荧光棒,与夏夜来一场浪漫邂逅……

深沪湾畔,潮涌浪奔。

今年是“晋江经验”提出20周年。站在新起点,深沪镇紧紧围绕省委“三提三效”要求,以及泉州市委“强产业、兴城市”部署要求和晋江市委“13137”发展格局,以实体经济为基石谋发展,以文明城镇为抓手提品质,以实事项目为载体惠民生,传承弘扬“晋江经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深沪“海丝风情小镇”高质量发展!

数字背后的“发展密码” 创新驱动 做强经济发展主引擎

浔兴年产拉链8000万条项目顺利开工建设,该项目将建造国家级实验室、新产品创新中心、注塑拉链生产基地、智能化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等,打造全新的智能化、数字化车间。百宏年产33万吨功能性聚酯薄膜项目进展顺利,将建设聚合车间、薄膜车间、公用工程及配套仓库,项目投用后预计年产值30亿元,年纳税1亿元以上。富联印染提升改造1#厂房顺利竣工投产,整个生产环节都能实现数字串联。目前已经实现人力成本减少30%,效率提高50%……

浔兴、百宏、富联的创新驱动、智能化和数字化赋能,折射着深沪突出加快发展第一要务、科技创新第一动力,不断创出经济提速、发展提档新局面的决心与努力。从深化“四专”举措到成立“强产兴城”专项行动指挥部,深沪镇靠前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引导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深沪镇的规上企业也勇挑大梁,着力强创新、补短板、提价值。

今年1-6月份,深沪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230.95亿元,比增21.3%;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41亿元,比增104%;批发零售业累计完成8.88亿元,比增35.64%;住宿餐饮业累计完成4287万元,比增36.9%。

下阶段,深沪镇将继续以实体经济为基石谋发展,紧扣创新转型,充分发挥标杆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优化中小企业创业园、东海垵开发区等传统工业园区资源配置,鼓励园内产业转型创新,提升腾退更新速度,提高工业亩产价值,进一步激活发展潜力。同时,聚焦33个重点项目建设,启动深沪国家中心渔港扩建项目,积极争创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培育深沪镇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数字背后的“宜居家园” 精细管理 推动城乡品质再提级

● 续评省级文明乡镇

● 获评省级“无违建”示范镇

● 中心镇区城镇化率超50%

● 新增1000多个规范化停车位

● 共策划生成村级建设项目492个

● 森林覆盖率达到19.55%

● 生态用地26000多亩,占比超总用地面积一半

● 常年有20多种珍稀鸟类到深沪湾保护区栖息

连日来,多场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在深沪镇区、各村(社区)火热开展,进一步提升城乡居住品质——

开展空中缆线整治行动, 消除安全隐患,提升乡村面貌;开展户外广告牌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广告牌设置和管理,切实改善市容市貌;开展旧衣物回收箱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取缔违规摆放旧衣物回收箱行为;组织19个村(社区)志愿者开展“清洁家园,美化环境”志愿服务,以“志愿红”掀起环境卫生整治新高潮……深沪镇通过日常管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让城镇管理走深走实,推进镇容镇貌提升。

今年来,深沪镇以文明城镇为抓手提品质,功能配套不断优化。深沪镇成立10支攻坚队,策划生成19个项目,全力推进“强产兴城”专项行动。此外,加快推进保利·自在海、深沪湾商业综合体、深沪湾小镇展示中心及盒子酒店等商贸、地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与城镇功能提升相互协调,实现产业和城镇深度融合。

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高质量发展的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走在华海村的村道上,道路整洁宽敞,两侧绿树成荫,点缀在村中的多处微景观更是让这座村庄显得魅力十足——处处皆景、步步如画。

华海村是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通过旧村改造,拆了村中心5座危房和256个墓,清理出了78亩的地,统一规划建设了76栋别墅,命名为“碧海家园”,周边环境随之提升,也带动村里其他角落的改造。随着村容村貌不断提级,常态化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华海村成为深沪镇乡村振兴的一张名片。当前,华海村的村民活动中心、华海幼儿园、光伏发电项目等也在有序推进。

今年来,深沪镇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清理农村生活垃圾7000多吨,清理村内沟渠100多公里。谋划实施“五个美丽”创建活动,策划生成村级建设项目52个,涉及资金近900万元。同时,强化党建统领下的基层治理,推动村居网格化管理服务向多元化、专业化新模式转变,整合各方力量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引导群众实现网格自治。

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底色,也是深沪镇城乡品质建设的亮点。今年来,深沪镇严格落实“河长制”,总河长、副河长主持召开河长制会议8次,河长巡河70余次,发现并协调解决涉河问题9个。深沪湾保护区湿地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常年有20多种珍稀鸟类来此栖息。同时,深沪镇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培育观光农业、智慧农业,支持绿泉、华兴、华淇等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挖掘后山、璧山等渔业村潜力,发展渔村民宿、渔家民俗、渔业旅游等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数字背后的“幸福指数” 民生为本 响应群众期盼有温度

● 建设完成19个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覆盖率达100%

● 幼儿园实现普惠率100%

● 9所学校通过“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验收

● 办理77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和33件民生微实事

● 运伙村获评“全国文明村”

● 各级“非遗”项目6个,已举办四届美食旅游文化节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近几年,深沪镇着力改善民生,回应民生期盼,释放民生红利,给群众带来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群众出行更便利。公交枢纽站建成投用,新增4条公交线路,完成同心桥、疏港路、乌山路、古森林区碑广场前道路等路段拓宽改造及景观提升,全镇新增1000多个规范化停车位,提升了一批农村公路,交通路网状况持续优化,获评晋江市2019年度“四好农村路”示范镇。

教育资源再提升。深沪中心小学新校区、中心幼儿园翡翠湾分园、华峰小学科技楼、首峰中学学生宿舍楼等一批教育设施建成投用。9所学校通过“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验收,幼儿园实现普惠率100%。

就医养老再优化。完成深沪卫生院提标改造工程,“120应急救助站”投入运行。镇级养老院有序运转,村级敬老院相继落成,19个村级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100%,“三级”养老体系逐步形成。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今年来,紧扣民生福祉,以公共服务完善促生活品质改善,再推动一批教育项目建设落地,实施中小学课后服务“2+N”模式,推动课后服务提质增效。加快教育发展促进会筹建,发动社会各界贤达捐资兴学,营造重教兴学良好氛围,增强教育发展后劲,同时推进深沪卫生院的改造提升。

能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还有深厚文化底蕴带来的“归属感”。深沪镇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海丝风情,也用不同的载体传承着海丝文化,而深沪镇也十分重视、珍视这些宝贵的“历史财富”,赓续文脉。当前,深沪镇着手推动烟墩山、烽火台、庵山沙丘遗址等一批文化史迹、文保单位的修缮保护;推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送王船”习俗及“深沪褒歌”等“非遗”项目,不断擦亮“深沪小吃”名片,激活文化品牌效应,加大文体旅融合推进力度,让更多人走进深沪,感受“海丝风情小镇”的魅力。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